开年这两周股市跌得够惨,身边的朋友整天就抱怨怎么又跌了,要么就是抱怨怎么又跌这么多。照理来说,去年年底那么好的政策定调,开年应该大家都很嗨皮才对。
但现实就是不仅跌了,而且跌得很惨。那么结论就很显然了——市场不是买账不买账的问题,而是市场压根就不信。不信一季度猛搞基建能把经济拉起来。
这几天我也在想,到底合理不合理呢?其实不信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大抵有这么几个理由。
首先,地方政府没钱。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最近比较多新闻里面报道多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降工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缩水,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人解读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降工资是落实共同富裕,反正勉强也能说得过去。但是有些地方为了省钱连公办院校的教师工资都开始降了,这总不是共同富裕吧。
既然地方政府没钱,那还搞什么基建呢。传统基建都建的差不多了,新基建纳入GDP的又很少。虽然现在政府不怎么看GDP了,但是不计入GDP还对冲什么经济下行风险?何况新基建建了也要以后才能发挥作用。
其次,“四万亿”的经验还在,地方政府根本就没动力搞基建。基于这一点,政府对于基建是很谨慎的,以前地方基建搞得好那是积极有为,现在基建搞得好那是经济没有增长点。
最后,不搞传统基建,实在是不知道该搞什么。除了前面说的新基建的问题,其他领域真的没有什么大搞头。比如说保障性住房建设,这玩意是建立在人口有流入的地方才有动力去搞,否则搞了意义也不大。至于什么城区改造一类的,收益根本就不明显。
像我这样经常在外面吃饭的人都知道,当一个餐馆的服务员从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变成中年大妈甚至老年人的时候,基本上这个餐馆就是快倒闭的时候了。因为小伙子小姑娘对于工资是很敏感的,而且对于餐馆具体营业水平是很清楚的,如果餐馆每天很闲,自然要走。那么招不到小伙子小姑娘的餐馆就只能换成中年大妈来当服务员,这样会导致服务质量有所下降(大部分情况是,不是歧视大妈)。
所以,观察餐馆服务员的年龄是判断一个餐馆好不好最直接也最有前瞻性的指标。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现在这几个类似于“服务员年龄”的指标,市场都没有看到合适的指标,怎么能相信呢?
我还是很信的,希望市场给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