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4日,汤玉麟跑了。日军先头部队在飞机、装甲车的配合下占领了承德。
3月5日上午11时,日军占领滦平县城,那个时候的滦平县城在现在的滦河镇。6日上午9时,日军以步兵第十七联队第三大队十一中队长濑部为先遣队自滦平县城出发,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古北口进发。7日,在滦平县长山峪,遭到了从长城以南紧急赶来的东北军激烈的阻击,被日军称为“遇到中国军队第一次正规的抵抗”。
东北军的顽强阻击,在一定程度上洗掉了九・一八以来不抵抗的耻辱,九・一八事变时任北大营旅长的王以哲将军亲自指挥这次战斗,让一路骄横的日军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然而,作为长城抗战的一部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次阻击战,地方史志说法也不一致。
日军轻易地占领承德,国人愤怒。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3月4日,张学良采取攻势计划,命第三军团出喜峰口向宽城、王以哲军长所辖六十七军的一O七师、一一O师、 一一七师在古北口集结向承德、第五兵团由隆化、宁城向承德等地,多路进攻。但由于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太快,中国守军急速败退,这个命令多数没有得到执行。
古北口方向,相继开到了张政坊的一O七师和张廷枢的一一二师,军长王以哲也于3月5日赶到古北口,接替了王化一的古北口警备司令之职。
3月4日12时,王以哲命令一O七师“须以一团挺进青石梁,其余向古北口推进”,下午1时又下令,命第六二一团王志军部,于下午5时向青石梁挺进,阻击日军。
3月5日晨5时前,王志军团到达青石梁,冰天雪地中开始构筑阵地、闭塞道路。阵地还没修好,敌人到了,仓促之中,开始应战。
按照承德文史专家邓一民等人编著的《长城抗战史》记载,战斗是3月5日打响的,战斗打了五天:5日下午5时,敌战车2辆,装甲炮车二三十辆,步兵200余人进攻,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日军战车被守军预先伏设的地雷及平射炮击毁,步兵及装甲车的进攻被击退。6时许,日军4000余人、飞机数架。守军英勇奋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联合进攻,日落,敌之进攻始停止。6日晨5时,日军山野炮十余门、装甲车二十辆、步兵千余人进攻。双方激战,毙伤日军300余人、毁战车4辆、装甲汽车6辆,迫敌退至长山峪附近。7日上午10时,日军2000人在飞机、装甲车配合下,向青石梁进攻。六二一团在六二O团的配合下,左右夹攻,敌不支后退。8日上午7时,敌飞机10架、大炮数十门轰炸后,装甲车30余辆,战车六七辆轮番进攻。守军第二营正面封锁要隘阻敌,增预备队反击,将敌击退。9日晨4时,日军步兵七八百名,在山野炮和战车掩护下,向青石梁进攻。守军与之激战一小时,将敌击退。午后2时,敌增加兵力进攻,双方血战。午后6时,王以哲在两间房召集会议,认为官兵伤亡过重,弹药殆尽,阻敌任务已经完成。7:20,下令向北甸子转进。此战,我伤亡官兵近700人,日军伤亡五六百人。
《长城抗战史》引用日本政府参谋本部编的《满洲作战经过概要》中这样写道:“步兵第十六旅团以主力于当日午后4时出发,首先向长山峪前进。在该地西面黄土岭一带高地,有约3000之敌构筑有数道阵地,并配置有山炮、迫击炮及大量自动火器,进行了顽强抵抗。我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投入战场,经过3天的力攻,终于9日午后3时稍过,将这股敌人击退。”
至于日军在此役中的伤亡,该《概要》明确写道:“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战死7名, 负伤39名(内军官5名)。”《长城抗战史》认为,关于日军死伤人数,显然是大为缩小了的数字。
总体来看,日本方面的记述比较可信,但有两点不真实,一是隐去了5日6日两天日军先头部队进攻青石梁受挫情况,只写7日后第十六旅团的主动进攻。二是将中国军队的主动撤退,写成“将这股敌人击退”,夸大日军的胜利。
其实,就当时的实力对比情况看,“主动撤退” 也是被日军“击退”,没有什么区别。时任六十七军军部参谋的李树桂说:“敌恼羞成怒,乃以空炮联合,投以大量炮弹、炸弹,向我阵地做毁灭性轰击,将我阵地大部摧毁。我第六二一团因伤亡惨重,乃放弃青石梁前进阵地,退守古北口长城沿线的既设阵地。”
《滦平县志》所载这次战斗的时间也是三天:7日上午6时,日军行至长山峪西侧小黄土梁南北高地线上,进入王志军团阵地,触中地雷,双方交火。王团两侧夹击,奋勇阻敌。是夜,从承德急行军出发日军川原主力部队、高田支队、野炮队同时赶到长山峪一带。8日上午6时,日军陆空配合向中国军队猛烈进攻。王志军团顽强抵抗,双方短兵相接,日军进攻无大进展。9日下午,川原主力部队在北营贯子(北营沟)附近,与中国军队交战后,18时许,退到北营贯子宿营。10日凌晨3时许,日军以飞机40架,坦克10辆向青石梁发起总攻。与此同时,日军步炮空联合进攻老虎山,日机还飞向中国军队后方猛力轰炸,情况十分激烈,双方伤亡奇重。
由于日军地面和空中炮火的猛烈压制,以及日军用银洋买通某一住户给带道,绕康家沟攻击中国军队背后。中国军队才撤出阵地退向古北口。
《承德军事志》与《滦平县志》记载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