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势去,唯独他哭了,最终主导开元盛世

半醉的幻苦君 2023-06-03 18:13:18

神龙元年,也就是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她一心沉迷男宠,没有心思管理国家大事。他的两个情人张昌宗和张易之,仗着武则天对他的恩宠,在朝中为所欲

为,激起众怒。所以张柬之和其他五个人商量了一下,就打算造反,把大唐的江山给抢回来。这次的叛乱非常成功,张昌宗和张易之都被成功杀死,中宗李显登基为帝,而武则天也被移居上阳宫,大唐重新建立起来。不过,就在群臣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个人,也就是后来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姚崇,却是黯然神伤。

姚崇虽然后来成了王拜相,坐上了一品大员的位置,但他从小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成天只知道狩猎,不会学习,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没有什么出息。《定命录》中记载:一个刺史要择良婿,于是召集州县文武官员,请占卜师给他算一卦,最后占卜师说,只有姚果毅之子才能出人头地。这位刺史有些迷信,居然将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那时还只是个地痞流氓的姚崇,

惹得众人耻笑。这对姚崇的触动很大,他决定“割放鹰鹞,折节学仕”,不眠不休的读书,最终进入了军中。

大唐与契丹交战于河北,姚崇出任兵部郎中。他思路清楚,迅速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升任兵部侍郎。长安四年(704),姚崇出任丞相李旦府中的长史,武则天甚至有意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但姚崇拒绝了。因为姚崇担心自己是相王的人,权力太大,会让武则天怀疑相王,所以才担任了礼部尚书。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姚崇是个非常忠诚的人,所以他才会帮助李隆基建立开元王朝。

姚崇虽为李氏一方,但张柬之等人还是对姚崇在

神龙之变后流泪不满,纷纷问道:“现在是你哭的时候吗?今天就是你大难临头的开始。”姚崇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岂能不明白,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我为武则天效力了那么长时间,作为一个臣子,总会有一些情绪波动。我与君上征战,乃是为臣的本分,不能说什么功劳。我是一个忠诚的人,哪怕为此受到惩罚,我也愿意。”

饶是如此,张柬之等人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任凭姚崇如何解释,他们都没有松口。不久之后,姚崇被降职贬到地方当刺史,从此远离权利的中心。对于姚崇来说,这次的降职也是一件好事。在中宗登基之后,那五个参与过那场叛乱的有功之人,便执掌了朝政,甚至还被册封为郡王,成为了“五王”。可五王刚刚上位不久,中宗就听从武三思与韦后的建议,把他们从丞相之位上撤了下来。张柬之只好回到了襄州,做了襄州的刺史,结果五王因为造反而被流放,落得个很是悲惨的结局。

和五王相比,姚崇已经蛰伏了这么多年,准备东山再起,只要有机会,他就可以回到京城。唐隆元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将安乐公主及韦后等人斩尽杀绝,李旦继位为唐睿宗,被称为唐隆之变。一位皇帝一位大臣,旧大臣们都要重新洗牌了,于是,在李隆基的举荐下,姚崇成了宰相。新官上任三把火,姚崇便急切地要改变朝野的风气,提议废除前朝的斜封官制度。斜封官说白了就是可以靠个人关系混个一官半职,这种做法,当然受到了一些大臣们的抵制。这些人当着睿宗的面,口出狂言,说如果取消这个很容易激起众怒,甚至可能会掀起一场新的叛乱,吓得睿宗不得不重新恢复制度。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同盟也随之瓦解,两人开始了一场不死不休的较量。姚崇因为是李隆基的嫡系,提出要抑制太平公主的势力,所以他被降职到了申州,成为了一个刺史。睿宗在先天元年将皇位拱手相让,由李隆基继任皇帝,但睿宗仍然拥有极大的实权。第二年7月,唐隆与他的两个同盟最终决裂,将太平公主及她的一帮人斩尽杀绝。

开元元年,唐玄宗以新丰县狩猎为由,将姚崇召来,即刻封为兵部尚书,于是姚崇又一次做起了丞相。姚崇在此期间,曾以“十事要说”表示若不认同此十项政策,即谢绝为丞相之职。姚崇能有这样的底气,想来这十条计谋,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这直指从武则天到唐中宗再到唐睿宗三个朝代所经历的纷乱政局,用两百多个词总结了各个时期的治国方针。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严禁亲族干涉朝廷,推行仁政来缓解社会冲突;二是对官场进行了改造,废除了斜封制,严禁皇室成员在三省任职,并提倡建言,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三是在经济方面,如稳定边疆,禁止修建寺庙道观,减少对社会经济的消耗;这十个策略,每一个都是精妙绝伦,唐玄宗闻言,赞不绝口,欣然接受。

君臣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如此一致,就像是开元时代初现的一道亮光。姚崇入主朝堂后,得到唐玄宗的全力支持,其“十条”方针已基本完成,为开元王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四年,姚崇功业已尽,遂辞宰相之职,七十二岁逝世。

2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