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的仕途

半醉的幻苦君 2023-05-27 13:04:29

今天的主人公是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号东坡居士,被人称为“苏东坡”。

他在北宋时期是个有名的豪放派人物,有一篇《赤壁怀古》流传至今,后人将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本职是为官,但在他事业刚刚起步的那一年,他就不得不回家守孝,一回京城,他就遇到了王安石的改革,再加上他的竞争对手

苏轼从少年到老年,历经风风雨雨,从庙堂到江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说到苏轼,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苏轼的老爹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苏洵这个人,可谓是如雷贯耳,《三字经》中有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正是用来形容他的。

由于出身优越,苏轼少年时参与了科考,其主考人就是欧阳修。欧阳修得此篇,却错认此篇乃好友曾巩所作。科举结束后,仁宗看到苏轼写的那篇文章,激动地说道:"我得了一个当官的良才。"

年仅二十的苏轼,以一己之力,一举登上了文坛巅峰,成为了一代文豪。就在他的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的妈妈突然去世了,根据宋朝的法律,就算是大臣,也必须退休守孝,不能做官。苏轼在丧礼结束后,被任命为一名文官。

没过一年,他的夫人王氏就去世了,没过多久,他的老爹苏洵也去世了。苏轼伤心欲绝,便返回家乡眉山,在那里栽下一万多株青松,以此来缅怀自己的父母和妻子。没有了功名,没有了至亲,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孤山之中,又有谁会记得这个曾经风靡京都的大文豪,短短数年之间,他的生活便由天堂跌落地狱。

苏轼在32岁时又返回京城,那时王安石改革,京城风雨飘摇,神宗陛下欣赏苏轼的才能,想派他到地方历练。苏轼在当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他在杭州任职期间,西湖被泥沙所阻,苏轼命人开凿西湖,修建一条大堤,引动湖水来浇灌附近的田地,当地居民感激他,便将其命名为“苏堤”。

苏轼生性豁达,又有嫉恶如仇之心,见过许多凡夫俗子,便时常撰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苏轼的名气很大,所以他的诗一出,就受到了人民的欢迎。神宗皇帝陛下读了他的文章,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甚至还将他的作品传给了其他大臣。随着苏轼的名声越来越大,那些反对他的人也越来越害怕,生怕他会卷土重来,所以他们就开始收集证据,制造了一场“乌台诗案”,罪名就是他以诗词嘲讽官府,诋毁皇帝的功绩,将苏轼打入大狱。苏轼坐了数月牢,44岁获释,命是保住了,但他的官职丢了。他被降职为黄州团练的副使,没有任何实权,还要听命于朝廷。

人生再次陷入低谷,苏轼经过一段时间的颓废与漂泊,重新进行了自我反省,研读佛教典籍,游历黄州附近的风景名胜,此时他的文风更加的豪放。

苏轼被贬黄州后,无钱可赚,于是开始耕作,并将其命名为“东坡山”,自此,人们又称“东坡居士”。苏轼时常与社会的底层民众打交道,体察他们的疾苦,并为他们排忧解难。苏轼创制并钻研“东坡肉”,并作《猪肉颂》,传授民间烹调之术,使无人食用之猪,成为人间佳肴。苏轼在黄州养了四年多的猪之后,新晋的哲宗又将他召回宫中,任命他为一名翰林院的大学士,相当于一名有可能成为丞相的人物。苏轼今年已是53岁,这是他的三次“起死回生”,随后又担任了军政两职。数年后,新党重新掌权,苏轼这位老党的代表,再度受到攻击。58岁那年,他被流放到了惠州。堂堂二品官员,苏大才子,一夕之间沦落到岭南放逐,这其中的差距,实在是有些让人无法承受。

苏轼到了岭南之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并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出许多新的菜式。他虽被贬,但仍不忘关注百姓生计,并将中原的耕作方法引入岭南,使农夫们的耕作更加得力。

61岁那年,苏轼在岭南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又被放逐到海南。海南的气候与环境,比岭南更为严酷,潮湿的环境,让他时常得病。于是,他便学习了医术,自己去采集药材,给村民们看病。

在外漂泊四年,官府念着他的功绩,便下诏将他召回京。苏轼65岁时,健康状况本来就不佳,但他还是受朝召见,在归途中一病不起,一病不起。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