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陈永贵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83年春,69岁的陈永贵想要继续发挥余热,于是组织分配他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
1985年夏,陈永贵被查出肺癌晚期,住进了北京医院。期间,他对身边的亲人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这一辈子能够和毛主席连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了一场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党中央的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
1986年3月15日,邓小平委派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到医院看望陈永贵时说:“中央是肯定你过去的贡献,你是个战天斗地的英雄!”
临终前,他撑着虚弱的身体叮嘱妻子宋玉林,希望把省吃节俭下来的八千元作为党费上缴组织。
▲大寨玉米大丰收
对此,妻子不无担忧地说,家里还有几个孩子需要供养,若都作为党费上交,家里的日子就没办法过下去了。
于是,陈永贵沉思了一会,便将遗嘱更改为:“上交三千给党,留下五千给孩子们日后生活用。”
3月26日,交待完后事的陈永贵,似乎再无遗憾,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终年71岁。
陈永贵病逝后,邓小平指示按照副总理的规格召开追悼会。
追悼会期间,有两百多位陈永贵的亲朋友好友前来参加。当然,这样冷清的场面,可能与他“不要大操大办”的生前遗愿有关吧。
▲陈永贵全家福
同时,出乎陈永贵家人意料的是,曾在工作中与陈永贵有过争执,并且早已退居二线的华国锋同志也来到了会场,他泪流满面地向陈永贵的遗体三鞠躬,在安慰一番宋玉林等亲人后,随之匆匆离去。
随后,宋玉林按照陈永贵的生前遗愿,把他的骨灰运回了大寨,村民也为其搭建了灵棚,并做好召开追悼会的准备工作。
▲农业学大寨
毕竟,他为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建设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可以说,若没有他就不会有大寨的丰收奇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不会迅速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即:“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号召,更不会有战天斗地的大寨精神。
所以,大寨村民还是打心眼里感激、怀念他这位“农民总理”的。
然而,根据原大寨党支部副书记宋立英的回忆,大寨搭建的灵栅却被要求在黑夜拆除。
因此,陈永贵在大寨的追悼会并没能开成,其骨灰便被匆匆安放在了大寨的虎头山上。同时,村民和亲人还将他的一些骨灰撒在了虎头山上。
▲陈永贵雕像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曾为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陈永贵的重要助手郭凤莲,不无伤感地说:“没能给陈永贵开个追悼会,我们感到是一辈子的委屈。”
不过在2018年,郭凤莲却亲自为陈永贵的夫人宋玉林主持召开了追悼会,也算是全了当初的一点遗憾吧。
后来,有关部门还为陈永贵的墓地立了一块碑,上书:“功盖虎头,绩铺大地”。
虽然,只有仅仅的八个字,却是对陈永贵生前功绩的最好诠释。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