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前进至洛阳近郊的邙山之下,史思明率叛军迎战。李光弼命令全军,依据险要地形,排兵布阵。
其他将领都领命而行,唯独仆固怀恩指挥自己麾下兵马擅自在山下平原地带摆开阵型。李光弼急忙制止,命令他将军队布置到地形险要处:“我们依据险要地形布阵,进可攻退可守,就占据了主动权。但如果在平原地带布阵,一旦处于不利局面,无险可守,必将溃败。不能轻敌。”可惜,仆固怀恩坚持己见,拒绝接受李光弼的命令。
史思明看出唐军阵形混乱,立足未稳,果断发起进攻。唐军迅速被击溃,死伤惨重,狼狈败逃,军械物资丢失殆尽。李光弼、仆固怀恩率领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往闻喜,鱼朝恩、卫伯玉逃往陕州。
因为昏君佞臣的胡乱指挥,唐军在邙山遭遇惨败,使刚刚见到曙光的平叛形势,再度转危。
镇守河阳的李抱玉见叛军势大,也放弃河阳城逃走。叛军轻松占据河阳、怀州。
唐肃宗及朝内群臣得知消息,目瞪口呆,惊恐不安,急忙调集援军,驻守陕州,以保证潼关及长安的安全。不然,父子两代皇帝将再度面临逃亡的危机。
如果唐肃宗不强令李光弼出战,放手让李光弼自由发挥,形势至少不会突变到如此恶劣的程度;如果唐肃宗能恢复郭子仪兵权,让其率军攻击范阳,即使不能攻克,也必然能牵制叛军大量兵力,史思明也就不能全力对付李光弼。到那时郭李二人两面夹击,胜利有望。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战场上胡乱指挥的同时,唐肃宗和太上皇李隆基之间,关系也越来越恶劣。
李隆基从蜀中返回长安之后,彻底淡出朝政中心,安安心心做起了太上皇。开始的时候,李隆基享受到的待遇还不错,居住在自己喜欢的兴庆宫中,身边有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护卫,自己最信宠的内侍监高力士、妹妹玉真公主、妃嫔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等人,也陪伴在左右,平日里还有梨园弟子弹琴舞蹈,供太上皇消遣。唐肃宗也不时前来请安问候,文武大臣以及士民百姓,偶然见到太上皇的时候,也是叩拜行礼,山呼万岁。
不过,时间稍长,这些待遇逐渐消失了。
唐肃宗称帝之后,最信宠的宦官是李辅国。李辅国远没有高力士的忠诚与持守,为人奸诈,心胸狭隘,贪财弄权。李辅国出身贫贱,陡然飞黄腾达、掌握大权,唐肃宗身边的亲信慑于其威势,不敢多说少道,李隆基身边的人则难免说些闲言碎语。李辅国暗恨在心,开始在唐肃宗面前搬弄是非。
李辅国先是伪称太上皇身边的亲信结交群臣,图谋不轨,应该让太上皇居住在禁卫更加森严的太极宫中,便于就近监视和看管。唐肃宗没敢答应。李辅国又蛊惑禁军将士,在唐肃宗面前哭谏,唐肃宗依然没敢答应。
李辅国见直接走皇帝这条路不通,索性趁唐肃宗生病的机会,矫诏邀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等李隆基一行人等进入太极宫后,李辅国率领五百禁卫军,刀出鞘弓上弦,拦住队伍,准备强行将这些人留在太极宫中。
李隆基吓得几乎掉落马背。高力士忠心护主,斥责李辅国不得无礼,又责备禁军将士,令其收起刀枪。李辅国虽然不敢真的弑君,跪拜于地山呼万岁,但最终,还是将李隆基等人强行留在太极宫甘露殿内。
进了太极宫,李隆基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身边只剩下数十名老弱病残的侍卫,陈玄礼、高力士以及其他旧宫人都不允许留在李隆基身边。
之后,李辅国装模作样去唐肃宗面前请罪,唐肃宗则大度的表示不予追究。
由此看来,此事应该是唐肃宗默许,至少是李辅国揣摩透唐肃宗的真实心意后实行的。不然,事后既没见唐肃宗去太上皇面前请罪,更不见其改善太上皇的待遇。
刑部尚书颜真卿率领百官上表,询问太上皇起居事宜,实际上就是关注太上皇的遭遇,遭到李辅国嫉恨,不久,贬颜真卿为蓬州长史。
随后不久,李隆基身边的亲信被一一处置,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王承恩被流放到播州,魏悦被流放到溱州,陈玄礼被勒令辞官回家养老,如仙媛被安置到归州,玉真公主则被要求住到玉真观中。
李隆基被软禁在太极宫中,亲信之人四散飘零,身边侍奉的宫人,都被换成唐肃宗的心腹,心中当然郁郁不乐,却又无可奈何,因而,身体越来越不好。
群臣心中虽然颇有微词,但李隆基也早已丧尽士民之心,也就没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为其鸣不平。之后的李辅国更加猖狂。
在唐肃宗的默许下,这次轮到李辅国肆意妄为,将大唐朝廷折腾的乌烟瘴气了。
好在,虽然两代皇帝不断折腾,但大唐运气不错,并没有因此灭亡,因为叛军一方内斗更加惨烈。
史思明兵法谋略出众,智勇兼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统帅,但性情残忍猜忌,嗜杀无度,部下稍不如他意,动辄就将其灭族,因而,其部下每日里战战兢兢,人人自危。
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多年来跟随在父亲身边行军打仗,学到了其父几分本领,而且,为人谦恭谨慎,在军中颇有威望。可史思明并不喜欢这个长子,而是更偏爱小儿子史朝清,因而,不时派长子史朝义或者率军冲锋陷阵,或者镇守战区危险城池,却让小儿子史朝清镇守自己的大本营范阳。而且,随着史思明越来越看史朝义不顺眼,逐渐起了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的想法。
史思明身边布满了各方眼线,因而,这边刚有想法,还没有正式实施,消息已经传得人尽皆知,史朝义当然不甘束手待毙,开始暗中图谋。
反正有安庆绪弑父的故智在前,效仿一下也未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