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发者不祥”,西汉第一流人才贾谊正中此语。尽管他英年早逝,但在政治、军事、学术思想等领域为大汉王朝已经尽职尽责,因而芳名永驻。
贾谊,河南洛阳人氏,少年成名,满腹经纶,先做“省级领导”的智囊,后随“领导”进中央,成为汉文帝的身边的大学士,年方二十一。
汉文帝刘恒以“黄老之学”开创“文景之治”,他因为是被朝廷重臣拥立上位,因此,采用老子“守柔”策略,对周勃等元勋谦逊忍让。章太炎先生说,得老子之道,且运用之妙第一人者,便是汉文帝。
以文帝之睿智与心术,贾谊何以深受信任?
首先是贾谊的学问。
汉朝开国,诸子百家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乎销声匿迹;到汉文帝便施以“无为之治”,与民休息,恢复国力,所以老子学术兴盛。
贾谊对老子“自然之道”理解深刻,并把道家的学问与儒家相融合,使得儒家伦常观念穿上“道家外衣”。同时,他知道社会治理不能一味放任,需要法家思想进行规范。所以,他是把道家、儒家和法家相贯通的一位大学士。
其次,贾谊的文采很好。
太炎先生说,贾谊文章有些“铺张”,用词华丽。虽然他的赋不能与司马相如相比,但也有知名文章《吊屈原赋》流传后世。另外,他的政论文章《治安策》视野宽阔,高瞻远瞩,为汉文帝的国家治理贡献了指导性的思路,其中“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成为文帝处理诸侯王的基本方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贾谊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学者,他对官长也好,对天子也罢,可谓知无不言,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即便受到权臣的打压排挤,也未有怨言。
盛世多人才。汉朝初年,自张良、陈平等能臣良相之后,贾谊首屈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