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临危受命接下良品铺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重任的杨银芬,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黯然离场。
良品铺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又该如何走出目前节节败退的困境?
罕见亏损良品铺子是国内零食品牌的龙头企业,主营自有品牌的糖果糕点、肉类零食、坚果炒货等产品,公司在全国拥有约3000家线下门店,线上收入占比约4成,线下加盟和直营渠道的收入各约占25%,年收入约80亿元。
在2022年之前,良品铺子一直保持着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到了2023年,受到量贩零食店激烈竞争和居民消费降级的双重夹击,公司罕见地出现了营收和利润双降。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23年11月27日,作为良品铺子创始人之一的杨银芬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上任第三天,也就是2023年11月29日,他发布了一封名为《和消费者,和良品家人,和合作伙伴,一起穿越经济周期》的全员公开信,提出公司将转向性价比路线,主打品质好、价格亲民的品牌定位。
随后,良品铺子启动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行动,截至目前,已有500多款产品完成了降价动作。
然而,一年过去,这次战略调整压缩了毛利率空间,却没能阻止公司收入和利润负增长的趋势。
更糟糕的是,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预计亏损规模约在-0.4亿元到-0.25亿元之间。
杨银芬这一年多的战略调整,最终交出了一份让人失望的成绩单。
风波2024年,良品铺子还遭遇了两名知名打假网红的打假,称其某产品存在配料表造假问题。
面对危机,良品铺子迅速作出反应。
随后,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认定这两名网红举报的问题不成立,良品铺子则以“损害商誉”为由起诉了相关博主。
然而,事情虽然得到了处理,但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扩散了开来。
这一事件暴露了良品铺子在危机应对上的不足,它解决了事件本身,却没有较好地解决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结果来看,杨银芬这一年多的工作成果并不理想,请辞公司舵手职务也算应分。
待破局杨银芬离任后,良品铺子面临的难题依然存在,如何扭转销售疲软的局面,以及止住亏损,仍是公司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私以为,杨银芬当初定下的“好货不贵”战略本身是正确的,但执行策略上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一战略的价值,未来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并优化具体策略非常重要。
在零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消费降级趋势的大背景下,突出性价比优势其实已经成了不少品牌的战略新选择,像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同行们也已经借此取得了可喜的战果。
具体到良品铺子的层面,面对门店广布并且货品、供应商非常多样化的量贩零食店这样的竞争对手,“不贵“是很难抗衡”低价“的。
因此,良品铺子必须坚持“好货”和“不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做好“不贵”,也要积极通过“好货”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谈到“好货”,它实际上不仅体现在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匹配度、丰富性、创新、工艺、品质上,还包括被消费者认知、认可的品质管理能力。
在扎实做好品质管理的同时,如何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品质管理的标准、过程,并认同其结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卖点,也能为品牌开拓更多市场机会。
而在这一点上,良品铺子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不太够的。
此外,渠道拓展也有机会为良品铺子提供一大增量。
过去,良品铺子围绕“高端零食”定位,重点发展线上电商、线下直营和加盟门店,对团购渠道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对传统的商超渠道,以及新兴的量贩零食店渠道,投入非常不足。
如果公司决心执行“好货不贵”的战略,而不是左右摇摆放不下往日的“高端零食”形象,那就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视对商超和量贩零食店渠道的建设。
若能在这些渠道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开展恰当的合作,无疑将对其提升经营业绩带来明显帮助。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从良品铺子目前的战略规划来看,商超、量贩零食店渠道似乎仍未被列入重点推动计划。
总的来说,良品铺子当前虽然确实遇到了发展困境,但并没有陷入所谓僵局,未来值得它努力的事情不少。
希望接下来在新的领头人带领下,良品铺子能够重整旗鼓,尽快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