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太极之“敬、净、静”三功

太极三皇 2025-01-05 09:46:35

太极拳已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延续之长、令人受益之多,毋庸置疑。

因此,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太极拳”被商人们看作是有利可图的工具。于是,圈内人便为争取“顾客”(或说“学员”)而争立宗旨,各立门户。一时,这氏那氏争奇斗艳。

不过,如果从更广的范畴看,各流派都可归于“在家法”,即是生活于尘世间,没有出家的人们的修炼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就没有什么不同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曰:“有质量的生活。”

与“在家法”相对的是“出家法”。就太极而言,“出家法”当属“武当太极”。武当山为道教圣地,道家尊张三丰真人为太极始祖。“出家法”与“在家法”有何区别?此在道教的宗旨中。试说如下。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是著名道士,也是一位医药学家,曾为《神农本草经》作注。古时,医学家本与神仙家相似,《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神仙”并列于“方技略”;其目标在于长生不老,成仙登天。

元朝丘处机真人以炼内丹为要务。相对于汉、晋时的“外丹”(或称“金丹”,有诗写到:“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己不由天”),“内丹”注重自己身体的修炼,以保护、滋养元气为主(《参同契》有“温养子珠”一说),而“金丹”则是神话般的由自然界物质合成的灵丹妙药。

陶氏的“茅山派”与丘处机的“龙门派”都直接与养生、长生相联系。

故,“出家法”的目标是“成仙”,这是与“在家法”不同之处。但“出家法”的要领却可以引用,二者融合方为“广义太极”。

出家人大都遁世而无闷,离开尘世烦扰,追求庄严净土。高僧高道隐居山林,因其环境清静,罕有外界喧嚣。此时,修行人得以静坐,身心放松,吐纳调息,合于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之说。此为“静”字功。

以“静”之境界,可致“净”之心境,如释家“常乐我净”四字是至高境界,也是同义。二者所向往者,不是建功立业,而是能够达到“无”与“空”的胜境,这是一“净”字功。

第三个是“敬”字功。钱穆先生说:“谨慎专一为敬。”在“敬”与“净”的同时,心中只有祖师在,或者老子,或者紫阳真人、张三丰真人都行,以他们为念,恭敬之心起,庄重之形生。此“敬”字功。

出家道士可在武当山清修,令世间人羡慕,因而不少人集中一段时间,如七天、十四天不等,上山修行。但多数人难得成行,怎么办?

道教中很多著名道士都主张“儒释道三教融合”,如宋朝张紫阳真人、元朝丘处机真人。禅宗六祖指出,修行不分地点,日常生活中处处是道场。

正如陈氏太极拳嫡系传人陈向寅先生所说,可以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悉心练拳,此刻,一天的工作已结束,能把思想聚焦于拳,从而“静、净、敬”三功合一。其效甚妙。

0 阅读:2

太极三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