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的村民集体失声,可能是干部群众达成的一种默契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09-22 22:27:05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南街村的模式,其实就是大跃思维的又一次回光返照。

其中反映了好多曾经遗留的很多思想和管理漏洞,也算是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又交一次学费吧!

再验证一次吧!这么美好的理想就此放弃真的不忍,一些怀旧的前辈其实都有这种思想。

多年来,我们思想已经固化、也就是模式化。有时我们已经忘了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总认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让我们搞大集体,如果搞单干就违背了先烈的意愿。

其实革命先烈当时的意愿是很朴素的,能使耕者有其田,能吃饱饭才是他们的最大的愿望,实现共产主义只是长远目标,是伟大的理想。

吃饱肚子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吃不饱饭就走不动路,空着肚子谈远大目标其实就是“好高骛远”。

别看六七十年代天天开会喊口号,都是胸怀全世界,心里总装着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受苦人。

其实散了会、生产队干活散了工,大家都是拔把草、拾点柴火,解决最基本的肚子问题,是不是有点“眼高手低”。

网络上对包产到户的质疑,以及有些人甚至提出把土地国家收回,统一机械化耕种是一种心态;那就是吃饱饭了,又可以折腾了。

当初搞大跃进、大食堂不排除解放初期,由于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性空前的高涨,农业发展较快,有些头脑发热。

联想到南街村,南街村最初绝对是响当当的经济发展的典型。

现在一些人,总拿集体力量说事,但看看南街村自己的官网介绍就不难看出南街村的发展轨迹。

南街村的发展是靠王宏斌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胆识。

当其他人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王宏斌先走一步,那是物质缺乏的时代,什么都缺,只要办起厂子、生产出产品来就不愁卖,南街村靠面蛋蛋和泥蛋蛋起家,先走一步,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典型。

南街村第一步干的漂亮,走的无可非议,王宏斌取得的荣誉也是无可厚非。

南街村最初的发展,王宏斌的政治才能起主要作用,不管后来怎么包装,其实王宏斌是个灵活的人,是注重活学活用、注重变通的人。

这种能力最初的体现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跑贷款、跑市场、请客送礼等等,这些在当时一些古板的干部党员还没有脑子转过弯来的时候,人家已经把企业干起来了,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扶持。

有钱了才可以走集体化的道路,看看现在这些集体化搞得比较好的村,都是企业搞起来,有钱了,拿工作和福利诱惑,村民才交出土地加入集体的。

南街村当初就是以安排工作,提供面粉为条件,大家才逐渐加入集体。

而这些村的企业主要是靠带头人的个人能力和机遇发展起来的,大邱庄、华西村、大寨那个是先搞集体,农业挣钱发展企业的,农业只能解决温饱,从没有先组织起来发展企业的,除非村里有自然资源,旅游、矿产等,才能吸引村民。

南街村后来的发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迷失了自己。

当初王宏斌只是想用人民公社生产队那种模式管理村民,来保持村子秩序的稳定,当地政府也是想用红色包装作为一个对外的宣传方式。

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南街村被一些怀旧的老革命家当做了感情的寄托。

南街村想发展,想解决发展中的资金困境,一些怀旧的人则是想尝试一把。一些人包括王宏斌都会认为,只要搞到钱,突击办起一些企业,抢占市场的先机,就能保证这面“红旗不倒”。

于是南街村大跃进式的大办企业拉开了序幕。

如果按照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环境,南街村可能发展要好一些,因为那时市场竞争不激烈,企业有壮大的机会。

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十几年了,市场已逐渐饱和,竞争加剧,南街村突击上的企业普遍效益不好,而且一些一直亏损,南街村背上来沉重的包袱,可以说尝试是失败的,虽然南街村也尝试突围,搞航天育种、搞永动机研发,都以失败告终。

南街村的发展其实并不是集体力量大,具有竞争优势,而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抓住了机遇,赢得了第一桶金,后来又有大量的贷款支持,才走到今天,其实很多年开始南街村就是在吃老本和贷款,强人、能人经济的优势不再,弊端越来越多,集体的南街村看不到希望,只有破产改制重组才有希望。

对于南街村宣传的表面现象,我一直不怎么相信,人家可能只是为了搞特色旅游、宣传自己争取支持的包装而已。

南街村的村民集体失声,可能就是干部群众打成的一种默契,到时候撤掉包装,我们可能会觉得“二百五”是多么的有“意思”!

外方内圆是不是也有村民方,干部圆的意思。

0 阅读:1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