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调侃武汉人说“婆”

人文历史武汉 2024-09-25 13:06:33

原创 蔡璧申

在五六十年代,到了夏天,街头就会出现卖“叫声很好听”虫子的小贩,这个虫子叫声像妇女手摇纺车,纺线的声音,很好听。它是翠绿色的,身体较为粗壮,大肚子,通常具有发达的翅膀和强健的后腿,适合跳跃。不过这个时候它也跳不了啦,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卖虫子的伙计,一个人用竹竿挑着,一个笼子关一个,没有一百也有大几十,大老远就听见虫子们的大合唱。

小伢们熟悉这种声音,就吵着要大人买。哦!是么虫虫还没有交代呢?就是纺织娘。这个名字叫起来不顺口,我们不这样叫,我们叫它纺线婆。

那个时候的夏天,我们汉正街是小贩经常来的地方。大人们挑选一个叫声嘹亮的,买一个给小伢玩,它吃黄瓜、南瓜的花瓣,在农村到处都是。在城里没有吃的,养不了几天,过几天再买。

这个乡村纺线的声音,城里人肯定不熟悉,我也是从书本上,戏剧里得到的印象。但是《花木兰》《三娘教子》《纺棉花》的人物都与婆不搭界。我们武汉人说的婆,并不都是老年妇女,泛指有特殊行为的人,往往也包括男性。

网络照片

譬如,我们说的管家婆,那是家里事不分大小她都管,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说当家婆也可以,两者有细微的区别。这个角色不一定都是年长的女性。有时候我们调侃一个男人,家里管得太细太宽,也戏称为管家婆,当家婆。

总是呵护着小伢,叫她抱鸡婆,这是很形象的。如果男人像女人一样,不客气,也叫抱鸡婆。如果馋嘴 说她是好吃婆。

很泼辣、很彪悍的女人,我们说她是恶鸡婆。有时嘲笑一个男人,也说像个恶鸡婆,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叫鸡公。还有杈(把)子婆,撮箕(或鸡)婆,嘎巴子婆。这个“婆”字也不完全是指的老年妇女,甚至男人也可以担当。鸡婆是土话,就是母鸡。

小气婆,指不大方的人,有的地方叫小气鬼,我们叫小气婆。男人女人都用这个词调侃。小脚女人,封建社会留下的伤痕,来比喻迈不开步子,是小脚女人,我们叫小脚婆婆。干工作,做事 ,迈不开步子的人,我们都可以说他像个小脚婆婆。

也有好听的,能干婆 ,宁馨(借音,爱干净的意思)婆。

有意思的是,有些男伢也用婆当昵称,我有个老嫂子,他的兄弟与我般长般大,他们喊他“螺丝婆”。听说他很会摸螺丝,就这样叫出名了,我们一起玩,都不喊学名,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他的大名。

有些青年男女嘻戏,假如儿子伢叫李豪喊他豪子婆,以示亲热。夫妻间称老公,老婆。倒是老了不叫老婆,叫老伴,或者“我屋里的婆婆。”

作为名称专用的,如接生婆、黄脸婆,男人就沾不了光了。本来媒婆是专用词。假如男人参与,不可能叫媒公,还是叫媒婆。

提起乡愁,我们总是忘记不了婆婆的坛坛罐罐,忘记不了婆婆妈妈(的那些事)、爹爹婆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姑娘婆婆(的热热闹闹朋友圈)。总之,有说不完的婆婆的故事,不然为什么总有“媳妇背一个锣,人前人后说婆婆”呢?

网络照片

京剧《宇宙锋》,梅兰芳演出本,赵艳蓉的丫鬟是年轻的哑巴;我们汉剧《宇宙锋》陈伯华演的,乳娘也是个哑巴,但是个婆婆,童金钟演的,成熟,有见识。这个角色应该是老旦的活,我是这样认为的,符合我们对婆的审美观和表述的习惯,接地气。

婆婆在家庭中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超出了老年妇女的形象。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江边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