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尧、舜只需把衣裳垂下来就能治理好天下?真有这么神奇吗?

韬滔谈易 2024-08-08 19:17:01

“黄帝、尧、舜垂下衣裳而天下治。”这句话来源于《易·系辞》下篇的第二章:“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大概意思是说,神农氏没落后,黄帝、尧、舜带领其族人倡导社会变革,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文明的教化使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只是最后一句话实在难以解释,难道黄帝等先贤只需要将衣裳垂下来就能将天下治理好?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文字的最后以盖取诸乾坤结束,强调说明黄帝管理天下的方法就来源于乾坤。乾坤可以理解为《易经》的乾卦和坤卦,大家不妨仔细看看这两卦,看看能否找到黄帝治理天下相关的内容。

如果实在找不到,就请看六五爻的爻辞:黄裳,元吉。

现在的易学大师普遍将这一爻解释为:穿着黄色的衣裳,大吉大利。

难道穿上其它颜色的衣裳就不吉利吗?这样的解释显然令人难以接受。其实“黄裳”的真正含义正是《系辞》所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与黄帝管理天下有关的还有上六爻的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里的龙是指应龙,上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的得力部下。“龙战于野”就是应龙与蚩尤在冀州的郊野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记载。

也许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解释太勉强了吧!但是除此之外,无论在乾卦还是在坤卦,哪里可以找到黄帝治理天下相关的内容呢?如果不是《文言》的解释说明,有谁能够看出《易经》的元、亨、利、贞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有关联呢?

根据对《易经》的解读,中国的文字来源于“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图形或者抽象的符号,从“文”到字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不仅形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含义也有所改变,而且变化相当明显。比如六五爻辞中的黄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就象下面站立的一个人,只是中间多出一个圆形。

就字形结构来判断,黄字最初的含义应该与人类有关,而作为颜色的含义是后来才增加的。黄与裳结合在一起,最初的含义是人类穿上了衣裳。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人类能够穿上衣裳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人类穿上衣裳,这与黄帝治理天下有什么关系呢?请看这一爻的爻象:“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五帝时期,文字还没有诞生,但出土的各种文物都有图形或者图案,这里的“文”在其中,就是说衣裳上绣有特殊的图形或者图案,类似于工具或器皿上的图形图案,比如仰韶时期彩陶盆上的鱼纹图。黄帝在统一天下后,在衣裳绣上特殊的图形,以此作为身份识别,从而方便对社会的管理。

衣裳的图形如何能够标识人的身份?如何方便社会管理?这就得从社会的职业分工说起。

《易经》在讲述文明起源时,就是从社会分工着手的。《系辞》在下篇的第二章,系统在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章由十几个相互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的最后均以盖取诸某结束,强调说明故事内容来源于《易经》某一卦。

离卦相关的内容是包牺氏创立八卦和发明结绳织网狩猎技术,八卦的创立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开始,而结绳织网狩猎使得人类能够战胜一切猛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八卦的创立者又称为伏羲氏,现在人们习惯将包牺氏与伏羲氏混在一起,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包牺氏是古人对狩猎高手的尊称,而伏羲氏已经从单一的狩猎过渡到放牧为生。“羲”字在古代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部为“羊”、中间为“我”、下部为“兮”,这是对羊的吆喝,或者赶羊的意思。从字义上理解,“羲”就是牧羊人。

益卦相关的内容是神农氏发明农具从事农业耕种。噬嗑卦相关的内容就是市场的创立。确切地说,市场的创立者是共工氏。市场的出现,造成了社会出现分工。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市场出现前,人类获取食物的途径比较单一,要么通过狩猎或者采摘,要么从事农业耕种。自从有了市场,人们可以用其他产品换取粮食,使得一部分人从农业耕种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产品的加工或制作。

当人类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后,工艺水平随着生产实践的不断重复而逐渐提高,成为某一领域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就是传说中的共工氏。包牺氏、伏羲氏、神农氏、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从事不同工种的群族,彼此之间互不相通。哪怕都是从事农业耕种的神农氏,不同区域的人也是互不往来,相互之间从不交流。

然而,市场的出现使得不同区域的氏族部落有机会聚在一起,他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在交流思想文化。从《易经》上看,上古时期的商业运输主要依托水路,中华文明就是随着商业贸易沿着河流、或者海洋而传遍天下。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而且不同氏族、不同部落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互不相通,这就给不同区域的人在市场交流时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往往因误解对方的意图而发生矛盾,严重者造成市场动荡不安,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最先解决因语言不同而造成交流障碍的,不是市场的创立者共工氏,而是过着游牧生活的黄帝,他将包牺氏所创立的八卦应用于市场的管理。关于八卦的创立,《系辞》下篇第二章这样讲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创立八卦,就是通过观察鸟兽身上的纹理来区别不同特性的动物,以提高狩猎的效率。这里“观鸟兽之文”就是指鸟兽身上的纹理,按照现在通行用法应当用“纹”而不是“文”。通过观察鸟兽身上的纹理对各种动物按照特性进行分类认识,这就是文明。

在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尤其是缺乏有效杀伤性工具,人类依靠自身的实力,在与豺狼虎豹等猛兽搏斗时并不占有任何优势,甚至很可能成为野兽的猎物。稍有经验的猎手都会尽可能避开这些猛兽,选择鹿、羊等攻击力弱的动物作为狩猎的对象,从而提高狩猎的成功率。通过观察动物身上的纹理来选择狩猎对象,无疑是一种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狩猎方法,这就是创立八卦的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包牺氏创立八卦被认为人类文明的开始,或者说是文明的初级阶段。到了黄帝时代,黄帝将祖先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应用于社会管理,让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穿上带有特征图案的衣裳,从而方便人们的识别,这是文明的高级阶段。

《易经》第四十九卦所讲述的就是社会变革,其中九五爻的爻象是:“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意思是大人身穿带有老虎特征纹理的衣裳,以此来显示出大人的威严。还有九六爻的爻象是:“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同样道理,这是用豹子的特征纹理作为君子的身份特征。

黄帝用带有独特纹理的衣裳作为某个人的身份标识,对现在的人来说恐怕不以为然,但在当时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原因是当时各部落之间语言不通,相互之间的交流十分困难。有了衣裳作为身份的标识,就算来者不说话,大家看到来者的衣裳就大概明白客人的来意。由此可见,衣裳作为身份标识对市场交流以及文明传播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造发明。

这种管理模式至今还在用,试看今天绝大多数国家,军队、警察、医生、护士等职业都有特制的衣服,人们一看到这种制服,就能够大致知道这些人的身份。甚至在一些大型的公司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也穿上不同的制服,以方便管理,但大家是否知道,这种管理模式是谁首先发明的呢?

《易经》讲得很清楚,就是黄帝!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当然,黄帝的管理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的氏族或部落都有他们的特征图案,他们往往将这些特征图案刻写在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上,人们看到这些特征图案后,就能大概知道这些产品出自何处、价值如何。因此,这些特征图案就相当于现在产品上的商标。黄帝让人将这些特征图案收集起来,按照八卦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列,成为商家在交易时进行参考对照的工具书,书的名称就叫《易》。

再看乾卦上六爻的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当人们听到龙,很容易想到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的头长得象马,头上长着鹿一样的角,它的身体象蛇,身上长满鱼一样的鳞片,身上还长着鹰一样的爪。然而,这样的神兽谁也没有见过,而应龙则是上古时期的传奇人物,收录于《山海经》中,《大荒北经》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传说中上古时期的一场大战改变了天下的格局,形成华夏文明。根据《大荒北经》的记载,这场大战的根源在于系昆之山的共工之台,各方势力围绕着共工之台的控制权展开角逐。

所谓的共工之台,就是共工氏创建的商品交易平台。共工氏依靠自身在工艺制造上的优势,有着抬高自己产品的价值,造成交易过程中的不平等。共工氏就是利用这种不平等的交易收割天下的财富,其他群族的绝大多数人纷纷掉进不平等交易的陷阱中,他们的财富在这种不平等的交易中遭到无情的剥夺,变得一贫如洗,为了生存,他们萌生了抢夺他人财物的意图。

在上古时期,抢夺他人财物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职业,古人称之为兵,现在称为匪,以区别于保家卫国的军人。冀州的共工之台是天下商品贸易的中心,汇聚了来自天下各地的财富,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兵匪,他们就聚集在共工之台的周围,抢劫路过的商客。

为了达到最佳的恐吓效果,兵匪在抢劫时往往将长相丑陋的人推到最前面。象这种畸形的人也许不算多,却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而烙上了蚩尤的印记。从字义上理解,蚩尤就是愚蠢、丑陋。

黄帝因为有所准备,蚩尤在打动时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消息传到共工之台后,出于维护共同利益,共工之台的主人与黄帝达成协议,共同围剿冀州荒野的蚩尤,于是便有了“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联合讨伐蚩尤,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应龙围剿冀州荒野的蚩尤,就是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然,有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故《易》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同时也说明,共工氏在市场管理方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故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其道穷也”就是炎帝经营不善,所以才有求于应龙。经过一番较量,黄帝最终获得共工之台的控制权,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在黄帝的管理下,原先混乱不堪的社会变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给整个天下带来全新的气象,故《易》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