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用庄子思想指导自己的余生

晨晨文化 2024-12-31 22:05:16
看《庄子》这部经典已经有两三年了,一开始只是因为道听途说这部经典如何如何,受一种猎奇心理所驱使,于是我买下这部经典。起初读的时候,只是泛泛地读,感觉晦涩难懂,曾有过放弃。但最后还是情定《庄子》,因为我还是感觉唯有看《庄子》让我内心更容易平静下来。书读多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如今,我更愿意让庄子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 庄子思想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那就先从《逍遥游》谈起吧。 什么是逍遥?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只有神仙才逍遥,但凡人想破脑袋也不能做神仙。想做天上的神仙大概率只能是意淫。但是人一旦做到了无所待,即无所期待,就是活神仙了。庄子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实就是逍遥自在的最高境界,因为完全脱离了小我、功利心的羁绊,但那不是凡俗之人能达到的境界。 而我,也只能是尽量让自己做到清心寡欲,不受过多欲望的羁绊,让自己尽量摆脱小我的束缚,这样至少也能达到自适吧。 《逍遥游》给我的启示是,你可以做到逐渐让自己的格局打开,尽量缩短与至人、神人、圣人之间的距离,这样离逍遥自在的境界也就不会太远太远。 《齐物论》给我的启示是,当你知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至理,你就不会热衷于用自己的成心偏见去与人争短长,你知道了“吾丧我”,就能在纷纷扰扰中做到心如死灰不起一念,你明白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就不会让自己做一个热衷于与人争辩、沉溺于与人打嘴仗而让自己失去天真平和心灵的愚人。“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这是很可悲的。 同时,当我知道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成心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那么谁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因此世间的很多争论完全是没什么意义的,没有必要的,只不过都是自以为是,各执一词而已。对于世间种种,只要不涉及到大是大非大奸大恶,我只需要冷眼旁观,做好自己就行了,不必妄议他人。 《养生主》则告诉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的时间精力有限,并不需为了提升所谓的认知而逼自己博览群书,也不需要沉迷于手机上的碎片化阅读与狂刷视频,那都是慢性自杀,你只能把精力集中到某个点上,制心一处,凝神专注,干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从追求术的层面上升到热爱道的层面,那你就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并且不会过多耗费精气神。 “安时而处顺”,说来容易实行难,这就要学会面对现实,知道既成事实无力改变的本质,做到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让太多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心境。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反省自己,向内求,是修心的前提条件,自己的问题都没解决,却想救世渡人,那纯属扯淡与不自知。我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你自己做得怎么样了?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段话告诉我,以不才保全自身,以无用取有用,才是最高级的智慧,在乱世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有时藏与隐比露与显更保险。内心想要安稳自在,就要有所舍取,舍,有时反而是得。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段话提醒我,万物各有各的属性,人、物的天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强行改变,尊重物性与尊重人性,才是遵循自然规律,强行去改变就会适得其反,用一切人为炮制的所谓道德标准去改变人的天性,就是扼杀天性,摧残人性。允许自己与别人存在差异,也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和而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得道者。 “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拙”,让自己寡欲,才能恢复灵性,让自己灵泛,就必须停止对外物的过度追逐。让自己做到清心寡欲,就是活在道中。这是庄子思想给我的启示。 让自己返回赤子状态,去机心,去妄心,返童心,崇尚简单,就是最好的养生。养生贵在养心,内心纯真无伪,就是复归婴儿。婴儿状态就是一个人精气神满满的最佳状态。而我,做为一个成人,不必要为了融入世俗去染机心,去学机巧,只做简单的自己即可。这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达到虚空宁静的最佳状态。 限于篇幅,就讲这些。总之,以庄子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我相信那就是最适合我自身的明智选择。
2 阅读:63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