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也看走眼?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件五千年前的玉器!

永卓学周易 2025-03-22 03:59:07

在国家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批国之重器。

这些重器中,有一件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的玉琮(cóng)。这件玉琮由碧玉制成,内圆外方,中有穿孔,共19节,高49.7厘米,上宽6.4厘米,下宽5.6厘米,器身横向分割共为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高度最高、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玉琮,有“玉琮之王”的美誉。

国家博物馆的官网上对这件玉琮的介绍是这样的:

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这件玉琮阴刻的日月纹图案是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的代表性徽号,良渚与大汶口两种文化的象征性因素融为一体。

很显然,国家博物馆的这个介绍,还是把玉琮上面的文字当成了“日月纹图案”而已。

文字和图案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抱雪斋已经证明,这个所谓的“日月纹图案”,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字。

这是一个“昚(昊)”字。既是少昊的“昊”,也是太昊的“昊”。不论这个字代表的是黄帝的长子少昊青阳,还是代表太昊伏羲氏,都是与华夏文明起源息息相关的一个文字。

问题是,按照当前学姐砖家们的看法,包括广大的数盲文盲们,官科民科们,都认为距今五千年以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没有文字的,黄帝也不过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物。

图样图森破。

这么明晃晃的一个字,在五千年前出现在浙江良渚,出现在江苏常州,出现在山东莒县,出现在安徽蒙城……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文字史远远不止五千年!

意味着远在商代甲骨文之前数千年,中华文明已经领先全地球进入了文字文明!

意味着至少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已经统一,拥有了无比辽阔的疆域!

下图就是国家博物馆五千年前玉琮上的“昊”字。

这是良渚博物馆藏五千年前玉镯上的“昊”字。

这是山东莒县五千年前的“昊”字。

这是江苏常州五千年前的“昊”字。

这是安徽蒙城五千年前的“昊”字。

五千年前,整个中国的东部,那一大片被砖家们称为“东夷”的广大区域,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祭祀着同一个神灵,尊奉着同一个天子,使用着同一种文字。

它们属于同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夏朝。

谁说黄帝时代仅仅不到五千年的?

谁说夏朝只有距今四千年前?

谁说中华文明是从中原起源的?

错!

错!

错!

夏朝,始于一万年以前。

一万年以前的夏朝王都在浙江,浙江上山文化就是夏朝的文化!

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是夏朝中期的天子王都所在!

夏朝,早在一万年以前就已经统一了中国,天下万国来朝。

比夏朝还要早的虞朝,在距今1.1万年以前就拥有了成熟文字系统,更拥有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领土。

黄帝的嫡长子少昊氏,也就是国家博物馆里面玉琮上刻着的这个“昊”字,在东海之外的大壑拥立颛顼帝,颛顼帝的领土范围是这样子的: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五帝本纪》如图所示:

0 阅读:21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