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学大师之父,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睡梦中高喊杀死日本人

史说新域 2023-10-31 15:29:05

很多人都知道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但对他的父亲陈三立,或许就没那么了解了。其实,陈三立是清末民初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诗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也是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齐名的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

1900年6月26日对于陈三立来说,是一个极其悲惨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其父陈宝箴被慈禧太后一道密旨赐死。

沉浸在丧父之痛中的陈三立有感于官场险恶、黑幕重重,痛定思痛,对政治完全绝望了。

清政府一度开复他吏部主事原职,后又拟定他为湖南提学史,陈三立均坚辞不受。

在《赠梁启超》诗中,他吐露了“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的心声。至此,陈三立决意退出政坛,退隐林下。

晚清政坛可谓不幸,少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官员,但清末民初的诗坛由此平添一位卓有才华的领袖。

同光诗派的领衔人物

晚清同治光绪年间,诗坛盛行“宋诗运动”这一派诗人不专宗盛唐,却以摹拟宋诗为主,人称“同光体”,陈三立、郑孝胥便是这一诗派的领衔人物。

陈三立旱年诗学韩愈、孟郊,且深受宋代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的影响,以生涩硬拗的风格,书写枯寂萧瑟的感伤情怀,他在用词上刻意避熟恶俗,语必惊人,字忌习见。

因而陈三立的诗有经史气,甚至其中佳处可以“泣鬼神”,诗作本身却不易解,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诗歌代表了同光体诗派的最高成就。

1909年陈三立以诗稿交郑孝胥,请其删定,郑氏大力赞赏,梁启超更是褒扬有加,说陈三立的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

如同对有浓重拟古倾向的同光体诗痴迷一般,陈三立对传统文化怀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感情渐渐演变为一种挥之不去又不合时宜的“遗老情结,他时不时在诗文中流露出对前清的眷恋和无可奈何的惆怅。

退出政坛倾力于教育

陈家世代书香,满门俊彦。历来注重对后辈的教育,陈三立退出政坛后,更是把心血倾注在子孙身上。

1901年陈三立携眷在南京安顿好不久,便办起家塾。陈氏家塾不仅方便自家子弟,也吸纳亲戚朋友家的子弟,其中包括茅以升、茅以南兄弟俩。

陈三立先后聘请王伯沆、柳翼谋、萧厔泉等著名学者任教,教学自以国学为主,四书五经唱主角。

然而陈气立毕竟是维新派人士,他在国学基础知识之外,还融入了当时其他名门望族的私塾所不多见的西学基本知识,如数学、外文、音乐和绘画,甚至文体等课程。

陈氏家塾的教学方法,使所学者受益匪浅,既接受系统的国学教育,又培养了一种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精神。

使陈三立骄傲不已的是,他的儿辈几乎是个个学有所长地走出这所私塾,其中包括学贯中西的一代史学宗师陈寅恪。

儿子出国后过起了隐逸生活

1909年儿子陈寅恪从复旦公学毕业,陈三立立刻想方设法,从亲友处筹措到一笔经费,支持他到离家万里的德国留学。

那年秋天,陈三立送儿子到上海乘船。临行那天,阴云密布,秋雨绵绵,轮船启旋后,陈三立仍久久伫立在码头上,目送轮船远去……

父子俩感情甚笃,自陈寅恪一走。陈三立终日郁郁寡欢。1915年他举家迁回南京,过起隐逸生活。

1923年,已经62岁的陈三立遭遇自丧父以来的又一次巨大精神打击——他的妻子和多才多艺的长子陈衡恪竟在这一年相继撒手而去,悲怮之下,竟患闭尿症,后来暂借杭州西子湖畔的古刹净慈寺调养。

幸好陈寅恪闻讯而归,陈三立布满阴霆的心情方才豁然,在陈家几兄弟细心照料下,陈三立的病大有改观。直至1926年6月,陈三立已经基本痊愈。

睡梦中高喊杀死日本人

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毕露,时不时挑起战火,作为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中国学人,陈三立又回到现实,他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国事世局的发展。

当1932年淞沪杭战的硝烟还在上海弥漫时,远居庐山牯岭的三立老人,竟坐立不安,夜不成寐。他特地叮嘱家人订阅了上海的航空版报纸,报至则读,读罢便神情揪然,若有深忧。

某晚,全家被一阵狂呼声惊醒,原来是三立老人在睡梦中高喊杀死日本人。

时代风云变幻,也促使“同光体”诗派发生分化。同光体诗派的另一位领袖、与陈三立相交多色的郑孝胥,此时已落水附逆,出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伪职。

伪满政权成立起初,郑孝胥、罗振玉等竭力拉拢陈三立去东北,陈三豆当即严词拒绝,并且还与同光体诗派中通晓民族大义的诗人陈衍、冒广生等,毅然与郑孝胥等人绝交。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脑后还留着长辫的陈三立显示出“另一种遗老”的风采。

临终前仍在关切中日战事

这一年的9月21日,陈三立在庐山度过他的80岁寿辰后,来到北平,住进了陈寅恪为他租赁的西四牌楼姚家胡同,陈三立在此过了几年难得的平静日子。

每逢周末,陈寅恪一家便来姚家胡同,全家困聚,其乐融融。如果遇上好天气,三立老人又精神健吐、心情开朗时,全家便一道出游郊外。陈三立于秋声空谷、草色斜阳之中,品味着自题壁诗,忧愁暂时抛诸脑后。

然而好景不长,1937住7月北平最终沦陷,日军占领古都后,多次派人登门,企图游说陈三立出任伪职,均遭他断然拒绝。

九月的一天,正在病中的三立老人忽然发现有暗探在门外监视,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吩咐女仆操扫帚一一驱走。至此,三立老人益发忧愤,拒不服药,绝食数日。

1937年9月14日,陈三立去世,享年85岁。弥留之际,还问身边亲属:“外面传说中国军队在马厂打败日军的捷报,是真的吗?”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