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回到尚小寨村委会。
大发说:他们两家的情况,我现在有了初步了解。
支书忙问:梁书记,下步咋弄?是不是要带人上家挖他们的粮食?
大发说:不行。你们可别那样冲动,拖一下再说吧。我的态度很明确,他们的公粮要交,但尽量让他们自己去交。乡村干部一大班子人拉着车,拿着秤上门挖人家粮食,我们很光彩么?
村长说:那是那是,那样都没面子。梁书记,他们两家说了啥?
大发:有的地方和你们说的一样,有的地方有些出入。夏粮征购会上我不是说了么,那些硬是扛着不交公粮的,先别管他们,等全乡任务完成后,乡里成立工作组,由我带队,一户一户查。你们村这两户,你们两委班子坐下来,再认真查找一下,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原因。如果有,就给人家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改正过去的做法。如果没有,就别再催他们,也别管他们了,我来处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支书说:梁书记,二拿的话十句有八句是瞎话,你可千万别信他胡溜吧扯。
大发点点头说:我清楚。但他说的干塌菜饼我没吃过,是不是很好吃?
村长问:二拿是不是又吹他的两个拿手绝活儿了?干塌菜饼村里好多人都会做,只是没他做的好吃些,你也别听他那一套。
大发说:我可不是想吃他的菜饼。你们知道,咱们乡二食堂壮馍,枣疙瘩的扒糕,是不是都很好吃?还有,我们乡里家家户户做的酱豆饼也很好。这三样东西不光是好吃,别的地方他们都没有,也都不会做。如果二拿的干塌菜饼真的好吃,我们把这四样东西打包成沙窝四绝,在全县推开,是不是能提升和扩大我们乡的知名度?
支书挠挠头说:梁书记,二拿做的确实好吃,不过......你看我们正跟他闹别扭呢,也是......
大发笑了:你也觉得不好意思啊?没啥,刚才我问了,他今天没准备菜,做不成。有机会我再来吧,一定得尝尝他的饼。如果真好吃,我鼓动他把饭店先开到集上,然后再去县城。
村长说:行,等他啥时候做了,我们也可以去乡里叫你来。
大发起身说:好,就这样吧,我们回去了。
支书说:走啥?你还没在我们村吃过饭,咋也得吃吧饭再走。
大发笑着说:二拿正跟你们闹呢,你把我留下来,我们到哪里去吃啊?
支书:嗨,就他的茄棵能吊死人啊?在我家吃,让你嫂子给你塌菜饼。
大发:嫂子也会啊?
支书:村里妇女是个有八个都会做,就像村长说的那样,没二拿做的好吃。
大发说:还有县里两个领导呢,等下次还是吃二拿的拿手绝活吧。
02
返回乡里的路上。
老岳说:大发,你今天这事这样处理很好,你这手留的是真高啊,哥佩服你!
王祥问:老岳,梁书记也没说啥啊?刚才我还在想,问题也没说咋处理,起身就回乡里来了,往后这事咋弄呢?
老岳说:你不了解农村这些村干部,他们不怕来硬的,就怕这样拖。再大的事儿,拖它个半月二十天,说不定就解决了。
大发说:也没你讲的这么邪乎,但拖一拖还是有好处的。
老岳说:不是有好处,而是大有好处。
老岳就讲了自己村支书的故事。
我们岳家庄的老支书,是我本家远房的一个叔。
他最大爱好是喝酒。喝酒喝到啥程度呢?
晚上,如果家里有了酒场开始喝,人们走了,剩下他自己还喝,一直能喝到天明。
喝到天明,你说他醉吧,有人找他,他也知道你是谁。说他不醉吧,走路东倒西歪的,说话嘟嘟囔囔,反正就这个劲儿。
村里有两家人的地紧挨,属于地邻吧。秋天犁地种麦时,这家说那家邻居占了他家有一地边儿,那家邻居家说没有。
两家吵架,就去找老支书。
上午下晌。两个人来到支书家,看他端着墩墩碗正喝酒呢,说起话来叽哩哗啦说不清,两个人就走了。
第二天再去,又看见他在喝酒,又走了。
三天连去三趟,都看见他在喝酒。
三天后,两个人也没劲了,两家拿出尺子,把地一量,问题解决了。
村里还经常有公婆和儿媳妇吵架的、叔叔侄子闹矛盾的等等。去家里找他,他都是在喝酒。找几次后,也不去找了,问题自己也解决了。
老支书年纪大了,换了个年轻人当支书。
村里人说,可把那个好喝酒的老头换下去了,往后就好了。
年轻支书上去后,不坐慢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村里有两家邻居,这家要盖房子,那家让他留一尺屋檐滴水。这家说,一尺太多,只留半尺。因为这闹矛盾,找到了年轻支书。
支书带着两个人到了现场,转圈一看,说:人家说的对啊,滴水留半尺就足够了,你凭啥让人家留一尺啊?
那家邻居说:他的屋檐往外蹿水,一尺也不够。
支书说:你这不是胡咧咧么?哪能蹿那么远?
这家邻居不愿意了,又和支书吵,后来两家打起架来,把派出所叫来了。
公婆和媳妇吵架去找他,他也是当场指出谁不对,谁做的对。说公婆对,媳妇不愿意;说媳妇对,公婆不愿意。慢慢的,大家认为这家伙不行,还没老支书喝醉酒办事儿清醒呢,都反对他。
年轻支书他学精了,以后有事了谁在去找他,他躲着不见人家。
后来,村里不知道谁编了个顺口溜,说:老支书知难而醉,新支书知难而退。到头来,知难而退还不如知难而醉。
听到老岳说的,大发笑了,说:有意思啊。岳主任你说我这是知难而醉,还是知难而退?
老岳:你这当然属知难而醉啊,知难而醉的精髓就是拖。我问过老支书,为啥人们找他老喝醉。他呵呵一笑说:都是街坊邻居,因为一点小事儿或是几句话顶在哪儿了,他们找你来。如果你非判个谁对谁错,不是火上浇油么?这样做有可能激化他们的矛盾。你不管他们,三天后、或者过一夜他们火气消下去了,自己也知道谁对谁错。老话说,清量不了糊涂了,过去就没事儿了。
老岳又说:今天两家的事儿,支部村委会心里不清楚么?他们也知道自己哪里做的过火了。他们能承认自己错了么?不能。你拖他们几天,也许自己也能解决。你来时又告诉他们,将来你带队一户一户查,他们心里也有点发怯吧?所以,我说你这手留得高。
王祥感慨地说:梁书记,让我来乡里跟你当个小跑吧?我大学新闻系毕业,原来以为自己很牛,谁也不服。今天跟你半晌时间,发现我就像个傻瓜一样,听谁说的都对,都有道理,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呀!
老岳说:咋样,服了吧?我说你当个副科到顶了,你还不信,现在知道差距了吧?
王祥:这两件事我得关注下来,看最后到底是咋处理的。
大发:不管怎样处理下来,都写不到你文章里。否则,你的文章见不了报。
王祥:这个我信,搞了这么多年新闻了,这点敏感性还有。
03
三个人直接来到二食堂。
大发让司机去乡里把马晓丽和四林叫来。
大发点过菜,歉意地说:这几天我们全体乡干部都在伙上吃饭,中午吃饭的人比较多,这里还僻静点。
王祥说:没事儿,哪里吃都一样。
老岳说:王祥,我也不是掰你说话的叉儿,哪里吃能一样么?在乡里小餐厅喝酒,和这里喝酒一样?
王祥说:谁说要喝酒了?光吃饭别喝酒啊。
老岳说:屁话,那次去别的乡没让你喝酒,你走哪儿晒到人家哪儿,说不在乎你了,连个酒都没上。
王祥:那能和这儿一样么?
老岳:怎么不一样?大发是书记县长么?
大发说:有时候,喝酒不仅仅是喝酒,有很多难办的事,说不定三杯酒一喝,解决的思路就出来了。酒,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酒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道桥梁啊。
王祥:梁书记这话经典。
马晓丽和四林走了进来。
马晓丽对大发说:政府办刚来通知,明天中午,邻县的县长带领有关人员来我们乡参观考察夏粮征购,县里让我们做好准备工作。
大发问:没具体说怎样准备?准备什么吧?
马晓丽:没有。
大发对马晓丽说:我这也是第一次接待外面的领导来参观,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你回头打电话问一下县长秘书,看用不用我们准备纪念品?准备什么纪念品合适?
马晓丽:还需要准备这?
老岳说:我跟领导外出参观过几次,人家都有纪念品,每人一份。
马晓丽:哦,看来我还是思想不解放啊。
酒菜陆续上来。
大家喝了三杯礼节酒,大发问四林:你在这儿时间长了,记不记得乡里出台有关宅基地文件,说四世同堂和村里三大员可以划分一份宅基地。
四林说:没出台过这样的文件,但高书记在大会上说过,而且不止一次说,三大员很辛苦,家里实在住不开,可以划分一片宅基地。
大发皱眉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然后端起杯,说:来,咱们再同干一杯。
大家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