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发和他的情人们(237)

亮亮琴情 2025-04-28 11:32:04
(上) 大发沿着交粮的架子板走了下来。 他把手里的空袋子折叠好,放在架子车上。 二毛娘一把扯住他的衣角,流着泪说:恩人啊,你就是俺家的恩人,你给俺把麦背上去了,可叫俺老婆子咋谢你啊,我给你磕个头吧...... 老太太边说边往下跪。 大发双手托起她,笑着说:大娘,你家的麦袋子不沉,我也交过公粮,过去没少扛袋子,往上背两袋麦也没啥。 老太太说:俺家这个样,要啥没啥,谁能看起俺啊?你今年领着人连割麦、带打场,俺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大发说:你和你媳妇回家走吧,饿一天了,回家做点饭吃。 婆媳俩拉上架子车,缓缓从人群中走出。 宋青得说:梁书记,刚才老太太要下跪磕头时,我差点哭了。我在粮管所工作了这么多年,头一次见书记给老百姓扛麦,也是第一次见老百姓给乡干部磕头。 马晓丽:你没见过的事儿多呢,她不会给你磕头吧?一点担当都没有。 宋青得:是是,马乡长说得是,我是真没梁书记和你的胆大啊! 大发问:你们的输送机啥时候才到呢?这都过去几天了? 宋青得:原来说是明天到的,中间出了点问题,后天一定到。 大发:再不到,我们的征购就结束了。如果输送机到了,今天还用费这么大劲背麦么?再催催他们,快点。 尚小寨村支书被大发的举动彻底震撼了。 大发走下来,在人们纷纷和他说话的时候,支书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只是拼劲抽烟。 他想了很多:村里有几户不想交公粮的,每年都会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每年,都是乡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采取一项项措施,最后才极不情愿地把麦拉到粮所。 支书想:如果今年再这样做,就对不起梁书记。别看他年轻,做出来的事真是能把人的脸打得生疼。就二毛家这种情况,书记扛着粮袋子上仓,这事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谁相信呢?他这时有些懊悔:自己村里的人,作为支书,咋就没想到替她扛麦呢?直到自己想扛时,车子上的麦全被扛完了。 支书又想:人家书记能这样做,自己办事也要对得起他,不能大事小事再麻烦他来做。村里那几户不想交公粮的人,原来是想直接推给书记的,现在想来,如果把这事推给书记,自己有些坏了良心的感觉。这么好的一个人,把难事推给他,自己太不仗义了。 大发看他不出声地呆在那里,问:想什么了?也不吭声? 支书一笑:没想啥,就是胡乱想起了些杂事儿。 大发:不想想你们村那些不交公粮户咋办,还想杂事儿呀? 支书:我想的就是咋让他们交公粮呢。 马晓丽说:梁书记问起来,你才说想的这事,有几个人信呢? 马晓丽感到很奇怪:来到乡里这么多天,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些乡村干部很会说假话呢?过去,她觉得大发很真诚,说的话也实在。可听了他和老沙、大成那通对话后,她突然感觉大发把假话说得天衣无缝,乍听起来好像真话一样,甚至比真话还真。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再听这些乡村干部说话,感觉全都是在一本正经地说假话,就包括这个尚小寨的村支书。 村支书听乡长这样说自己,感觉很不自在。是啊,书记问起来才说想的是村民不交公粮的事,咋就这么巧呢?自己是一个农村支部书记,这样回答乡长的话,好像显得自己多么敬业似地,如果不是自己刚才真那么所思所想,可能自己都不相信说的是真话,可自己真是那样想的啊! 支书连忙笑着说:马乡长,我真的是在想,要不要把那几户不想交公粮的,还让不让乡里帮忙处理呢。 马晓丽说:没事儿,你们能处理就处理,处理不了就交过来。我们才处理了枣疙瘩村一户三年不交公粮的,今年一下交了三年的。 支书说:好,好。那回头把我们村这几户,也交给你和梁书记吧。 马晓丽正要回话,宣传部新闻科长王祥和老岳来到跟前。 王祥上前热情和两个人打招呼。 大发握住王祥的手说:王科长和岳主任这是从哪里来了? 王祥说:从县城过来的。 马晓丽说:你们事先也不打个电话,咋来的? 老岳说:还能咋过来?我说开新闻科的摩托车来吧,王祥嫌开摩托车下乡丢人,坐班车过来了。 大发说:你们打电话啊,我安排车去接你们。 王祥:打了你们俩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 大发:我和马乡长这几天一直在粮所这儿值班呢,没在办公室。今天来有事儿么? 王祥说:走,到你办公室说吧。 (下) 上午一上班,县长接到临近县一个县长的电话,问起了沙窝乡夏粮征购的事儿。 县长说:前两天我去这个乡调研,搞的不错。你怎么知道? 临县的县长说:从报纸上看的,我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县长问:哪家报纸?我怎么没看到呢? 临县的县长说:市报啊,昨天的。 县长说:昨天我看了,没我们的消息啊? 临县的县长说:你没看第四版吧?在文艺版上呢。 县长拿出报纸一看,果然是作家青枝写的一篇散文。 临县的县长说:这么好的新闻,应该请市报记者去采写,就是不能发一版头题,起码也要上一版。发在四版上,我们这些人一般不关注,我也是无意中翻到的。 两人就临县的县长带有关部门人员,来沙窝乡调研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沟通,定下了具体日期。 县长放下电话,认真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 县长去过沙窝乡,感到文章写的很真实。县长感觉到,这篇文章写的比现实情况还要好上许多,围绕搞好为民服务这一主题,写出了乡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情怀、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的情怀。 县长也觉得这样的新闻应该刊发在一版。 他拨通宣传部长的电话后,把临县县长的话,以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县长说:这样好的新闻,应该首先是我们的新闻记者写出来才是,等到作家以文学作品形式写出来,岂不显得我们搞新闻的被动么? 放下县长电话,部长就把王祥和老岳叫到办公室。 部长问起这篇稿件,两个人都说没有见到。 真和卖油条的不吃油条一样,搞文字新闻的,和电视台记者不爱看电视一样,平时也不爱看报纸。不过,他们还是要比电视记者好些,他们自己写的新闻,一旦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他自己是要阅读一遍的,阅读后还要小心翼翼地从报纸上剪下来,然后纤悉不苟地粘贴在本子上。所以,新闻报道就有了“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戏言。 听到两个专职搞新闻的,自己没写出来不算,发表在报纸上的、县长都称赞说好的文章,他们竟然没看到,于是劈里啪啦一阵连讽带嘲。说罢,让他们立刻下乡采访,尽快写出有深度的稿件,早日见报。 听罢新闻科长王祥的述说,马晓丽说:我也还没见到报纸上这篇报道呢。 大发从办公桌上把报纸递给了她。 大发问:你们两位想从哪里入手? 王祥:我们对这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啊。 大发问:电视台做了个十分钟专题片,就是介绍我们的,你们没看? 老岳说:我从不看县里的新闻,没看头。 马晓丽看完了报纸上的文章,说:我觉得青枝写的已经非常好了,你们再写,还能超过作家么? 老岳说:我告诉你啊,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谁认可?都认为写的是假的,要不,咋又让我们俩重新采访? 马晓丽说:岳主任,你这话也不对吧,要是大家都不信,临县的县长看了咋就信了呢?不是他给我们县长打电话,你们会来采访么? 王祥:文艺作品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新闻是真实反映生活。 大发笑着说:别探讨文艺和新闻的区别了,咱们还是共同探讨从哪里入手采写这篇新闻吧。 王祥说:我看了作家写的文章,我们不但要写出这篇文章里没有的,文章里有的还要再拔高一步,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马晓丽:你具体想写什么,就一句话说出来吧。 王祥:比如,在你们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往年那些没交公粮的,今年踊跃地交,这样的例子多生动啊。 马晓丽说:还真有,有个人过去两年没有交公粮,今年一下交了三年的。 王祥大手一拍桌子:你看,多么鲜活的新闻啊,这写出来,就很生动。 马晓丽一笑:你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啊。 接着,就把李进财为什么不交公粮、后来为什么又一下交了三年的,原原本本说给了他们俩。 王祥一听愣了。 王祥:这,这咋写啊? 马晓丽:这写出来看的人肯定多,真的很生动。 王祥:这写出来,能上市报?责任编辑那一关就过不去。 马晓丽:那我们也没办法了啊。 老岳说:王祥,你别在书记、乡长这胡溜吧扯,卖弄你那四两墨水儿了,听听大发的意见吧。 马晓丽看了一眼老岳,笑了。 王祥急忙点头说:对,对,梁书记,你说吧。 大发说:今天有个村支书说,他们村有几户农民,不想交公粮,我还没问什么原因。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明天我们一块过去,到农户家里,问他们不交公粮的原因,然后看能不能及时解决。 王祥:好,让我和岳主任也切身体验一下农村生活,
0 阅读:0

亮亮琴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