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港交所网站信息,威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汽车)已于6月1日递表,寻求在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如果IPO顺利,威马汽车或成为继蔚来、小鹏、理想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
连年巨额亏损
威马汽车主营电动汽车,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15年公司创始人沈晖对威马汽车科技的收购,从2018年推出首款智能电动汽车SUV车型EX5,到2022年上半年威马汽车共有4款车型,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还将上市新车M7。
然而威马汽车的一路走来几乎是靠着融资续命,根据天眼查数据,从2016年8月开始,威马汽车共经历了12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350亿元,资方包括百度、红杉中国、腾讯投资、上汽集团、何鸿燊家族旗下的信德集团(00242.HK)、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00008.HK)等;最近的一轮Pre-IPO融资正是于6月1日递表港交所当天披露,融资金额近6亿美元。
融资固然都是大手笔,但威马汽车亏起钱来也是毫不含糊。2019年至2021年,公司总收入分别是17.62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同期分别净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每年的净亏损都大幅超过收入。资金上的压力还迫使威马汽车不断借款,根据招股书,公司近三年累计借款近190亿元,并且为了担保借款公司还将黄冈及温州制造厂的部分物业抵押,后续存在对生产造成影响的可能。
威马汽车主要产品 图片来源:招股书
被吉利状告悬而未决,可能赔大钱
除了要面对连续巨额亏损、资金压力等,威马汽车还被吉利集团以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告上法庭,吉利集团向威马汽车索赔21亿元及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此外,威马汽车还和吉利集团存在有关27项注册专利及2项专利申请的知识产权纠纷。以上诉讼的一审审理已结束,预计将在2022年底作出判决。为了应对索赔金额,威马汽车已作出约6000万元的拨备,并在招股书中表示已经完成更换商业秘密纠纷及知识产权纠纷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方案或专利,或以制定更换或淘汰计划,如果在相关诉讼中威马汽车不存在问题又为何要更换相关技术方案或专利?
统计数据有偷换概念嫌疑
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称,自身是将创新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引入到中国主流市场的先驱,可能是为了佐证这一点以及自己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威马汽车列出了来自灼识咨询的数据,该数据显示2021年威马汽车电动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厂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其电动汽车销量及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均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本土汽车制造商中排名前三。
乍一看这些数据,确实令人觉得不容小觑,但深究会发现,威马汽车或许是玩起了文字游戏。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对“主流市场”的定义,招股书显示“主流市场”指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为15万元至30万元的电动汽车细分市场,而正是这个范围的划分,将威马汽车的许多强劲对手排除在了排名之外。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销量排名前3的本土厂商分别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销量分别为58.4万辆、43.1万辆、13.4万辆,而威马汽车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仅4.4万辆,甚至没能进入乘联会该榜单前15名。
从乘联会2021年新能源轿车销量排名看,宏光MINI、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是本土品牌车型前3,分别销售39.5万辆、18.7万辆、11.7万辆,而经过银柿财经记者到车企官网查询发现,宏光MINI几款车型的售价在3.28万元至6.18万元之间,比亚迪秦售价在11.18万元至17.58万元之间,宏光MINI因为售价达不到15万元而完全不在威马汽车招股书中表述的“主流市场”范围内,比亚迪秦也有部分产品不能划入该范围,而理想ONE等车型34.98万元的零售价又超过了“主流市场”30万元的上限。反观威马汽车在售的车型,价格却恰好都包含在“主流市场”15万元至30万元的范围内。由此可见,这样的排名数据其参考价值实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