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完成全年产销500万辆的目标充满信心。”最新的汽车产销数据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
中汽协数据显示,虽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仍然双双突破20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有640起,同比上升了32%,整体上升幅度较高,而且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平均增幅。平均到每天的火灾数更是超过7例,这一数据相当惊人。
另据外媒报道,本田、现代、三菱、保时捷、大众、沃尔沃,以及电动巴士制造商Proterra 和 Van Hool 8家汽车制造商,已经采纳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建议,改进了各自的电动汽车应急指南,并纳入应对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火灾的车辆专用信息。
此外,包括福特、通用汽车、特斯拉和丰田在内的12家公司也正在按照建议中确定的步骤取得进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节节攀升,涉及电动汽车的事故或者火灾不可避免地呈现上升趋势。除了自燃事故以外,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以及碰撞后的次生灾害,也不容忽视。
01NTSB呼吁加大锂电池车祸后失控能量研究
公开资料显示,NTSB是在2021年1月向22家车企发布建议,要求车企按照国际安全标准制定应急指南,并在其中加入有关电动汽车电池起火的处理方法,以及降低热失控和电池复燃风险的具体信息。
在NTSB看来,汽车制造商的应急指南并不完善,另外他们对于高速碰撞状况下的锂离子电池的认识和研究仍存不足。
NTSB建议将电动汽车的应急指南的可用性纳入任何车辆的美国新车评估计划得分中。
具体来看,NTSB建议和呼吁主要包括:
1.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在车祸后的失控能量,以及如何减少专业人员在车祸或火灾现场的危险。
2.每个特定的电动车都应该包括关于如何扑灭关于车上特定电池的火灾的基本信息,以及如何减轻高电压重新点火的风险。
3.在应急响应指南中加入如何在将车辆从车祸现场移走的同时降低与电池中储存的剩余能量相关的风险,以及如何在事后妥善储存电动车的信息。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指出,美国这次开展的相关要求,是在高能密高活性电池占主流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虽然电池内部几十度的工作温度低于发动机成百上千度的工作温度,电动化零部件引燃周边可燃物的概率低于发动机,电车着火概率也低于油车,但是电池火灾的危险性以及扑救难度却是油车的若干倍,火灾危害程度也就更高。
02电动车碰撞后电池风险几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造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火灾事故的风险原因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由于电池制造不良,电池过充或者电池老化失效等内部原因引发的电池热失控,进而发展成动力电池系统火灾风险。此类原因,国内无论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进行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
另一类是由于外部机械碰撞的作用,引发电池破碎或者泄露,电池自身电火花或者汽车高压部分破损引起的电弧点燃了电池泄漏出的可燃性电解质或者其他物质引发的火灾风险,NTSB 正是针对此类风险给出的建议。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遭遇高速碰撞后存在的风险,业内是有共识的。碰撞后电池受到挤压变形,可能形成内短路、发热,甚至起火燃烧的风险。如果整体电池系统受到挤压变形,还会存在大面积外短,产生电弧,也会导致起火。”国轩高科电池安全专家厉运杰对记者说。
张雨表示,通俗来讲,锂离子电池在高速碰撞后的损伤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电池可能会破碎和泄漏,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都是可燃性的有机液体,如果这个时候,出现电火花或者电弧,就存在动力电池系统整体被点燃的风险。“内伤”指电池内部可能出现电极破碎,碎片刺穿隔膜等情况。这些内伤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后续使用中很可能变成电池热失控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