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是纯电能耗管理之王?
这个称号啧啧啧,你觉得夸张了?实际开过就知道了,真的省电---老P7我在几年前开过,那时能耗体验一般,按照我这种公路赛车手的开法基本上会去到22度左右,所以头一次发现G9这种大SUV我只能撸到16度的时候是有点讶异的,再然后,对G6长期维持在12度左右的状态也就适应了---质的飞跃也就是从这开始的,一公里,电费4分钱。
最开始在G6、G9身上我在思考的问题是800V对能耗的改善,真的有那么多吗?而到了MONA在讲风阻故事的时候,把我拉回到了初初遇到老P7的想法,老P7讲过一件事,几十轮的造型优化,累计Cd优化0.048,续航增加40公里。
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它把续航和风阻做了挂钩,你会直观地发现风阻是怎么和电池关联的,比如说Model 3后驱长续航78.4度的电池,713km的续航,对等40公里就等于4.4度的电池,成本对换很容易算,对吧?但是呢,造型是个“死物”,死活摆在那里,啥也不懂,它就贡献了这么多的“电池含量”,值是非常值的。到了P7+,Cd 0.206,续航提升了23.3公里。看起来没有P7提升的多?实际上是“底子更扎实了”,“能优化的地方更少了”。但不论是动总也好,还是风阻也好,作为大家习以为常的故事,我都觉得不太够,因为市面上所有产品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我才会讲“有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理念”,能够协同所有的系统做一件事,很重要。
今天终于听到了。答案是有的。实际上从P7+身上的考虑,是四大组成部分。第一个是高效三电---大家都很熟了,提升了33.6公里,为什么有个0.6呢?因为做了全新的SoC解析技术,对每一次电能的释放都更极致。以及这台车为什么叫“AI轿车”,因为动总的算法也上了AI,每一次电量分配都会做的更好,低压能耗下降了17%。至于800V的故事,在这里面,只是一小块而已。第二个是你想不到的“制造”。从研发产品的角度,看起来续航只和设计有关,但是好的制造能力,其实也能有所贡献,比如说,16000T的大压铸,X9的时候没有大肆宣传,这次终于把它的能力量化了,减重30千克,对续航提升有8公里,非常直观了。第三个是热管理,续航提升了26公里。我认为多数人对这个是没有感知的---但实际上它很重要,因为电池、电机、电控和空调之间,适配的温度不一样,大家以为他们只是散热而已,但是真正的热管理精髓在于“管理”这个词,它能够考虑不同的冷却系统之间的温度差异,实现能量的梯度利用,比方说,电机发热是不是可以给低温的电池加热?等等。这样不仅不需要额外耗能给电池加热,电机也可以降低对散热的诉求,风扇的功率生下来了,迎风不要那么多,风阻也少了。当然,乘员舱里的空调诉求和电池之间对冷媒的冷却诉求,能不能在压缩机一端尽量压低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精细化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第四个,是操控。你每次打方向盘、踩油门的意图,在动力总成端是如何被体现的,中间那个“解释”的过程,算法上其实可以做很多处理。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续航提升了136.5公里。我们再按前面的算一下,差不多等于15度电。所以理解了吗?为什么P7+只需要60度的电池?因为它真的60度,就够了。开源节流的一半是开源---无限加大电池当然可以把续航堆够,但是那样做意义不大。对于纯电车型来说,奥义是另一半的“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