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先生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佛学),你信吗?

问道化鸣 2024-11-30 19:00:35

几年前,因业务关系,接触过一位老道人朴先生,广东人,他的地位尊崇,名气很大,无论是帮人家“办事”,还是受邀参加各种活动,都是高接远迎,邀请方所付“功德费”也很高。他的社会关系很复杂,据说,从朝堂到地方,弟子无数。

在下愚陋,直到几年前才听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说这句话的正是朴大师。说科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登上山顶时,老和尚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也是出自朴大师之口。

可能是初见时并不投缘的缘故吧,我们之间很长时间都保持着一段距离。

虽然不接受他的“道”,但我还是蛮喜欢听他讲道的,无他,增广见闻而已。对此,我们都心知肚明,而且,他也常常降尊纡贵,相约品茶或小酌——我们都把对方当作了值得珍视的“对立面”。

我想:大概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也应该有此意吧——虽然明里不认可,但私下里还是想着一窥认知对象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朴先生的资料夹里除了日程安排,就是“大事记”,而且还都是不能轻易示人的“玄机秘闻”,哪哪大开发,某年出台什么政策,某机关招收某类人才,某种培训班、证件的“简化”办证程序,都是关于变现的信息。

不知怎么回事,但凡看到那种花里胡哨的画面,掐头去尾的三流文字,曲意夸张的广告标题,总是不由地想到“江湖”,甚至对老先生心生怜悯起来。

有一次,他循循善诱地告诉我:某某院对道教的承认,对玄学的承认,他都标记为醒目的“大国重器”,并说:科学家在某处多少米深处,捕捉到了幽L粒子,已启动一线高端技术人员进行深度研究。我听他讲这些“机密”的时候,真的恍若进入了“童话世界”。

他把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晚年信奉上帝的江湖传言,当做信条,挂在嘴边,他不止一次地说:当他们解不开宇宙密码的时候,不得不依赖上帝。事实就摆在那里,你不信?

因为他年纪大,口才好,人缘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信口开河,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所以,老先生无论在哪里都被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附和着。

对朴先生这样的江湖传说,我们之间自然就有了不愉快的交流。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密集讨论这个话题,我找到社科院、中华书局等权威文章下载给他看。

那些文章证据充分,观点鲜明:牛顿本身就是基督教徒,他既做科学论文,也做上帝论文,只是他的科学论文更有价值,上帝论文休闲而为之而已。有点像庄子说的那意味:“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

朴先生反驳说:正因为牛顿是基督徒,所以成就了他的科学家梦想,他是为解决上帝存在与否以及如何安排宇宙运行问题,才有的科学成就。

他说爱因斯坦晚年信仰上帝,我更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所有能查到的资料都表明,他虽是犹太人,却不信上帝,因为他认为人格化的上帝都是人造神。

爱因斯坦自称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造化”,这跟老子所说的“道”十分接近。只是在一次记者访谈中回答“是谁在主宰着这个世界的运行”时,他诙谐地说到:我想应该是“上帝”吧!

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轻松诙谐的答问,就像他说的,即使说到上帝,那也应该是“自然造化之神”,怎么能当作爱因斯坦相信上帝的证据呢?

朴先生说:你别管他是什么上帝,你只回答他说没说过吧?何况,你怎么知道他说这句话时,他心中的上帝就一定是自然造化呢?

我回答他:不就一句口头禅吗?我们不也常把“老天爷”挂在嘴边吗?就因为说了句“老天爷”,就认定人家是有神论,也太教条了吧?何况基督教国家呢?

没几天,饭后散步,他提到钱学森,认为钱学森晚年也有宗教主义倾向,证据是他为VR技术起名时采用了“灵境”。

朴先生反问:“灵境”是你我所待的地方吗?

我搜了一下“灵境”,原来,灵境是钱老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中文译名。《计算机名词》对“VR”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的技术。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中国刚开始引进“VR”的时候,各种意义的翻译都有,其中有“临境”,即如临其境的意思。钱老提出自己的意见。

钱老认为:“这临境感不是真的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而已;所以是虚的。这是矛盾。而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镜’好,因为这个镜是虚的,不是实的。所以用‘灵境’才是实事求是的。”

我将定义和钱老的原文拿给他看,并说:“灵”有精神层面的义项,作为科学家,钱老只是想把外文翻译成富有“中国味”的词汇,哪有您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老先生笑了:你们这些文科生都是腐儒,书呆子,一个“灵”字已说明一切。何况你怎么知道钱学森心下所想?

当着钱老的手书复印件,他宁愿相信自己的理解,再争下去也没意义了。

朴先生醉心于那些看似碎片化文字的原因,与他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他耳濡目染于“有信仰”的环境中,初中没毕业就跟着父母亲,游走于江湖术士之林,出入于“玄学五术”之中,他的信仰和履历几乎全跟“玄”“灵”相关。

老先生祖籍广东,因受供养的“保家x”启示,民国时候,祖上举家北上。改开后,又受到启示,要他们全家返回广东经商,他父亲把生意拓展到泰国,而他一直从事道医道药,生意还算红火,“道家文化”也为他赢得了一片天地。

有一次小酌时,我问起他一大堆问题,他只回答我两个问题:为何穿着和尚服;他最值钱的阅历和心得。

他说:他生活在与“道”有关的世界里,因为他的家业就立足于“道”。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跑生意,做针灸正骨和医药生意,20多岁的时候,他在川西生活过一段时间,跟一个老和尚投缘,从此与佛结缘。

此后20多年,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结缘寺院,也养成了穿着僧服的习惯,这并非什么需要,而是家里有,穿上它,我会跟穿道服一样亲切。

“其实,我这一生,不瞒你说,虽然与道、佛结缘,但跟你们想象中的“道”有点远,说到底,我就是你所说的‘跑江湖’。但你也不要把我当做江湖骗子,因为我是商人,“在商言商”,那是我的价值所在。

“所以,你以为我帮人家跑培训、跑证件,就是坑害消费者,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有正当的供需要求,作为中介,能广结善缘,又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我为何不去做呢?

“你看我顺带着搞中介20多年了,不管是两广地带,还是两湖云贵川,还是东北地区,他们有什么业务都喜欢找我,我要是坑人,早就关门了。不是吗?”

“不是说你们这一行的都不言钱吗?”

朴先生说:“那也太迂腐了,谁说居士不能经商?在商言商,在道言道,我是道商,既要言道,也要言商,祖师爷教我们自化、自富、无不为,怎么就不能言商、言钱了,范蠡是道商鼻祖,子贡是儒商鼻祖,你不认为他们是圣人吗?

“历来的英雄豪杰都是适应了他那个时代的需要而成功的,只要不越线、不违规,别说我们,就是和尚道士,也可以发挥特长,换取相应的供奉,你看嵩山那位——说实在的,我倒觉得他有点不务正业了——但你不能说他违法吧?

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这样了,就像他说我,也是我说他的那句话:鸡同鸭讲。在我眼里,他就一跑江湖的。而在他眼里,我就一“世俗之人”。

亲爱的读者,你觉得呢?



0 阅读:5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