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崇祯多信袁崇焕一刻,大明是否还能延续百年辉煌

精致阅者 2025-03-30 20:32:08

寒冷的冬天,让北京城被笼罩其间,细小的雪花缓缓地飘落着。崇祯皇帝站在乾清宫内,不停地走过来走过去,神情十分焦急。桌子上那封密函,被烛火映照得隐隐约约的,能瞧见一些泛黄的痕迹。信纸上的字虽歪歪斜斜地排列着,然而却格外显眼:“袁督师已答应,献城约定日期起事”——这短短十二个字,竟然如锋利的刀刃一样,将君王与大将之间仅存的最后一丝信任全然摧毁了。

三年前当袁崇焕于平台召对之际,许下了“五年复辽”之承诺。那时29岁的崇祯眼中,曾掠过那许久未见的光亮。这位少年天子,缓缓抬手,解下貂裘,为袁崇焕披上。紫禁城的琉璃瓦,映照出那君臣相契的剪影。不过说真的,谁又能料想得到,皇太极的谋士范文程,仅用数刀竹纸、半块残印,就把这原本就较为脆弱的信任,狠狠地撕裂得七零八落。

崇祯二年的京城保卫战,袁崇焕星夜驰援的九千铁骑,还在德胜门外血战。西暖阁里的帝王,已捏碎了茶盏。探马禀报后金军绕道蓟州时,年轻的皇帝,在舆图前猛然抬头:“袁崇焕当真不知?”此刻的辽东督师,正率部死守广渠门,箭矢穿透铠甲,染红战袍,却不知紫禁城的朱批,正在勾勒他的死局。

狱中的油灯,忽明忽暗,袁崇焕望着铁窗外飘落的雪花,突然想起,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轰鸣之时,士兵们高呼“袁蛮子”的喧闹。他蘸着冷墨,写下绝命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浑然不知,那封要命的伪信,正躺在三法司的密匣里。皇太极的间谍网在京城茶馆散布流言,而且东厂的番子们已把“通敌”的传言送进了司礼监。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西市牌楼下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当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之时,京郊那边传来了八旗军攻破大安口的紧急报告。史载当日“百姓争啖其肉”,不过竟无人知晓在那些高价收购“逆臣肉”的商贩当中,混入了后金细作伪装而成的药材商人。

袁崇焕死后七年,李自成的军队踏破了彰义门。崇祯在煤山自缢之前,不知是否想起过那位曾许诺为他守住江山的大将呢?史家的笔锋如刀一般:自毁长城的,并非是范文程那虚伪的计谋,而是帝王心中疯长着的荆棘。当猜忌化作内心的魔,居然比八旗铁骑更能将一个王朝摧毁。

读者诸君,不妨思量一番:若当年的崇祯,能够再多相信袁崇焕那么一刻钟,那大明江山,或许就有可能多延续一甲子呢?

0 阅读:7

精致阅者

简介:分享人情冷暖,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