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年,唐朝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了恒罗斯之战,双方在西域地区展开了激烈角逐。
这是东亚与西亚之间的第一次冲突,最终唐朝战败了,导致许多小国倒向大食,伊斯兰文化开始向东推进。

200多年后,辽朝在金国的攻击下灭亡,契丹人开始向西迁徙,建立了西辽帝国,与附近的塞尔柱帝国爆发战争。
这是两大文明的第二次冲突,西辽最终取胜,自此称霸中亚近百年,中国的威名被契丹人传播到西方,东欧和中亚许多国家开始以“契丹”来称呼中国。
契丹,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曾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他们是鲜卑人的后裔,与蒙古族是近亲。
历史上,契丹曾长期与中原王朝为敌,但它也是个饱受压迫的民族,过了几百年悲惨生活。
直到五代时期,契丹这才逐渐崛起,后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一度入主中原,即便后来灭亡了,其后裔建立的西辽,也凭借强大的战力称霸中亚。
可以说,契丹人的历史是辉煌的,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为中国文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西辽的建立辽朝曾经是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巅峰时期幅员万里,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河北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在内,都是它的领土,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游牧帝国之一。
历史上,辽朝曾长期威胁中原地区的安全,五代时期多个国家向其称臣,北宋建立后更是与它约为兄弟之国,每年还要向它缴纳岁币才能换来安全。
当然了,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辽朝在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汉化,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朝中后期,契丹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势而爆发内讧,加之被中原奢靡的生活风气所腐蚀,导致军事和政治倒退,逐渐走向衰退。
最终,处在辽朝残酷统治下的女真人,在首领耶律阿保机的率领下,向辽朝发起了进攻,只花了十年时间就消灭了辽朝。
一个观点认为,辽朝灭亡的时候依然强大,这一点可以与北宋作为比较。
为了消灭辽朝,金国与北宋达成联盟,但北宋多次出兵攻打辽朝,反被腹背受敌的辽军击败,最终金国只得独自灭辽。
相比较而言,辽朝的战力比北宋要强,它虽然灭亡了,但不代表它就此一蹶不振,西辽的建立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辽朝灭亡之前,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为了延续辽朝,带着二百骑兵一路向西,来到了位于今内蒙古地区的可敦城。
耶律大石之所以要去可敦城,是因为那里是辽朝的军事重镇,驻扎着两万精锐骑兵,而且可敦城的环境适合生存,又远离辽朝本土数千里,在金辽战争中相对平静,不曾遭受攻击。
辽朝皇帝曾下令,不论国家到了何地步,可敦城的2万骑兵都不许南下,可见可敦城是辽朝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耶律大石抵达可敦城不久,金国就灭亡了,他便派人招抚驻扎在各地的辽朝将领,最终有一万多人愿意接受他的统治。
可敦城物产丰富,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为了积蓄实力,耶律大石采取“养兵待时而动”的策略,没有主动出击金国,而是趁着宋金战争的间隙,争取西夏、宋朝及周边部落的支持。
此后,耶律大石的军队不断扩充,最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于是他远征金国,多次击败金军并夺回一些土地,这才引起了金国的重视。
为了彻底消灭辽朝残余势力,金国多次派遣大军远征耶律大石,到因为路途遥远、蒙古诸部不配合而遭遇失败。
1130年,耶律大石意识到,金国在消灭北宋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新兴帝国,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小胜,但从根本上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决定西征拓展领土,等自身实力强大了,再回过头来消灭金国,从而恢复契丹人的政权。
此次西征,耶律大石主要的敌人有两个,一是喀喇汗王朝,二是高昌回鹘,它们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回鹘西迁之后建立的国家,大致位于蒙古、新疆和中亚地区,其中高昌回鹘曾是辽朝的附属国,辽朝灭亡后独立。
这两个国家虽然不那么强大,但兵力都比耶律大石多,耶律大石很聪明,他先是借道高昌回鹘来到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在此修建城池,招揽与契丹亲近突厥语系部落,很快就有了四万户臣民。

以此作为基础,耶律大石开始掉头向东征战,向高昌回鹘发起征讨,高昌回鹘自知不是对手,没做抵抗就选择了臣服。
恰在当时,逐渐强大起来的耶律大石,引起了金国的警觉,于是派遣完颜宗翰率大军征讨,但被耶律大石击败。
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登基称帝,按照当地人的习俗称汗,号菊儿汗;又在汉人的拥戴下称天佑皇帝,建国号为辽,史称西辽。
耶律大石受汉文化的熏陶很深,他建立西辽之后,仿照中原政权典章制度设立了官制,一个位于西域地区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就此形成。
此后,耶律大石开始了不断对外扩张的道路,吞并了由喀喇汗王朝分裂出来的东喀喇汗汗国,西喀喇汗国则成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庸。
说起来,耶律大石的运气也是好,他原本征讨东喀喇汗王朝是受到挫折,遭到了东喀喇汗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但当他来到七河地区(今哈萨克境内)的时候,意外遇到了一支从辽朝迁徙到此处的突厥、契丹军队,有数万人之多。
更巧的是,这支突厥、契丹军队与东喀喇汗国大汗刚好闹了矛盾,于是投奔到耶律大石麾下,使得耶律大石的军队人数暴增一倍,之后一鼓作气灭掉东喀喇汗国,改称虎思斡耳朵,将其当做附庸国。

耶律大石称帝
至此,耶律大石建立了一个横跨蒙古、新疆和中亚的帝国,他自认为恢复辽朝的时机成熟了,于是率军七万发起东征,途中征服了新疆喀什喀尔、和阗、畏兀儿等地,从而拓展了领土,但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又有大漠阻隔,后勤难以保证,使得许多将士和牛马死亡,于是只得放弃。
之后,耶律大石又组织过几次对金军的突袭,金军也曾派军攻打西域,双方打了几次仗,但都未取得大的战果。
耶律大石意识到,消灭金国的现实困难实在太多,于是不再执着于恢复辽朝故土,而是将目光瞄准西方伊斯兰世界,他打算占领那里,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契丹政权。
二、称霸中亚1137年,耶律大石开始向中亚腹地进发,他要消灭的第一个敌人,正是依附于塞尔柱帝国的西喀喇汗国。
当时,耶律大石遭到了西喀喇汗国大汗马赫穆德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取得了胜利,马赫穆德退往都城撒马尔罕,并向宗主国塞尔柱帝国请求支援。
那时候,塞尔柱帝国崛起的势头很强,是新兴的中亚霸主,为了保护西喀喇汗国,其苏丹桑贾尔向伊斯兰世界发起号召,以西辽是异教徒和侵略者为由,向其发起圣战。
很快,桑贾尔就从呼罗珊、锡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召集了十几万联军,先向河中地区的葛逻禄人发起进攻,葛逻禄人不敌,于是向耶律大石求救。
1141年2月,耶律大石率领数万汉、契丹和突厥大军,与十几万联军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万特草原爆发了激战。

战前,耶律大石对战争前景进行了分析,他见联军分三路大军进攻,认为联军人数虽多,但不善谋略,且人心不齐,桑贾尔又遭到骁勇善战的西吉斯坦贵族排挤,只要辽军能顽强进攻,联军受挫后必定崩溃。
于是,耶律大石也将大军分为三路,并使用诱敌深入的谋略,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联军损失三万人后溃逃,桑贾尔的妻子及左右路军统帅均被俘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之战,穆斯林认为“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此战过后塞尔柱帝国被迫退出河中地区,它的附属国西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都倒向西辽,西辽取代塞尔柱帝国成为新的中亚霸主。
随后,耶律大石进入撒马尔罕,将其改名为河中府,但他保留了西喀喇汗国,让其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与花剌子模一样,每年都要向西辽缴纳贡品,并接受西辽“沙黑纳”的监督统治。
从1132年称帝建立西辽,到成为中亚霸主,耶律大石花了十年时间,辽史对他在此期间的军事行动是这么描述的:
(耶律大石)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兵行万里,归者数国,获驼、马、牛、羊、财物,不可胜计。

西辽向中亚的扩张,不但是其成为新的中亚霸主,还阻止了伊斯兰文化向东传播的步伐,儒教和佛教文化则开始向西传播,与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在中亚共存。
通过卡万特之战,西辽威震西域,中国的威名也传播到亚欧地区,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耶律大石征讨中亚的时候,欧洲正在进行“十字军东征”,他们对伊斯兰世界发起所谓“圣战”,其实就是一侵略为目的的战争。
当伊斯兰教在河中遭遇西辽痛击之后,欧洲人顿时信心大增,甚至将耶律大石说成英雄,还说“东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约翰(指的是耶律大石),是基督教的捍卫者”。
此后,中亚、东欧等地的许多国家都将中国称之为契丹,而在中古时期的英文、拉丁文和希腊语当中,契丹都是中国的音译,可见西辽的影响力有多大,它为汉文化向西方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几百年后,成吉思汗远征到花剌子模之时,随行的契丹人后裔耶律楚材曾说,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表扬了耶律大石对汉文化传播的功劳。
耶律大石治理中亚期间,以中原王朝制度作为基础,吸取了辽朝灭亡的教训,又吸收了土著的治国经验,创建了一套完善的体制,对中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使得汉文化在中亚生根发芽,向西传播到欧洲。

西辽的建立,对中亚格局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塞尔柱帝国遭受西辽打击之后,开始逐渐没落,而成为西辽附属国的花剌子模,却开始不断得到发展,直至取代西辽成为新的中亚霸主。
花剌子模,大家对这个国家应该很熟悉,正是日后成吉思汗西征时灭掉的那个国家,它是唐朝时期中亚昭武九姓之一的火寻国后裔建立的国家。
西辽称霸中亚后,耶律大石采取包容的治理策略,使得人心归附,西辽的国力日益增长,不过他本人却在1143年去世,死时57岁,鉴于他对汉文化传播做出的功绩,史书将他称之为“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
三、西辽的衰落和灭亡耶律大石去世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西辽得到了稳定和发展,国力也比较雄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辽君主基本继承了耶律大石定下的国策,坚持“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对外与塞尔柱帝国继续征战,夺取了呼罗珊、巴尔赫等地,对内则加强对附庸国的统治,比如耶律普速完在位期间镇压了不稳定因素葛逻禄人,使得西辽的中亚的统治得以稳固。
不过,在西辽统治中亚期间,中亚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塞尔柱帝国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古尔王朝,经常与逐渐强大起来的花剌子模产生摩擦。
耶律大石的孙子耶律直鲁古继位之后,西辽的国力达到鼎盛,为了征讨不再愿意缴纳赋税的古尔王朝,选择与花剌子模进行联合。
于是,在西辽的帮助下,花剌子模越发强大起来,而西辽虽然一度消灭古尔王朝,但自身损失也很大,而且没有得到实际好处,反而为花剌子模在呼罗珊的发展扫清的道路。
三方角逐之下,西辽的国力开始不断下降,花剌子模则顺势崛起,双方虽然保持了宗藩关系,但实力差距却在不断缩小。

摩诃末成为花剌子模国王之后,对外征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夺取了河中地区多地。
等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之后,摩诃末不再向西辽缴纳贡品,而是广泛动员穆斯林发起圣战,与西辽进行抗衡,从而夺取中亚霸主的地位。
反观西辽,则陷入到不断内斗当中,西辽贵族的逐渐腐化,使其对附属国的控制力逐渐下降,西部喀喇汗、高昌回鹘、葛逻禄部先后反叛,投降了新兴的草原霸主大蒙古国。
到1211年,西辽就只剩下东部喀喇汗这一个附属国了,跟鼎盛时期的疆土相差甚远,而且周边国家都开始强大起来,尤其是大蒙古国,它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曾消灭乃蛮部,杀掉了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便只身逃离,由于无处可去,于是要到西辽投奔了耶律直鲁古。
耶律直鲁古对屈出律很好,不但将其收为义子,封为乃蛮部可汗,还赏赐给他大量财物。
在耶律直鲁古的支持下,屈出律返回故地召集了旧部,还联络其他一些反对成吉思汗的部落,组成了一支以他为首的军队。
不过,屈出律就是个白眼狼,他见西辽日落西山,于是觊觎西辽土地,竟然率军反攻西辽,被西辽击败后,选择蛰伏等待时机。

后来,花剌子模向西辽发起战争,夺取了不少西辽领土,恰在此时西辽爆发内乱,返回西辽的将士因为屠城抢掠财产,担心遭到处罚,于是在宰相马赫穆德巴依的挑唆下发起反叛。
屈出律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211年秋天趁耶律直鲁古外出打猎时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夺取了西辽政权,取代耶律家族成为西辽皇帝。
为了取得契丹贵族的支持,屈出律娶了耶律直鲁古的女儿为妻,并将信仰由基督教改为佛教。
后来,摩诃谟打着伊斯兰旗号向东扩张,而屈出律则在全国推广佛教,对伊斯拉教进行打压,从而对抗花剌子模,结果引起了伊斯兰教徒的不满。
之后,西辽陷入到与花剌子模无休止的战争,丢失了不少土地,国力也被严重削弱,花剌子模成为新的中亚霸主。
1217年,正在攻打金国的成吉思汗,与花剌子模就通商问题爆发了矛盾,花剌子模还杀掉了成吉思汗派到花剌子模的五百人商队和三名使者,导致了成吉思汗的愤怒。
成吉思汗审时度势后认为,花剌子模垄断了中亚贸易,富得流油,如果攻下花剌子模,那蒙古将得到大量财富和人口,可以为消灭金国和西夏提供助力。
要攻打花剌子模,就必须先消灭西辽,况且西辽皇帝屈出律是成吉思汗的敌人,成吉思汗认为如果灭了西辽,可以解除蒙古的后顾之忧。

于是,成吉思汗决定暂停对金国的战争,发起第一次西征,目的是灭掉西辽和花剌子模。
1218年,成吉思汗命哲别率两万大军征讨西辽,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早已腐化到失去战斗力的西辽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哲别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攻下西辽全境,还杀掉了屈出律。
之后,成吉思汗又发兵攻打花剌子模,将花剌子模也给灭掉了。
西辽灭亡之后,并未完全消亡,1224年契丹贵族波剌黑在波斯克尔曼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书称为后西辽,这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大致在伊朗的克尔曼沙阿、呼罗珊一带。
1259年,在蒙古人的征讨下,起儿漫王朝投降,成为蒙古的属国,1309年被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所灭。
在现如今的哈萨克,柯尔克孜两个民族当中,依然保留着独立的契丹部落,他们正是西辽灭亡后活下来的契丹人,是西辽辉煌的最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