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低效原因调查及有效对策揭晓
陈莲莲
柿树是我国乡土树种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病虫危害轻,树体寿命长。在我国北纬41°以南大部分地方均有分布,其中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为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 80%以上。由于种种原因,柿树的生产效益比较低,因此效益提升有较大的空间。
1 柿树低效的原因
调查发现,我国柿树总体生产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有:
1.1 种植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柿树种植以粮柿间作为主,柿树主要在地埂上栽植(图 1),重栽轻管,这一模式决定了树体栽植较稀,树体留干过高(大多在 1.5 米以上),树体高大,树冠冠幅较大,管理不便,极少施肥、浇水、修剪、防病虫,一般是放任生长。有的树龄过大,树体老化,内膛枝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加之柿树的结果枝较独特,果枝两端有叶芽,着生花序的叶腋间没有叶芽,结果之后会形成空节,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现象(图2),产量低而不稳。新建柿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栽植密度过大,郁闭现象严重,不利于产量形成。种植品种以涩柿为主,果型较小的火晶柿占比较大,已不适应现代柿果消费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6cba6aa4772e44dde1364adf302329.png)
图1 地埂栽植的柿子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a74dc819689d53f5139eff4847bfdb.png)
图2 柿树结果部位外移严重
1.2 坐果率低,效益的提升受到限制
1.2.1 花的质量差 柿树的花较独特,花分雌性花、雄性花和完全花三种,一般雌性花多着生在粗壮结果枝上,无花粉或花粉少而瘦小,本身的花粉不能完成授粉;雄性花多着生在衰弱结果枝上,花型小,大小是雌性花的 1/2~1/5,花器中只有健全的雄花,花粉较多,花药较大,内有麦粒状干燥花粉,主要给雌花进行授粉,花粉吸水极易发芽,花期降雨,影响受精,导致落花减产;在柿树上有大量既有雄花性状、又有雌花性状的完全花,完全花外观与雌花相似,雄蕊退化不全,结实率低下,结果后发育不良,花的多样性,导致授粉受精的过程较复杂,不利于授粉受精,坐果率低(图 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0fb6a367d23bb87b56d3999ed8f958.png)
图3 柿树坐果率低
1.2.2 土壤贫瘠 柿树适应性强,大多种植在荒山野岭(图4)、河滩堤坝等地。这些地方虽然柿树能够生长,但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出现树势衰弱现象,枝条生长量小,叶片薄,叶面积小,小枝易干枯,生长不良,结果能力低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0384af803298846ae249905b54107b.png)
图4 柿树大多生长在荒山野岭
1.2.3 环境不适 柿树喜温暖的环境,怕冻怕炎热,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10~22 ℃的地方种植,临近 10 ℃的地方冻害发生频繁,9~10 ℃的地方经常发生冻害,种植柿树没有收益。年平均气温超过 22 ℃的地方,柿树呼吸作用旺盛,所产的柿果糖分积累少,果皮粗厚,品质差。有些区域适宜种植柿树,但在区域内的风口、低洼、阳坡等地栽植柿树,易发生霜冻。
1.2.4 通透性差 柿树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柿树养分积累多,花芽分化良好,坐果率高。光照不良时,形成的枝条大多细弱徒长,营养生长消耗养分多,不利于坐果;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下降,寄生叶增多,寄生叶消耗营养多,积累营养少,会导致树体内营养供给失衡,用于坐果的养分减少,导致坐果率低,落果现象会严重发生。
1.2.5 病虫危害 柿树生产中易受角斑病、圆斑病、炭疽病、白粉病、柿蒂虫、柿绵蚧、龟蜡蚧、毒蛾等多种病虫危害,病虫危害对叶片造成伤害,叶片上出现斑块、残缺、粉状物、叶片出现畸形,制造光合产物能力下降,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萎脱落,导致供给果实的营养不足,诱发落果;有的病害在危害叶片的同时,也危害柿蒂,导致果实变软脱落;柿蒂虫危害果实后,果实变软脱落,蚧类危害后,叶片会出现畸形,早期脱落;毒蛾严重发生时,会将叶片吃光,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图 5)。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7b4e169a208fd8a224675caa1000a2.jpg)
图5 毒蛾危害导致叶片残缺不全
1.3 加工费工,生产成本高
我国种植的柿子以涩柿为主,采后不能直接食用,需要先进行脱涩才能食用,脱涩时间长,方法繁琐,用工量大,在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柿树种植已不适应生产形势,有些地方的柿果出现无人采摘的现象。
柿果销售价格低,生产效益不高,绝大部分柿果脱涩后易变软,贮运难度较大,决定了柿子的销售价格较低 ,直接导致柿树种植效益上不去。
2 提高柿树种植效益的措施
针对以上低效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柿树的种植效益,应加强以下措施的落实:
2.1 加大甜柿的推广力度
甜柿是柿子中的另类,是柿子的变异品种,在树上成熟后,采摘即可食用,不需脱涩,生产成本低,产品耐贮耐运,种植甜柿可提高柿树的种植效益。由于甜柿的抗寒能力较差,其适应范围较窄,因此在种植时要高度重视,坚持适地种植,为高效生产打好基础。
2.2 规范建园,标准化管理
山地建园时,较平坦的山地先整修成内低外高的梯田,然后种植,坡度较大的陡坡山地可采用等高线挖鱼鳞坑方式栽培,平地采用行向与主干道垂直摆布的方法栽培。柿树寿命长,树冠大,栽植密度宜稀,一般可按 4 m×5 m 的株行距栽植。柿树不耐寒,怕冻,一般以春季栽植为主。栽前要先标好栽植穴的位置,标好后,挖深 60 cm、直径 60 cm 左右的栽植坑,以疏松土壤,挖时熟土与生土分置,用熟土填坑,填至离地面 30 cm 时栽植。栽前用 100~150 mg/L 的 ABT 3 号生根粉,浸泡根系 10~12 h,之后将苗木放入栽植坑中,边填土,边踩土,保持根系舒展。栽植深度与苗木原苗圃深度一致,然后将树盘整成锅状,每株浇水 15 kg 左右,水渗后用行间干土封穴,树盘覆膜,以提高成活率。在成活后及时抹除过低萌芽。
在栽植后 2~3 年内,结合秋季施肥,对果园内土壤进行深翻,每年翻宽 50~100 cm,翻深 50~60 cm,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健壮生长。
结合土壤深翻,每株施充分腐熟农家肥 5~1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1.5 kg,在进入大量结果期后,按结果能力每生产 100 kg 果实,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 1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10 kg,三元复合肥 3~5 kg 的标准补充营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 6月至 7 月上旬果实膨大期及时追肥,以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按结果能力不同,株施高磷高钾型复合肥 1.5~2 kg。
虽然柿树较抗旱,但充足的水分供给对产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绝大部分柿树产区没有浇水条件,生产中可采用地膜或地布覆盖的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促进产量提高。
2.3 采用综合措施,提高坐果率
2.3.1 培肥土壤 在柿树生产中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的原则,高度重视营养补充,适时适量补充营养,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满足树体生长结果营养之需,可提高坐果率。
2.3.2 推迟花期,减轻冻害 在春季气温低,温度起伏不定时,要加强冻害的预防,可通过早春园内浇水、树体喷水等方法,延迟开花时间,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发生。在遇到低温危害时,园内熏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害。
2.3.3 保持树体通透性良好 柿树在进入盛果期后,树姿开张,后部枝易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多年不修剪的柿树树体高大,枝条密集,树冠密闭,树冠内膛及下部坐果少。生产中要加强修剪调节,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逆向生长枝,提高阳光进冠能力,促进树冠内膛及下部能良好受光,保证枝条健壮生长,提高叶片制造光合产物能力,缓解枝梢生长与果实生长营养竞争的矛盾,减少落果。
2.3.4 疏花疏果,减少营养消耗 在花期疏除衰弱枝上多余的雄花及大量两性花,留健壮结果枝上的雌性花结果,以提高坐果率。结果过多时,果实间相互竞争营养,也会导致落果现象的发生,可适当疏果,减少落果。
2.3.5 加强病虫防治,减少落果 落叶后至发芽前,摘除树上残留柿蒂,清除落叶、枯枝、杂草,病枝,刮除枝干翘皮、粗皮,集中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为全年防治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柿蒂虫成虫、蚧类、毒蛾上树危害时,喷施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2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 倍液控制危害;6 月份白粉病、炭疽病、角斑病、圆斑病发生初期,及时喷施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50%硫胶悬剂 200~3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80%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进行防治。
2.4 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柿果附加值
随着柿加工业的逐步完善,柿饼、柿酒等加工的现代化步伐加快,柿产业链条延伸,柿树的生产效益提升空间扩大。在柿树产区,应大力发展加工业,保持产业下游畅通,通过加工,增加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