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熟温州蜜柑:特点与栽培技术新探讨
羊正东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效积温高、无霜期长、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合蜜柑生长,而这也使得建水县具有较为悠久的蜜柑栽培历史。但是一直以来建水县蜜柑品种以传统品种为主,产量低和品质相对较差。
而特早熟温州蜜柑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蜜柑品种,不仅生长周期短,而且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建水县蜜柑种植产业的发展,在时代背景下以建水县为例就特早熟温州蜜柑的主要特色及栽培管理技术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特早熟温州蜜柑的主要特点
1.1 树体性状
特早熟温州蜜柑树势偏弱,树型矮化,夏秋梢抽发困难,春梢抽发较多,枝条壮而短,叶片小,节间密,叶脉突出,叶形缺乏整齐性。春梢停止生长早,枝条萌发整齐,结果以春梢为主。树体在果实采收后会迅速恢复,入冬之前树体叶片颜色会不断加深,由黄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1.2 果实性状
特早熟温州蜜柑外形(图 1)呈扁圆形,果皮较薄,颜色呈橙黄色,富有光泽。果肉呈橙红色,风味酸甜适中,质地脆嫩,糖酸比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等,维生素 C 含量较高。果实前期膨大较快,后期果皮着色以及果肉变甜时间较早,相较于常规蜜柑早熟品种,特早熟温州蜜柑采收上市时间可以提前 10~15 d。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ba49933d02b1545fd1d984e67ef82a.png)
图1 特早熟温州蜜柑外形
2 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管理技术
2.1 合理选地
在对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前必须对栽培地点加以合理选择。为了充分满足特早熟温州蜜柑早熟性状,在对栽培地点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土壤肥沃、远离污染源、排灌便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点,只有这样,才能为特早熟温州蜜柑高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
2.2 栽培密度
适当密植可以提高特早熟温州蜜柑单位面积以及前期产量。通常而言,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最好采用 2.5 m×2.5 m 或2 m×3 m 的株行距。在实际栽培时,可以在上述株行距规格的基础上根据栽培地点地力、地势以及具体品系等灵活加以调整。
2.3 实行生草栽培和果园套种
特早熟温州蜜柑栽植前 3 年可以在两株之间以及壁梯当中种植印度豇豆,在印度豇豆开花前就对其杀青,杀青后要开沟压施。除此之外,在特早熟温州蜜柑栽植过程中除了有害杂草需要及时去除外,其他杂草也可以等到特早熟温州蜜柑开花后统一杀青压施。通过实行生草栽培和幼龄果园套种,不仅可以改善果园局部气候,更好地保持果园水土,而且可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园土壤肥力。
2.4 加强施肥管理
施肥是特早熟温州蜜柑营养获取的主要来源,其施加的科学与否会对特早熟温州蜜柑的品质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特早熟温州蜜柑施肥主要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芽前肥。依据特早熟温州蜜柑夏秋梢抽发少、冬春梢抽发多的特点,需要着重施芽前肥。芽前肥通常在特早熟温州蜜柑春梢萌发前 20 d施入,在实际施肥时以复合肥为主,可以每株施 0.2~0.3 kg 优质复合肥。通过做好芽前肥施加不仅可以使春梢抽发更加强健整齐,而且可以充分满足特早熟温州蜜柑开花结果营养需求。二是壮果肥。由于特早熟温州蜜柑采收时间早,果实前期膨大快,所以在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发育前期必须做好壮果肥施加工作。在实际施加时可以每株施加 0.15 kg 硫酸钾和 0.2 kg 优质复合肥。三是采果肥。采果肥需要在特早熟温州蜜柑采收后施加,通过施加采果肥可以促进特早熟温州蜜柑尽快恢复树势,而这对特早熟温州蜜柑环境抵抗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在实际施加时可以每株施加 20~30 kg 猪牛栏粪和 1 kg钙镁磷肥。
2.5 疏花疏果和合理修剪
2.5.1 疏花疏果 在特早熟温州蜜柑开花前花前梢只保留 2~3 个,其余的花前梢全部去除。除此之外,在壮果肥施加完成后还要根据果树长势予以适当疏果,如果果树长势较差需要多疏果,如果果树长势较好则要少疏果。同时在疏果时要将畸形果、密生果、病虫果、顶端果去除,以此来切实保障特早熟温州蜜柑的果实品质。
2.5.2 合理修剪 分为两个修剪阶段:一是幼年树修剪。幼年树修剪以抹芽摘心为主,树形尽量修剪成自然开心形。在实际修剪时主枝只保留 3~4 个,每个主枝保留副主枝 2~3 个,每个副主枝再保留新梢 2~3 个,其余的枝条要全部去除。与此同时,要将夏季抽生过早及过晚的枝梢去除,以此来保障枝梢抽生的整齐性。如果夏梢抽生过于旺盛,则要对其进行摘心处理 。
二是成年树修剪。成年树修剪以冬季清园和夏季修剪为主,夏剪通常在每年 5 月中旬,修剪的重点在于抹除夏梢并结合疏果除去交叉枝。冬剪通常在小阳春前后,在修剪时要将过密枝、枯枝、病枝等及时剪除,同时还要剪掉树冠下的下垂结果枝以及回缩树冠外围突出枝,以此来保证特早熟温州蜜柑的透光性和透气性。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特早熟温州蜜柑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病虫害实际防治过程中,要优先采用物理、生物、农业等绿色防治手段,以此来减少化学农药污染,切实保障特早熟温州蜜柑的品质。
2.6.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具体是指采用农业耕作方式增强树体对外界的抵抗力,进而降低树体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可以通过疏花疏果、合理修剪等方式,保证树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透气性,减少病害虫害滋生;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等方式,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果树病虫害抵抗力;通过清理落叶,及时剪除病枝、虫枝,可以消灭病原体,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蔓延等。
2.6.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体是指采用天敌昆虫或生物农药的方式对病虫害加以防治。例如,在特早熟温州蜜柑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蚜虫、木虱等虫害,而在防治蚜虫、木虱时就可以采用天敌防治,通过在果园投放七星瓢虫、食蚜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方式降低果园蚜虫密度,防止蚜虫、木虱对特早熟温州蜜柑品质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2.6.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具体是指借助物理特性、物理原理进行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等。一是黄板诱杀。黑刺粉虱、柑橘木虱等许多害虫都具有趋色性,所以可以通过在果园设置黄板即可对黑刺粉虱、柑橘木虱等具有趋色性的害虫予以有效诱杀。二是灯光诱杀。昆虫不仅具有趋色性而且具有趋光性,所以在对害虫防治时还可以采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对其诱杀。
2.6.4 化学防治 化学方式是当前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成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但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时必须对用法、用量加以控制,以防对特早熟温州蜜柑品质造成不利影响。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过程中比较高发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炭疽病、潜夜蛾、红蜘蛛、蚜虫等。在对炭疽病防治时可以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40%苯醚甲环唑 1500 倍液;在对潜夜蛾防治时可以采用10%啶虫脒乳油 2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 3000 倍液;在对蚜虫防治时可以采用 30%吡虫啉 2000 倍液或 50%敌杀死 3000 倍液等,即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在采摘前 1 个月严禁喷洒任何化学农药,以防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出现药物残留。
2.7 适时采收
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图 2),而判断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是否成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外观判断。外观特征是判断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成熟与否最为直观的依据,成熟的特早熟温州蜜柑果皮质地柔软,颜色呈橙黄色,非常容易剥离。二是口感判断。成熟的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甜度较高,酸度较低,口感柔软,饱满多汁 。三是嗅觉判断。成熟的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芳香气味,这也是判断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对特早熟温州蜜柑实际采收时,务必轻拿轻放,严禁出现碰撞、摔落、挤压等物理损伤。这是因为一旦出现这些损伤,不仅严重影响特早熟温州蜜柑外观品质,而且会影响特早熟温州蜜柑保存时间,导致特早熟温州蜜柑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腐烂现象,进而会降低特早熟温州蜜柑的栽培效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fcafed180d25d9b92407f97b2310e3.png)
图2 蜜柑采收
3 结 语
综上所述,发展种植特早熟温州蜜柑不仅可以保障特早熟温州蜜柑提前供应,而且可以提高蜜柑栽培人员的收入,助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必须对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技术加强推广,指导当地栽培人员切实做好栽培地点选择、施肥管理、疏花疏果、合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特早熟温州蜜柑栽培质量及产量,进而更好地促进当地特早熟温州蜜柑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