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洪流——苏联坦克发展(6):巨兽出柙,KV系列重型坦克

明鸿羽 2023-08-18 07:25:04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在该战役中苏军提供给西班牙共和国军的T-26和BT系列坦克在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于是痛定思痛的苏联人决定发展一款侧重于装甲防护能力的重型坦克。虽然此时以T-35为代表的多炮塔重型坦克已经越来越不被看好,但是苏联人的新型坦克还是没能脱离这一设计思路。1937年苏联红军装甲与机械化部队总局正式下达了新坦克的研制命令,新坦克被要求必须能够抵御37毫米和45毫米反坦克炮的近距离射击,此外还必须能在1000多米的距离上抵御75毫米野战炮的打击。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

因为这一略显奇葩的要求,新坦克也被称之为“防弹坦克”。最终这项重任落到巴雷科夫设计局和科京领导的第二特别设计局身上,在接到后命令后科京丝毫不敢怠慢,在听到军队要求设计一款和T-35一样拥有5座炮塔的方案后,科京马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最终在众设计师的劝说下,新坦克的炮塔也从5座变成了3座。即使这样科京还是跟斯大林到了小报告,在他的劝说下,斯大林钦定新坦克的炮塔为2座。

1938年5月新坦克终于被定型,该坦克搭载1门76毫米主炮和1门45毫米副炮,最大装甲厚度为60毫米,不过在随后的研制工作中科京又耍起了小聪明,因为此时主流坦克的发展方向是单炮塔,于是敏锐的科京立马利用新坦克的边角料自说自话的研制了一款单炮塔坦克,并用自己岳父名字的首字母KV来命名(当然人家岳父是苏联元帅克列缅科.伏罗希洛夫),因为少了一个炮塔,所以KV整体偏短,搭载一台号称“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柴油发动机”的V-2型柴油发动机,使用的是和多炮塔方案一样的L-11型30.5口径的76.2毫米主炮,到了1939年9月3辆坦克原型车出现在了库兵卡的试验场上,分别是巴雷科夫设计局的T-100、第二特别设计局的SMK和KV。在随后的测试中首先淘汰的就是机动性最差的T-100,在SKM和KV的对抗中,KV坦克最终凭借着单炮塔没有协调问题的先天优势脱颖而出。

KV-1重型坦克:

西班牙内战,苏联援助的BT-5和T-26坦克战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连累”到苏军视若珍宝的T-28和T-35多炮塔坦克在业界的评价。复盘西班牙坦克战后,苏联军方得出结论:苏军急需一种通用坦克,比T-26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T-35坦克机动性更好。

与SMK重坦和T100重坦不同,科京专注于研究常规构型的坦克,并且在苏联陆军中将、陆军装甲坦克部部长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的建议下,将坦克SMK重型坦克的设计做了简化设计,只保留了SMK重型坦克上的主炮塔,在将炮塔高度降低的同时,也将车体前部略作修改,一定程度上还参考了T-100重型坦克的正面结构,最后就鼓捣出了KV-1重型坦克。

SMK重坦

SMK重坦

T100重坦

T100重坦

1939年9月1日,KV坦克的样车制造完成,单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火炮和一门45毫米火炮以及一定7.62毫米DP机枪。这种新式坦克继承了SMK坦克单的车体外形,内部结构,悬挂系统,传动机构等。并在冬季战争里进行了实战测试。在此次测试中,SMK重型坦克表现极差,不仅没能对芬兰人造成什么损失,还把自己送进了雷场,要不是芬兰人无法拖走SMK重型坦克,恐怕这辆宝贵的SMK重型坦克样车都会成为芬兰人的战利品。反倒是KV-1重型坦克表现良好,摧毁了不少芬兰人的工事,并且突破了多道芬兰防线,在战场上成功完成了测试任务。

1939年12月19日,KV样车被批准为苏军的制式装备,定型时命名为KV-1重型坦克。KV-1/1940年型重型坦克车体和炮塔为轧制装甲板焊接结构,车体的装甲厚30~75毫米,炮塔装甲厚35~90毫米,部分车辆加装了螺栓固定的附加装甲。驾驶员位于驾驶室中央,顶部有出入舱门,前面有1个能开启的观察窗,跑踏上有1具潜望镜。前机枪手在驾驶员的左方。

炮塔内装1门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并列机枪,另有1挺机枪装在炮塔后部。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兼装填手在火炮右面,后机枪手在其之后,战斗时可辅助装弹。炮塔顶部有1圆形出入舱门,前面有两个潜望镜,后面有两个展望镜。后期由于41.5倍口径的F-32型76毫米坦克炮跟上了KV-1的的研发进度,部分KV-1 Mod.1940安装了76mm F-32炮。

其发动机为1台改进型的500马力V-2K水冷式12缸柴油机。传动装置位于发动机室,由变速箱、侧减速器等组成。行动装置采用独立的扭力轴悬挂系统和干销式履带推进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至1943年底,KV-1都是苏联重型坦克编队的中坚。

在经过冬季战争的测试之后,KV-1重型坦克就成为了苏联的主力重型坦克,而KV-2重型坦克则是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拆除敌方工事建筑准备的特化车型。在当时的苏联陆军,这两种重型坦克可谓是苏联陆军的看家法宝,在当时的主流军事强国中,配备重型坦克的实属不多,而且大多以支援步兵为第一优先目标,比如说法国的B-1重型坦克和英国的玛蒂尔达Ⅱ步兵坦克,目的就是为步兵提供掩护力量,而非是以进行坦克对决为主。

而KV-1重型坦克则不同,它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进行坦克对决。就这一点而言,苏联装甲部队可谓是功不可没,因为KV-1重型坦克在生产之初考虑的是对步兵进行掩护,但是苏联装甲部队要走了KV-1重型坦克,将其生产目的改为了进行坦克对决,以优先料理敌方坦克为目标设计。早期的KV-1重型坦克配备了76.2毫米的F-32型坦克炮,这一型号被称之为KV-1/1940年型。而在1941年生产的KV-1重型坦克则换装了身管更长的F-34型坦克炮,坦克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也提升到了90毫米,这也就是所谓的KV-1/1941型。

1940年2月生产的243辆KV-1坦克被派往对抗芬兰军队,在这次战争中,芬军难以击穿KV-1厚重的装甲,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基洛夫工厂已经生产了636辆KV-1型坦克,而德军当时主要使用的反弹克炮并不能有效击毁KV-1 90毫米的前装甲。

但是KV-1的传动系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因为车身的重量在后期不断的加装升级中不断的提高导致坦克的传动系统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坦克的作战效率。

KV-1系列坦克大致分为两大类:

A. KV-1E:就是正常版的KV-1坦克了,可细分为KV-1Model 1939型、KV-1Model 1940焊接炮塔型、KV-1Model 1940装甲强化炮塔型、KV-1Model 1941装甲强化铸造炮塔型、KV-1Model 1941装甲强化焊接炮塔型和KV-1Model 1942型。

KV-1Model 1939型

KV-1Model 1939型,该型坦克装备的是一门30.5口径比的L-11型76毫米主炮,而且此时还没有装备炮塔后部的机枪,乘员只能用自卫手枪从里面射击。

KV-1Model 1940装甲强化炮塔型,此时的主炮已经从L-11型变为了F-32型,在法兰西战役中法军的夏尔B1坦克被德军击毁并拿来炫耀,于是苏军就在已有的KV-1上面加装了一层厚度为35毫米的附加装甲。

KV-1Model 1940

KV-1Model 1940

KV-1Model 1940

KV-1Model 1941

KV-1Model 1941装甲强化焊接炮塔型,可以看到该坦克的前部装甲有明显的加厚痕迹,除此之外就是铸造炮塔版本,该版本的KV-1炮塔就不是方方正正的了。

KV-1Model 1941

B. KV-1S:其实苏联人也意识到了KV-1系列坦克的吨位问题造成的烂机动,于是从1942年8月开始苏联人设计生产了一型装甲削弱版的KV-1坦克即KV-1S,装甲的削弱也大大的减轻了行走系统的负担,但是这样一来KV-1S的装甲防护力就显得很不够用,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反坦克技术高速发展的时候,看来平衡坦克三大要素还真是老大难问题,不过KV-S为后续的“斯大林”系列主战坦克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KV-1S

KV-1S

KV-1重型坦克自1937年5月开始研制,1940年2月批量生产,到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总共生产636辆。苏德战争初期,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1944年初,IS-2重型坦克问世后KV系列重型坦克退居次要地位,使用到二战结束。

战斗全重:47.5吨

车长:6.25米

车宽:3.25米

车高:2.75米

速度:35km/h

续航:225km

涉水深度:1.145m

越高:0.91m

越宽:2.8m

装甲厚度:正面采用了75mm厚倾斜装甲(后期加装附加装甲增加至90mm),侧面同为75mm。炮塔正面防护达到了90mm

发动机:V2K型V型、12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柴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

火炮:76.2毫米口径F32型主炮(1940型);备弹114发

机枪:4挺7.62毫米口径DT机枪,备弹3024发

乘员:5人

产量:KV-1: 1939型 141辆;KV-1A(1940型)、KV-1B(1941型)、KV-1C(1942型)、KV-1S共计1370辆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

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KV-1获得了实战检验的机会,在战斗中KV-1的装甲表现不俗,但是火力表现在面对芬兰军队的永备型防御攻势的时候十分乏力,所以苏联军工决定在KV-1的基础上研发新型的大火力坦克。

作为突破敌军防御工事的重型坦克,火力一直就是KV-1坦克的致命软肋,即使在装备了ZIS-5型76毫米主炮后,KV-1的火力也仅仅和T-34中型坦克相持平,为了弥补这一软肋,科京的得力助手杜克霍夫在KV-1的底盘上安装了一门152毫米M-10型152毫米榴弹炮。此后两辆原型车被送往了战场接受实战检验,因为使用的是KV-1的底盘,所以KV-1有的毛病它几乎都有。

虽然测试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鉴于M-10型152毫米榴弹炮巨大的威力,苏联人还是开始了量产,并把七角形的炮塔改为了一个正方形,侧面略带有一点弧度,并在后部安装了一挺机枪。不过KV-2却被德国人视为东斯拉夫人的劣质产物,将它称之为“俄国人移动的厕所”。

KV-2型坦克全重达到了52吨,长度为6.79米,宽3.32米,高3.65米,车组成员从KV-1的五人增加到了六人,其装甲厚度缩减为75毫米,主武器采用了152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坦克内部备弹36发,副武器为两挺DP轻机枪。

KV-2所装备的152毫米主炮威力十分强大,在面对德国皮薄的Ⅲ型、Ⅳ型坦克时,如果火炮直接命中往往会穿透装甲在坦克内部引起爆炸造成敌方坦克严重损伤无法修复。

发动机方面还是采用V-2K水冷四行程V12柴油引擎,但KV-2的行驶速度只有25.6公里每小时,1941年6月23日,苏联第2坦克师的一辆KV-2坦克遭遇了德军第6装甲师装备的lt38轻型坦克,随之德军在立陶宛的杜比萨河的一座桥上对苏军开展了猛烈的攻击,但攻击过后,德军发现自己坦克的37毫米主炮对KV-2厚重的装甲完全没用,除此之外,德国士兵还企图用炸药轰击KV-2,但尴尬的是只炸毁了KV的履带。

KV-2凭借完美的防护以及大口径的火炮确实在战场上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被152毫米火炮命中的装甲目标基本上都是车毁人亡的后果,乘员损失率极高;而早期德军坦克的火力对KV-2无能为力的火力表现更是让德军在面对KV-2时束手无策。这种威力巨大的重型坦克带给他们的震动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在听说了那辆史诗级KV-2的战斗经历后,希特勒还亲自视察了一辆被德军缴获的KV-2坦克,可以说KV-2对希特勒后期近乎偏执的“重坦癖”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外KV-2还有ZIS-6型107毫米炮和F-39型85毫米炮版本,不过都没有投入量产。

KV-2 Mod 1939/40版

KV-2 ZIS-6型107毫米炮

KV-2 Mod 1939/40版重型坦克在KV-1乘员基础上增加了1名辅助装填手。主要武器是1门20倍口径的152mm的Mod 1909/1930型榴弹炮。辅助武器有2挺7.62毫米机枪。车体的装甲厚度与KV-1 Mod 1940型坦克的相同,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00毫米;主要特征是炮塔带有倾角,炮塔尾舱门为V型。

1941年6月23日,在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当时驻守的苏联西北方面军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坦克共52辆。部队前往多比萨河方向(Dubissa river)阻击正沿干道奇尔基特-夏维利亚大街前进的德军。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没有型号说明)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

1941年6月24日清晨,德军的救援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24日下午,第1装甲师派出6门崭新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和精选炮手班组向KV-2隐蔽前进,在550米距离架设阵地开炮猛轰,德军共射击7发,命中率100%,但毁伤效果为零。苏军KV-2坦克随后将这6门火炮全部摧毁。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1941年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此时在十字路口另一侧,德军从拉斯叶尼亚市再次运来一门88毫米高炮,为了分散苏联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后面不断地向它射击,正面的88毫米炮趁机进入位置并连续6炮命中KV-2坦克。但苏军坦克并没有燃烧,而35T上的德国坦克兵纷纷跳下来确认战果,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一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一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才结束战斗。

总体而言,KV-2坦克的缺陷明显,但是优势也明显,在战争中后期德军总结了针对KV-2的战术以及新型坦克的服役,KV-2的优势就不再明显逐渐被其他坦克取代。

战斗全重:52吨

车长:7米

车宽:3.3米

车高:3.25米

速度:26km/h

续航:250km

涉水深度:1.6m

越高:1.2m

越宽:2.7m

装甲厚度:前方的正面和侧面的基本装甲厚度为75毫米,后期的KV-2坦克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100毫米,还可以加装30~40毫米厚的附加装甲。该坦克的巨大炮塔采用钢板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75毫米

发动机:V2K型V型、12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柴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

火炮:152毫米M-10型榴弹炮;备弹36发

机枪:3挺7.62毫米口径DT机枪,备弹3087发

乘员:6人

产量:334辆

KV-2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

KV-3重型坦克:

在KV-1成功研制以后,科京并没有停止对下一代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在KV-1的基础上,科京成功研制出了一款50吨级,最大装甲为90毫米的新一代重型坦克,这就是t-150坦克,为了摆脱烂机动的称呼,T-150坦克装备了一台可提供750匹马力的V-5F柴油发动机,1941年1月t-150第一辆原型车就开始了测试。

T-150坦克

同年3月,苏联得知了德国正在发展重型坦克,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苏联开始研制新一代重型坦克,再苏联军方的指标中,这辆新坦克正面装甲应为130毫米,这样一来整车重量就达到了68吨,装备威力巨大的ZIS-6型107毫米主炮(该炮改自海军B-34型107毫米舰炮),在T150的技术支持下,设计师研制出了一款名为KV-220的验证车,不过后来战争爆发后T-150和KV-220都被临时补充进了苏联装甲部队,这款名为KV-3的新坦克研制工作就陷入了僵局,只制造了全尺寸木制模型。KV-2的问题还历历在目,KV-3的研发计划显然并不实际,因此不久之后KV-3的研发计划就终止了。

KV-3重型坦克

KV-3重型坦克

KV-3重型坦克

KV-4重型坦克:

1941年中旬,苏联军工在研发KV-3坦克的同时,还在研发另一款应对情报中德军坦克的新型坦克计划,即224号工程计划,也就是后来的KV-4型坦克计划。KV-4型坦克的研发再次回到了多炮塔的设计思路,在诸多设计样稿中,三炮塔,四炮塔,五炮塔的设计层出不穷,当然随着炮塔的增多,坦克的重量也不断增加,甚至一度超过了100吨的车辆自重。

例如,库彻科夫方案设计方案中,坦克的正面装甲达到130毫米(符合苏联国防委员会125毫米的设计要求),设有三座火炮炮塔,两座机枪炮塔,安装了一门107毫米主炮,两门45毫米副炮,全车重量达到了107吨。与KV-3一样的问题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推动这样的庞然大物进入战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6月苏德战争爆发,KV-4的研发也随即停止。

KV-4重型坦克

KV-4重型坦克

KV-5重型坦克: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军工在KV-4的基础上简化了炮塔开始研制KV-5型坦克。KV-5装甲最大厚度达到180毫米,设有一大一小两个炮塔,安装了107毫米主炮,采用M-50T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200马力。1941年8月,KV-5已经完成初始设计计划建造原型车,但是因为前线战事失利,KV-5的生产计划被搁置建造原型车的计划被迫停止。因此,KV-5也只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战争机器,而它的100吨“体重”,也使它成为苏联历史上最重的坦克。

KV-4、KV-5是苏联军工在多炮塔、超重型坦克方面重要的尝试,虽然二者最后没有成功研发服役,但是KV-5超百吨的设计思想无疑为苏联重型坦克未来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将来IS系列坦克的研发升级给予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KV-5重型坦克

KV-5重型坦克

KV-6喷火坦克:

KV-6型坦克是在KV-1的基础上加装了火焰喷射器替代了车体机枪,该型号实际上就是装有火焰喷射器的KV-1,最终也只有四辆原型车被生产出来了,而且这型KV还经常被误认为是虚构的多炮塔陆地巡洋舰。

在KV-1的底盘上,用火焰喷射器取代了原来的机枪位置,是其不但具备火炮打击能力而且同时具有喷射火焰的战斗功能,但是因为基础的KV-1型空间有限,需要为主炮留存弹药位置因此可携带的喷射燃料不足,在战斗中无法持久使用火焰喷射器作战。

KV-6喷火坦克

KV-7重型坦克:

在41年的战斗中,坦克部队反应坦克火炮更多时候需要打击非装甲目标,比如一些轻型野战工事。设计师在设计新型坦克主炮的时候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增大火炮口径,比如给KV-1安装122mm榴弹炮的U-11方案,另一种方案就是安装多门火炮以应对多种情况。这种多管火炮坦克也不是斯大林同志的首创,183厂有一个更为激进的计划,设计了一个带炮塔的多管坦克。

KV-7是一个设计独特的怪物 经过了大量的改进设计。炮塔有三个炮管,使其有可能成为为一火力较猛的怪物。但在1942年春天斯大林对“227工程”(KV-7)说了一句“我觉得有一门好用的炮就足够了,我们为什需要三门!”其他苏联军官都表示赞同。因此,该项目终于关闭,首辆KV-7进行了拆解,随后被用作一个平台,用于测试一些其他的设备。

KV-7重型坦克原型1

KV-7重型坦克原型2

KV-8重型喷火坦克:

由T-26轻型坦克改进的OT-26, OT-130和OT-133喷火坦克。但是由于改装自轻型坦克,装甲防护很差。苏芬冬季战争的经验表明,喷火坦克很容易成为敌人反坦克火力的首选目标。因此,必须研制火力更强、装甲防护更好的喷火坦克。苏联设计师奉命在T-34-76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新的喷火坦克。

KV-8是由KV-1改装而来,1942年, KV-8重型喷火坦克投入量产,它比起由T-34改进的OT-34喷火坦克能携带更多的喷射燃料,KV-8重型喷火坦克和OT-34中型喷火坦克被编入了独立的喷火坦克营,被统称为化学坦克营,其中每个营有两个KV-8坦克连及一个OT-34坦克连。

设计师计划将ATO-41火焰喷射器安装到坦克炮塔内,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喷火器型号,它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合燃料,一种是重油和煤油混合燃料,混合比例为6:4,这种燃料的最大射程在60~65米,另一种燃料是一种煤油混合物,它的最大射程在90~100米,KV-1坦克相对宽敞的内部空间允许携带更多燃油,总共960升,允许喷火器进行超过100次短喷射。

不过要在不改动现有武器的情况下安装喷火器和燃料罐等设备并不容易,最终决定用火焰喷射器替换同轴机枪,尽管如此仍然挤占了主炮的一些空间,因此原先的76.2毫米主炮被M1932 45毫米炮取代,备弹88发,设计师给炮管装上了一根伪装的套筒 ,看起来仍然是76.2毫米炮。除此之外炮塔后方、车体正面仍然保留了1挺机枪。

KV-8S是由KV-1s底盘基础上改造而来,命名为KV-8S重型喷火坦克。KV-8S的备弹量:45mm炮弹114发,混合燃料600升,可短喷射60次。同时更换了新的ATO-42型火焰喷射器。全车重量增加到43吨,乘员5人。

KV-8S使用KV-1S的底盘,焊接车身,装甲弱于KV-8,防护水平与KV-1S相同。实际中有使用两种炮塔,一种是KV-1S的铸造炮塔,正面装甲100mm,车顶后部加装了指挥塔使得车组视野稍微改善,;另一种是与KV-8相同的焊接炮塔,拥有额外的一挺DT机枪。

KV-8和KV-8S在外形上看起来很相似,不过两者区别还是蛮大的,KV-8S安装的是ATO-42型火焰喷射器,搭载的燃料则降低到600升,只够短喷射60次,主炮依然改为45毫米炮,储备弹药则增加到114发。KV-8S重型喷火坦克重量降低到43吨,车组仍为5人,不过车内空间相对窄一些。

KV-8重型喷火坦克

KV-8重型喷火坦克

对比

KV-8S重型喷火坦克

KV-9突击炮:

1941年秋天,当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UZTM)开始承接KV-1坦克的生产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火炮产能的不足。由于此时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全面转向生产坦克车体,不再生产KV-1所使用的F-32火炮。供给KV-1所使用的新型ZIS-5火炮的生产工作就全部交给了高尔基的92号工厂,但此时92号工厂还要同步生产T-34所使用的F-34火炮,分给ZIS-5的产能严重不足。所以从41年9月开始生产的ZIS-5是优先提供给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ChTZ),因为该厂的生产设备更加完善。乌拉尔厂并没有分到多少火炮的份额,但坦克总不能一直等着火炮,所以装甲兵总局责成乌拉尔厂自行寻找适配的火炮先保证坦克产量。

1940年,乌拉尔厂完成了M-30 122mm榴弹炮生产设备的更新,之后便一直承担该型火炮的生产任务,在KV-1遇到火炮紧缺的问题时,工程师们第一时间想到了M-30。火炮的炮架项目是由F.F.彼得罗夫(F.F. Petrov)和L.I.戈里茨基(L.I. Gorlitsky)共同负责的,前者任生产监督,后者是项目总设计师,这两个人后来成为苏联中型自行火炮设计的关键人物。乌拉尔厂的设计师们设计的炮架被命名为U-11,分为两个版本,他们很快就和KV坦克的灵魂设计师科京进行了会晤,共同商讨KV-1(M-30)的设计。

新项目被命名为229工程( KV9),在设计上借鉴了KV1与2 但在一些地方做了一些修改,柴油机也进行了更换,扭杆悬挂与油箱都进行了升级,但最明显的还是经过改动的炮塔,内部安装了一些装置(光学设备,)装甲也得到加厚。发动机为6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

设计之初229工程就提出来使用U11 122毫米榴弹炮,这种榴弹炮是在乌拉尔机械制造厂制造,设计工作的目的是创造一款有前途发展的坦克,一旦成功可以大大发挥其作用,早期因为尺寸的问题工作情况有些复杂,不过好在秋季解决了这些问题,在12月份,第一批产品已经制造完毕。

在1942年春天,新坦克的火力测试表明是成功的,122炮能在当时摧毁德军任何载具,以及打击其它目标,虽然火力强大,但因为炮塔太小再加上空间不足,使得KV9的俯角只有-2°。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俯角,炮弹为48发,装备一款TMFD瞄准镜,虽然火力够了,但炮塔太小,以及射速太慢,(每分钟两发),并且没有合适的穿甲弹,再加上炮管磨损严重,不过军方认为坦克在整体设计上是成功的,建议进行量产,229工程也被命名为KV9。

不过量产的命令发布后就被立刻取消,其次,军方也对重型坦克以及自行火炮产生了新变化,因为在1942年底,SU152已经开始完成初步雏形,并于1943年2月14日,国家国防委员会接受了新开发的SU-152,KV9坦克的结局与我上篇文章的T-34突击坦克的本质一样,是一个想法很好的产物,但后来毕竟有了更优秀与成熟的项目,它们俩不得不落下一个过渡实验产物的名声。

KV-9突击炮

KV-9突击炮

KV-9突击炮

KV-9突击炮

KV-10重型火箭炮坦克:

1942年5月,KV-1K由100号坦克厂设计研发,其装备的火箭发射器名为KARST-1 ,被称为:short rocket artillery system for tanks-1,即坦克用短火箭炮系统1型。也可以叫他KV-10或者230工程。该系统包含四个由装甲盒保护的火箭弹发射器,每个装甲盒包含两枚M-13火箭弹,两个发射器安装在炮塔两侧,另两个安装在发动机舱两侧。(在研发初期,研究人员希望为每侧车体安装三个发射器,总计六个发射器和12枚火箭弹,但方案正式实施后改为四个发射器8枚火箭弹。)因为该系统固定于车体上,需要转动车体进行瞄准,为此还加装了车体角度指示器,由车体的驾驶员或机枪手控制发射。发射基本没有限制,可以停车发射也可以在移动中发射,可以单枚射击也可以选择2-8发的“齐射”。

KV-1K在1942年8月至11月期间于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尔(Chebakul)的小型武器研究试验场接受了测试。实验比较成功,证实了KV-1K和他的KARST-1火箭发射器是一种火力强大且便于改装的武器,该装置不需要对坦克自身进行修改,只需要移除翼子板上的附加油箱和储物箱即可安装,理论上可以很容易的在军队车间就为每个KV-1和T-34安装上。

有效射程为600-800米,由3名成员进行火箭弹装车工作花费了8分钟。KARST-1发射器相比同为发射M-13火箭弹的BM-13发射器的发射架长度更短(BM-13为5000㎜,KARST-1的发射器实验了1200㎜、1250㎜、2000㎜、2400㎜四种长度),安装高度也更低,所以射程大幅减小,但精度仍有保障[4]。此外,当坦克炮塔转向时不能发射后部的火箭。在坦克遭遇攻击后,若没有发射全部火箭弹,即便有装甲盒保护,这些“外置炸药”也会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最终这款火箭发射器未能进行量产。

KV-10重型火箭炮坦克

KV-10重型火箭炮坦克

KV-10重型火箭炮坦克

KV-11——KV-14重型坦克:

KV-11代号231工程,就是配置85毫米F-30火炮的KV-1坦克。KV-85的前身。

KV-11

KV-12 代号232工程 , - 使用化学武器。车体后部安装4个毒气罐,也可用来制造烟雾。

KV-13 代号233工程, - 是一款在KV-1基础上轻量化设计而成的重装甲中型坦克,如果不是IS-1坦克横空出世的话,苏联很可能会采用这款坦克为主力。这款坦克还有一个分支型号采用了KV-9的炮塔和火炮,可惜未能采用。

KV-13

KV-13

KV-14 代号 236工程, 其实就是SU-152的原型车。

KV-14

KV-85重型坦克:

由于标准配备的76.2mm火炮在对付德军的新型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中型坦克时效果不佳,苏军需要一种火力更强的坦克,KV-85和IS-1重型坦克的设计受这种影响很大。苏联将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送到车里雅宾斯克试验场,用各种口径的火炮对其进行攻击测试。结果表明,85mm 52-K Model 1939型高射炮能够从远达1000米的距离外击穿其厚达100mm的前装甲,尽管苏军低质量的望远镜瞄准具意味着实战中这种远距离攻击很少能实现。

根据最高防御委员会的命令,中央炮兵设计局对S-31和D5-T两种火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D-5T更有效,于是D-5T获准生产。在KV-85和IS-1炮塔上安装85mm火炮影响了炮塔的结构,需要增大炮塔尺寸,才能避免乘员工作空间急剧缩小和作战效能降低。但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KV-85和IS-1重型坦克的重量增加。有个别的KV-85重型坦克改装了122mm D-2-5T火炮,虽然火炮威力巨大,但产量寥寥无几。

KV-122

KV-85和IS-1重型坦克的作战效能并不稳定。1943年11月,在乌克兰的一次作战中,苏军第34近卫重型坦克突击团在德军装甲Ⅳ式坦克和黄鼠狼Ⅱ自行火炮的打击下被击退,并损失了20辆KV-85坦克中的三分之一。当然,战术因素会影响作战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第二天的反攻被苏军击退,且苏军无一伤亡。

然而,装甲部队理事会收集的战后报告都强调这些坦克需要更好的装甲防护力和火力,以便从更加远的距离攻击德军坦克。1943年9月IS-1坦克服役后也得到了相似的评价。主要的问题是需要加强针对敌军远距离炮火的防护。敌人远距离发射的炮弹并不能直接击穿IS-1的装甲,但在击中坦克后产生的炮弹裂片会进入炮塔,导致人员伤亡。

1944年3月4日发生在旧康斯坦丁诺夫的一次作战证实了这种说法。当时,第1近卫重型坦克突击团参加了这场战斗,IS-1坦克完全经的起虎式坦克的火力打击。两种新型重型坦克的真正问题出在火炮上。因此,KV-85于1943年底停产,而此后IS-1也于1944年初改进了武器装备。

KV-85实际上采用的是改进型KV-1S车体,前部装甲由82mm增加至110mm。第二个小组由切特斯领导,从事KV-13的样车研究工作,KV-13的车体和底盘都是新设计的。这种坦克最后编号为IS-85。IS-85在机动性以及全装甲防护方面都优于KV-85坦克。

由于IS-85重型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上的延误,再加上前线对装备高威力火炮坦克的迫切需求,作为权宜措施,苏联以KV-85坦克的车体,配备上IS-85坦克的炮塔以及85mm D-5T火炮的方法,于1943年秋生产了14辆KV-85坦克。为了在KV-85的车体上安装大炮塔,其车体进行了加宽。另外,为了节省空间在车内放置弹药架,再加上火炮的尾部比较宽大,车组乘员只能保留4名。

通过采用KV-1S坦克底盘和传动装置的一些部件,许多缺陷得到了纠正。尽管如此,KV-13的研制工作的速度还是变慢了,其原因就是斯大林及许多陆军领导人对重型坦克存在看法。然而,干劲十足而又充满自信的科延中校还是命令他的设计组继续岁试验样车的内部构造进行重新设计。这项工作在1943年初完成,新的设计仅仅保留了第一辆样车的车体、扭杆悬挂装置以及底盘。几个月后,科研的这种主动性终于得到了汇报,最高防御委员会认识到了对新一代重型坦克的需求。当KV-85重型坦克走上战场的时候,它(后来的IS-1)的研制工作仍然继续着。8月份,样车制造完毕,并向斯大林作了演示后,被批准批量生产。

该型号共计生产了143辆,整车全长6.9米,宽3.25米,高2.93米,该型KV机动性突出,作战速度达43公里每小时,但这型坦克最终也只是为苏式坦克的技术上做了贡献,并没有多少实战发挥。

战斗全重:46吨

车长:6.9米

车宽:3.25米

车高:2.93米

速度:40km/h

续航:250km

涉水深度:1.6m

越高:1.2m

越宽:2.7m

装甲厚度:100mm-110mm

发动机:V2K型V型、12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柴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

火炮:一门85mm D5T 火炮

机枪:3挺7.62毫米口径DT机枪

乘员:4人

产量:143辆

KV-85重型坦克

KV-85重型坦克

KV-85重型坦克

KV-85重型坦克

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主要包括早期的1939年型,以及1940年型、1941年型、1942年型,还包括KV-2、KV-8等发展型号。从总体性能上讲,除防御外KV-1的各项指标均不及T-34,但其三人大炮塔的布局相比于T34的两人炮塔则有明显的优越性,其防弹结构设计与T34相似但并不具有革命性,40年开始不断加强的装甲防御也很大程度上使本就有待解决的传动系统问题更加尖锐,考虑到KV与T-34最初是竞争关系,其76mm主炮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即使是使用zis5主炮的42年型KV坦克在实战中也有重创虎式坦克的记录)。

实际上KV坦克研发服役过程中,苏军战术战役体系中并没有定义典型二战意义上的重型坦克,KV1系列很大程度上是按照通用坦克理念来设计与使用的(KV-2、KV-9则是其同底盘的炮兵坦克)。其继任者的KV13/KV1S也延续了这一思路,某种意义上当42年KV坦克被单独分出组建重型突破坦克团时,苏联人才开始真正理解重型坦克的作用和意义,KV坦克以自己的服役经历为苏联的战役战术学说和重型坦克设计指明了方向的说辞也是合情合理的。

KV系列坦克生产数量 :

1940年141辆

1941年1121辆

1942年1753辆

1943年少量

2 阅读:211
评论列表
  • WOW 1
    2023-08-30 18:12

    游戏里kv5还打不过虎王

明鸿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