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洪流——苏联坦克发展(1):轻型起步,洪流蓄势

明鸿羽 2023-08-07 06:58:01

作为坦克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环”,历经近百年发展的苏联(俄罗斯)坦克是必须被提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西线战场的坦克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吸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包括那些成功地制造出坦克的参战国,还包括那些没有能力制造坦克,但一直在观察并反思着西线战争的国家,在沙俄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苏俄便属其一。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20年,苏联红军建立了第一批汽车坦克队。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1920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们似乎标志着红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像是一棵幼苗那样破土而出。

KC坦克:

1919年春,红军乌克兰第二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辆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列宁指示军事工业委员会,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制仿造出15辆轻型坦克。

第一辆坦克的生产于1920年2月开始,8月份总装完毕。这种坦克称为КС坦克,是“红色索尔莫沃”的缩写。8月31日,开始进行试验。这辆坦克行驶了60千米,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1920年12月1日,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列宁报告:“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KC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名。

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雷诺”轻型坦克,这是一种进步。作为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坦克,从KC坦克诞生时日起,红色装甲力量真正开始了第一步。

战斗全重:7吨

武器: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

乘员:2人

最大行驶速度:8.5千米/小时

雷诺FT-17坦克

KC坦克

KC坦克

KC坦克只能算是测绘仿制,要想拥有真正的坦克制造能力,自行设计阶段是必不可免的。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 Arsenal Trust总设计局(GKB OAT)。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GKB 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尝试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该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履带拖拉机,由于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所以被认为拥有建立坦克生产线的良好基础。

T-16轻型坦克:

在KC坦克上积累了经验以后,苏联工程师们开始了新坦克的设计,工程师们大幅缩短了FT-17的尺寸,删除了不必要的结构,将发动机仓整体缩短,车重整合至5吨左右,设计出来T-16轻型坦克。1926年设计的T-16。就总体而言,除了在悬挂上有所改进,使得全车在越野性能上比雷诺更好外,T-16与法式的“雷诺”并无太大区别。1927年T-16轻型坦克的原型车完工,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款自己设计生产的坦克。1927年6月,该车在经过测试后,被认为“不适合服役”。其传动装置不但极易“趴窝”,重心过高容易翻车,更是无法越过超过1.5米的堑壕!最终,T-16被弃之不用。

T-16轻型坦克

T-17轻型坦克:

工程师们去掉T-16轻型坦克的炮塔,打造成一款机枪支援小坦克,被命名为T-17,但未能做出原型车。

T-17轻型坦克

T-18轻型坦克:

1926年夏,GKB OAT开始制定新式轻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预定这种坦克将与步兵、骑兵共同作战。而在此后的1928年,苏联正式出台了关于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1927年12月1日发布的第1159/128号文件,文件规定“应当立即考虑在哈尔科夫地区建立坦克和拖拉机生产线”。根据这些决议,1927年12底月,当时的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

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经过一番努力,哈尔科夫动力机车厂于1927年5月,顺利造出了第一辆样车,被称为M型轻型坦克。严格的说,这辆样车身上仍然保有相当多的FT-17元素,但年轻的苏联工程师们在自主设计方面所作的努力仍然不可忽视。经过对M型轻型坦克的多次试验和改进,新的轻型坦克于1928年7月正式定型,定名为MS-1轻型坦克。“MS-1”是“Maliy Soprovozhdeniya-Perviy”的缩写称呼,意即“首款小型支援车辆”。

MS-1轻型坦克是工程师们在T-16轻型坦克的第一对负重轮之前加装了一个单独的负重轮,并增强了其减震弹簧,在简单修改了车体以及炮塔结构之后,新坦克被命名为T-18轻型坦克。

军方对T-18轻型坦克的性能比较满意,在列装前,T-18轻型坦克在炮塔后方增加了尾舱,提高了坦克的携弹量。随后正式定型,获得装备编号:MS-1(小型支援战车1型)。成为苏联红军第一款制式坦克。

1928~1931年底,共生产了960辆MS-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直在苏军中服役到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夏天,大约有200辆MC-1坦克被改装成T-18M坦克,并安装了45毫米火炮。

战斗全重:5.9吨

车长:4.38米

车宽:1.76米

车高:2.1米

速度:32千米/小时

装甲厚度:6-16mm

发动机:4缸35匹马力

火炮:37mm M1928火炮。后期型换装45mm 20K战车炮

机枪:2挺DT机枪

弹药量:74枚

通讯范围:100米

乘员:2人

T-18轻型坦克

T-18轻型坦克

T-18M坦克

T-19轻型坦克:

在克格勃特务的努力下,苏联的工程师们拿到了雷诺FT-17的改进型雷诺NC-27型坦克的资料,苏联工程师参考NC-27的特点在T-1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打造出T-19坦克。

T-19坦克拥有一套全新的悬挂系统,单侧共有三个负重轮,每组两对负重轮,每组拥有一个主减震仪和两个副减震仪,一共12个负重轮。这套悬挂让T-19的越野能力比T-18有了明显的提升。但造价和故障率同样提高,令这些进步显得不值。因此T-19并未列装部队。

战斗全重:8.1吨

火炮:一门37mm炮

装甲:16mm乘员:3人

T-19轻型坦克原型车

T-12中型坦克:

比T-19稍晚的一个项目是T-12。1928年秋天,哈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制造一辆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独立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坦克安装了一台苏联研制的M-6发动机。

该坦克沿用了T-18的悬挂形式,但换用了200马力的美制M-6汽油发动机,机动能力大大增强。

哈尔科夫机车厂在制造T-12坦克之前只制造过拖拉机,所有生产坦克必需的特种制造设备他们都没有,工人们也没有制造坦克的经验,但尽管条件艰苦且缺乏经验,T-12原型车的制造工作仍然进展很快。1929年底,T-12坦克原型车下线,1930年1月开始工厂测试,2月,官方测试正式开始。测试于1930年,虽然有一些缺点(例如功率偏小,变速箱和履带有瑕疵),但是其性能依然得到了苏联红军的认可。

苏联1930年的预算中拨款购买30辆T-12。T-12从MS-1的设计和批产过程中汲取经验,它的特征是八边形炮塔和圆形车长指挥塔,采用小型转向架悬挂,有一个长0.66米的可折叠的尾翘。该车的武器是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车长指挥塔、炮塔侧面和后面各有一挺安装在费多罗夫·伊万诺夫球形机枪座的7.62毫米DT机枪。

因为苏联成立初期缺乏优质资源、专业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T-12可靠性不佳,但其研发速度可谓迅速。1929年10月15日,KhPZ组装了一辆T-12进行测试,为了节省成本和制造时间,它用的是建筑用钢材而非装甲钢。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改型T-24的诞生。

战斗全重:19.8吨

车长:7.5米

车款:3米

车高:2.8米

火炮: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

机枪:车长指挥塔、炮塔侧面和后面各有一挺安装在费多罗夫·伊万诺夫球形机枪座的7.62毫米DT机枪

装甲:12-22mm

时速:25千米/小时

续航:140千米

越高:0.745米

越宽:2.65米

涉水:1.2米乘员:4人

T-12中型坦克

T-12中型坦克

T-12中型坦克

T-24中型坦克:

由于T-12原型车的车重超出了方案设计时的要求(实际车重20吨,超标4吨),并且在结构和机械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坦克设计小组不得不在紧迫的时间下参考测试结果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推倒重来的方案实质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

T-24坦克在1931年开始生产,同年并有25辆T-24坦克开下生产线(并在解决了传动和供油系统的问题和设计了更大的炮塔后完成)。在实施前期测试时,尽管发生了引擎着火事故,导致被迫换装T-12原型车的炮塔才能继续测试,但其表现令人满意。该车仅在1931年生产了共计24辆,并且最初只装备有机枪,直到第二年的1932年才安装了45mm炮。这也宣告除了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的坦克生产线外,另一个坦克生产中心在苏联南部现出雏形——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那时,工厂已经专门建里了一个特别T2车间,用以生产坦克,而1927年组建的坦克设计小组已经成为新成立的由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的T2K坦克设计局的核心,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T-12和T-24坦克的工程师们也加入进来。

在实施前期测试时,尽管发生了引擎着火事故,导致被迫换装T-12原型车的炮塔才能继续测试,但其表现令人满意。很多苏联高官都相信T-24会是苏联第一款重型坦克,但是克格勃特务从美国搞来了克里斯蒂M1928型坦克的图纸资料,其优秀的机动性能令苏联人瞠目结舌,T-24相形见绌毫无优势。故该车仅在1931年生产了共计24辆,并且最初只装备有机枪,直到第二年的1932年才安装了45mm炮。

T-24只被用做训练和检阅。虽然是一部失败作品,但该车让KhPZ厂获得了设计和生产坦克的最初经验,而这些经验在1931工厂开始受命生产美国克里斯蒂坦克(即BT坦克)时,得到了极为成功的应用。

战斗全重:18.5吨

车长:6.5米

车款:3米

车高:2.81米

火炮: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

机枪:车长指挥塔、炮塔侧面和后面各有一挺安装在费多罗夫·伊万诺夫球形机枪座的7.62毫米DT机枪

装甲:12-22mm

时速:25千米/小时

续航:140千米

越高:0.745米

越宽:2.65米

涉水:1.2米乘员:5人

T-24中型坦克

T-24中型坦克

T-24中型坦克

T-24中型坦克

T-26轻型坦克:

由于本国自已研制坦克的计划迟迟没有进展,苏联军方开始考虑引进外国坦克,进行许可生产。于是,从1928年开始,一个个考察团被派往美国、捷克、英国等坦克制造国,并先后购进了“克里斯蒂”等多种型号的坦克进行测试。

1930年维克斯-阿姆斯特朗E型6吨轻型坦克运抵苏联,列宁格勒炮兵学院机械化及摩托化系的人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他们在仿制维克斯坦克前对英国的设计进行修改,改进后的设计被称为TMM坦克,而仿造的维克斯E型坦克被称为T-26。TMM坦克有两种型号——TMM- 1和TMN-2,它们与维克斯坦克在细节上有很多不同,这两种坦克制造了大约20辆。后来经对比测试后,仿造的维克斯坦克被选中投入大量生产。

T-26坦克和德国的一号坦克都是以“维克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两者底盘外型相似,但T-26的火力大大高于一号坦克,而且超过了二号坦克,达到甚至超过了38t坦克和早期三号坦克的水平。早期T-26的主炮为37mm口径和早期三号坦克在同一水平径,加大为45mm后已超越了早期三号(A到E)但无力抵抗步兵的火力,以至于后来被判枪毙的巴甫洛夫大将得出“坦克不能单独行动,只能进行支援步兵作战”的错误结论。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初期,T-26等旧式坦克在数量上还是红军的主要坦克装备。虽然T-26性能较T-34等新型坦克大为逊色,但德国坦克数量大大少于苏联,而且性能优于T-26的Ⅲ、Ⅳ号坦克装备数量更少,所以苏联当时不存在装备性能落后问题。但是由于红军大部分指挥人员素质的低下,再加上以坦克的分散使用对抗德军的坦克集群,以及暴露在德军步兵火力下缺乏协同的无谓冒进,使得T-26等坦克的数量损失巨大。

根据T-26坦克的作战实践,苏联工程人员对T-26坦克采取了一系列升级改进措施,以延长其服役期。扩大了油箱容量;一些型号增加了探照灯,以应用于夜战。1937年,重新编号为T-26S型的轻型坦克安装了更加坚固的前装甲(25mm),炮塔也加装了厚装甲。1939年,又采取了一些防御性的改进措施,整个车体包装了一层装甲。根据苏芬战争(1939-1941)中的一些经验,一些坦克加装了钢板,使其装甲厚度达到了50毫米。但是当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时,T-26坦克的45mm火炮能够击穿除德军Ⅳ型坦克以外任何坦克的装甲,但是由于乘员素质(刚经历了大清洗)和装甲厚度,T-26坦克仍然无法与德军抗衡。

1937年9月,蒋介石派出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率军事代表团(名义为实业考察团)赴苏联谈判军事援助的问题,谈判结果是苏联方面愿意提供战车、飞机、火炮、弹药等援助。以后直到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前,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

在1938年3~6月间运到的第一批装备中,包括83辆T-26(1933年型)轻型坦克,同时苏联还援助了一些BA-3/6/10型和BA-20轮式装甲车,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和各种车辆。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装甲兵团中经历过初期抗战的原有旧装备,拨给由交辎学校分离出来的机械化学校(教育长仍为徐庭瑶)作教学用途,全新的苏式装备由200师接收。1938年1月15日,装甲兵团正式扩编为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1939年12月18日 至 1940年1月11日于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师团。

T-26(1933年型)轻型坦克在中国

T-26(1933年型)轻型坦克在中国

在美国大规模援华前,T-26成为中国军队抗战中的主力战车,曾先后参加了兰封遭遇战(1938)、昆仑关作战(1939)等重大战役。但中方装甲部队在这些战役中,常因步战协同恶劣、日军步炮兵反战车战术纯熟、日本航空武力优势,乃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打击力,战役的战果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此外,T-26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随着第200机械化师在缅甸作战失败后,这些坦克大部分被日军摧毁。

T26在二战前大规模使用有3次,西班牙内战,诺门坎战役和苏芬战争。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T26全面压倒了德意的轻型坦克,但是经常错误的被派去进攻反坦克炮阵地,损失很大。诺门坎战斗,T26作为苏军的打击拳头,把日本的豆坦克打得哑口无言,但是由于装甲薄弱,也被日军步兵近战击毁了很多。

T26本身的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一种轻型坦克,它的装甲、火力均优于同时期对手,而且机动性相当好。T-26也常被认为是1930年代最为成功的坦克设计之一。苏联一共生产超过11,000辆T-26坦克,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生产的任何坦克。随着T-34坦克的问世,T-26迅速退出了坦克舞台。但T-26并非在战场上消失。因为T-26拥有一个几乎万能的底盘,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许多衍生型号。以T-26坦克底盘为基础,目前可统计到的衍生型号竟然达到了53种,包括喷火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输车等。连德军都对缴获的T-26坦克爱不释手,将其改装为自己使用的武器。

战斗全重:9.35吨

车长:4.88米

车宽:3.41米

车高:2.41米

速度:最大公路时速30公里

续航:最大公路行驶里程175公里

越高:0.79米

越宽:1.9米

涉水:0.76米

装甲厚度:炮塔15/15/15mm(正/侧/后)(10°),炮塔顶10mm,车身15/15/15mm(前/侧/后)

发动机:8缸汽油机,功率68千瓦

火炮:45mmModel38坦克炮,46倍口径,备弹165发

机枪:2X7.62mmDT机枪,备弹3654发

乘员:3人

重要型号:T-26、T-26TU/K/V

产量:超过11,000辆

T-26中型坦克

T-26中型坦克

T-26(1931)

T-26(1933)

T-27轻型坦克:

1930年,苏联从英国购进了最初一批26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在苏联,它们被重新命名为25-V型坦克(有些资料上称为K-25坦克)。另外,苏联也购买了它们的仿制许可证。依照生产计划,1930年到1931年间需要制造290辆,然后每年生产400辆。但无论如何,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无法让苏联工程师们完全满意,他们很想让这种坦克更加现代化。他们增加了外壳的尺寸,改良了行走装置,并将机枪改为DT机枪。另外一些改进使这种坦克能执行科考任务,探测苏联的地理及气候环境。由于这些改进,这种坦克最终与英国的设计有很大不同。因此,在1931年2月13日,这种坦克被命名为“T-27”。

根据生产计划,在1930-1931年,将生产290辆超轻型坦克,这之后每年生产400辆。由位于莫斯科的Autozavod #2 VATO(1932年,工厂被重命名为第37工厂)进行生产。

T-27的车体由轧制的装甲板铆接而成,部分为焊接,车顶有2个方形的舱门。所有的装甲板接缝处都用帆布垫片进行了密封,用于增大T-27的涉水深度。安装了一挺7.62mm DT M1929型机枪。T-27没有任何的内部或外部通信联络设备。两车之间的联络主要依靠信号旗来完成,这也是那一时期苏联坦克的典型特征。

在红军最初的机械化部队当中,这些T-27超轻型坦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到后来,随着更先进的型号的发展,他们的作用开始下降。主要用于红军中机械化部队的侦察任务。到了1932年末,共成立了65个超轻型坦克营,每个营有50辆超轻型坦克。不久,这些营的数量就下降到了23个。到了1937年1月1日,共有2547辆T-27仍在服役。

到了1941年1月1日,仍有2157辆T-27在服役。其中的一些参加了最初阶段的卫国战争,使用T-27最后的一个有记载的战斗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1941-1942冬季):1941年12月1日,一些T-27支援第71海军陆战旅在Yakhroma地区附近作战。

苏联一直在试图扩大T-27的作战能力,例如,在1933年,布尔什维克工厂生产了一批安装37mm Hochkiss炮的自行火炮,该自行火炮以T-27的底盘为基础,一些车辆还加装了一挺DT机枪。因为车辆太小,所以弹药被分开放置在车辆后部拖拽的履带拖车内。

1933年,Kurchevsky研制了一种安装76mm无后坐力炮的自行火炮,车辆成功的通过了检验场的所有测试后被运到部队实验,由于火炮的威力不够而且在开火的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失败。

战斗全重:2.7吨

车长:2.6米

车宽:1.83米

车高:1.44米

速度:最大公路时速42公里

续航:最大公路行驶里程120公里

越高:

越宽:

涉水:

装甲厚度:

发动机:

火炮:

机枪:1挺7.62毫米DTM1929型机枪

乘员:2人

产量:3328辆辆

T-27轻型坦克

T-27轻型坦克

T-27轻型坦克

0 阅读:44

明鸿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