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老母亲身体不适,住了两次医院,忙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有人说中年男人累如狗,我算是深切体会到了。没办法,家里只有我一个男丁,排行最小,姐姐们又有家庭,平时要忙家长里短,还要挣点钱维持生计,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忙,照顾父母的担子主要落在我身上。
在医院里,每天看到的都是行色匆匆、愁容满面的人,耳濡目染,触景生情,我也难免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我想,除了医院工作人员要上班外,恐怕世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医院,因为去到那里,要么是探望亲友,要么意味着身体欠佳,需要治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685547c8ba5434a18b84f25dacbb18.jpg)
同病房的一些病友、家属,偶尔也会交流一下,相互鼓励。在医院我碰见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他和我母亲同个病房,虽然他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行走不便,需要家人护理,但他的思路依然清晰,说话也有条有理。他的老伴90岁了,形影不离,一天到晚陪伴在他身边,大家可能很好奇,为什么他老伴90岁了,还来医院照顾他,是不是家里缺乏人手?其实,他的老伴并不是来照顾他,而是陪伴,起一种精神支撑的作用。可能他们夫妻感情甚笃,难舍难分,有一个人陪着,心里比较踏实。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那个年代的人,相濡以沫,琴瑟和鸣,从一而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25d4e7984f96af2e282993a4a72137.jpg)
真正照顾老人的是他的子女,每天都有一副新的面孔,轮流出现在他的身边,一开始我也分不清,哪个是他的大儿子,哪个是他的小儿子,只知道他们家庭人口众多。
后来熟悉了,大家的交流也多了,从他们口里得知,他们是揭西五经富人,生病的老人叫曾凤池,以前当过中学校长,老伴是骨科医生,两人都退休几十年了,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三个当医生,一个当老师,爱人也都是有单位的。一家子十多个人当老师、医生,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让人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说真的,一个家庭,出了这么多人才,在潮汕地区是比较罕见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2dd33a5f009ca5654256bac1d7af99.jpg)
更让我佩服的是,老人家的子孙们都非常孝顺,每天轮流来照顾他,给老人喂饭、捶背、翻身、梳洗……尤其是老人的大儿子,虽年近古稀,却不离不弃,顾前顾后,嘘寒问暖,时不时陪老人谈心,老人吹不惯空调,他就用毛巾帮忙护住头部;老人吃不了冷的东西,他就把冷的牛奶温热,再喂他父亲一口一口喝下,还时不时帮他父亲换衣服、擦身体。
有一次我去走廊打点热水,回来时,刚想打开房门,却闻到一股臭味。原来是老人大便失禁,拉了一裤子,老人的大儿子在帮他清洗、换裤子。一丝不苟的态度、熟练自如的动作、无所畏惧的表情,这感人的一幕让我肃然起敬。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孝顺父母的人,我还是头一回看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27d2332383e21b6426142567b9a920.jpg)
事后,我忍不住夸他:“你真是一个孝顺的人。”他谦虚地回答:“哪里,这都是子女应该做的,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给父母养老,这是人之常情嘛。你也很孝顺啊!老母亲身体不舒服,你有带她来医院治疗,就是孝顺的体现。”
我被他赞得不好意思了,心里却有自知之明,作为儿子,我懂得孝敬父母,但是,要像他那样,把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细心周到,就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倍努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d69d8c5922ffe7b109a91a94eb1035.jpg)
感谢他们,以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课。让我明白,父母在,就要全力以赴去孝敬他们,照顾他们,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而留下太多的遗憾。“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给父母养老。”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有人说:“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是的,与其烧香拜佛、祈求神明保佑,还不如以实际行动孝顺双亲,在尊老敬老的日常点滴中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码字辛苦,大家要是有兴趣请关注梅畔琴声,感谢点评和点赞,个别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