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习惯学校生活的儿童,究竟有什么倾向呢?

挥着翅膀的面包 2023-12-04 14:24:15

升入三年级以后,仍然不习惯学校生活的儿童,或者比以前更加不喜欢上学的儿童,究竟有什么倾向呢?首先是那些学习越来越落后的儿童,不喜欢上学。到了三年级,儿童的个别差异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这时,对于功课好的儿童和功课不好的儿童,在同学之间也都知道了,在分组学习时,谁都愿意跟功课好的同学分在一组,而不愿意跟功课差的同学在一个组。

三年级学生,还不认为功课好的人那么了不起。但分组学习时,谁都懂得,若不跟功课好的人在一个组就会吃亏。特别是那些所谓当代儿童,对于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因此,在分组学习时,即使平日要好的同学被排挤出去也不觉得过意不去。功课差的儿童里,有的由于自己确实没有能力,也就是脑筋不好,而跟不上班。但也有不少儿童并非如此,他们的头脑和普通儿童一样,或者超过一般儿童,唯独学习成绩,同他的能力相比,相差甚远。

当然,不论在那个小学的班级里,似乎都有三、五个儿童在智力和学力上如此不平衡。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儿童叫做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从前,教师把天生脑筋不好的儿童和脑筋虽好学生成绩却不好的儿童归为一类,当作学习差的儿童看待,指责他们用功不够,放学后,让他们留在学校里复习功课,做作业,现在有些地方可能还采取这种作法。不过,最近已经弄清,采用这种作法,效果反而不好。

在普通学校进行指导时,很难要求智能低的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达到一般水平。因此对于这些儿童的学习成绩,要限于力所能及的范围。另一方面,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人,并且指导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成员。好在这种儿童擅长做那些反复进行同一操作的工作。

因此让他们做这种单纯的工作或看管动物的工作,要比普通孩子强的多,并且也能借此机会受到同学的重视。这样,虽然学习不好,但能受到同学们的爱护,从而能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性格情绪稳定的人。反之,如果把这样的儿童当作嘲弄的对像,耻笑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不愿意上学。但是,那些有智力而学习成绩与智力不相称的儿童,比智力低的儿童更难指导。

而造成这种情况,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幼儿期受伤或者生病,有的是因为鼻或眼有问题,只要请医生稍微细致检查一下,就能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儿童,由于家里的人都出生在外地,在家里讲地方方言,在学校里仍然讲家乡话,从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或者由于老师一再纠正,而产生一种恐怖心理,于是便不愿意上学了。也有的儿毫由于没能理解因病请假期间的学习课程,而把功课拉下了,以后的学习成绩一直提不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