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安华 苏廷国 张新炎

2021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两年多来,宜昌市立足规范促发展,推动制度建设创新、指导服务创新、政策扶持创新“三个创新”,三年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谋,推动制度建设创新
1.制定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制定《宜昌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三年行动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实施。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实现全市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制定规范建设标准。制定《宜昌市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宜昌市农民合作社组织和行为规范化建设标准》,以标准引领规范建设。
3.制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宜昌市县级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创造性地从组织保障、规范管理、经营实力、带动能力、社会效益5个维度,以定性定量的方式客观评价县级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
(二)规范建,推动指导服务创新
1.多渠道选聘辅导员。一是拓宽选聘渠道。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多渠道选聘各级辅导员600多名,其中市级辅导员100名。二是明确职责服务。开展“千员带万社”活动,按照“定服务职责、定服务对象、亮明身份”的要求,组织辅导员深入合作社现场指导、挂牌服务,做到服务全覆盖。夷陵区探索建立“辅导员+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秭归县开展“263+1”对接帮扶活动(263个示范主体对接帮扶263个示范创建主体),创新了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2.多层次开展示范创建。一是实施“十百千”工程。全市实现每个乡镇有10家以上示范社、每个县(市、区)有100家以上示范社、全市有1000家以上示范社的目标,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2家、省级示范社160家。二是典型引领激励。每年总结推介一批示范典型,全市有3家示范社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典型案例。三是开展标杆社创建,全市每年评选10个高质量发展标杆社并给予表彰。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市、县两级每年整合资金500多万元,对新评选的示范社、标杆社进行奖励。
3.多方位开展业务培训。一是开展辅导员业务培训。编印《宜昌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工作手册》,市级每年培训辅导员120人次以上。二是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建设培训。每年分市、县、乡三个层次培训合作社管理人员1200多人次,参加培训的合作社比例达15%。三是开展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建设培训。自2022年起,三年内对所有省级示范社财务人员轮训一次。
4.多平台对接指导服务。一是搭建线下服务平台。以县级农合联为依托,启动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推荐、财务代理、规范建设和示范创建指导等线下服务。目前,夷陵区已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接下来将逐步在全市推广。二是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新建“宜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系统”,免费提供给合作社安装使用,已有373家示范社接入该系统,享受财务管理和咨询等线上服务,力争到2024年底市级以上示范社全部接入该系统。
(三)措施实,推动政策扶持创新
1.整合部门资源。一是扎实开展社企对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邮政公司、市邮政储蓄银行印发《宜昌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合作方案》,提供中邮惠农综合服务。目前,中邮惠农综合服务已覆盖3711家合作社,打造中邮惠农示范社6家(其中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为994家合作社发放贷款2.346亿元。二是深化部门合作。主动与供销社对接,在示范创建、投资入股经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全市供销部门投资入股合作社资金达1.0345亿元。
2.深化金融创新。一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广枝江市“合作社+金融”经验,与农商行等6家银行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1.5亿元,每年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0亿元以上。2023年1~4月,在宜昌市仅省农担公司就担保发放贷款2632笔11.39亿元。二是积极申报贷款贴息。2023年,全市为342家合作社申报贷款贴息676.15万元。
3.争取财政支持。全市争取三年行动工作经费3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县级开展试点示范、改革创新。统筹市级农业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引导各县(市、区)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联农带农项目和产业发展。
二、主要成效
1.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市“六有”规范合作社达1502家,比上年增长3.2%,占合作社总数16%;县级以上示范社达1266家,比上年增长2.1%,占合作社总数13.4%。全市培育各级示范社参评对象300家以上,省级以上示范社数量居全省市级前列,合作社规范建设意识和示范创建氛围越来越浓。
2.经营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合作社经营收益不断增加,从抽样调查的30家合作社近两年的收入分配来看,经营收入年均增长5.56%,盈余年均增长11.42%;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市有26家合作社进入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单,占全省入围总数的44%,合作社经营异常率低于3%。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家成员社现有成员5816个,覆盖柑橘种植面积5.12万亩,农产品社会综合总产值突破10亿元。
3.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民合作社通过生产资料集采、订单生产、土地入股等方式网络带动全市85%以上的农户。例如,宜昌市晓曦红柑桔专业合作社在市内外建设基地20多万亩,辐射面积50多万亩。湖北宜昌众赢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宜昌市带动9个县(市、区)40多个村15家合作社3500多户农户种植药材作物2.5万亩,在恩施州、荆州市、神农架林区等地建立30余种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作者单位:张安华、苏廷国,湖北省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张新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