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胜利的欢乐,却与叶挺无缘。28日,他们一行,在武装特务的押送下,又由恩施启程,押解重庆。9月14日夜投宿朝天门旅馆。第二天早晨,三个孩子按照父亲的吩咐,说是出去买油条,溜出旅馆大门,由10岁扬眉带队,穿街过巷,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这无疑是说,叶挺已到重庆,然而由于值班员一时疏忽,未能及时电告周恩来。待周下午归来,带上扬眉驱车找叶挺时,早已人去楼空。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周恩来为此气得跺足:“假如你们及时告诉我,我去找到叶挺,我就能把叶挺救出来。”
眼随叶挺的特务,看见三个孩子大早端着碗出去,想是购买早餐,便不在意,然等至中午,仍不见其归来,知道事情不妙,马上强迫叶挺转移。无奈,叶只好随由特务而去,再度关进蒋家院子秘密囚室。
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谈判时断时续,在每一次谈判中,中国共产党都提出恢复叶挺自由,而国民党方面总是从中作梗,使得叶挺长期遭受不白之冤,不明之狱。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周恩来同志向蒋介石明确表示,将释放叶挺等政治犯作为条件之一。1946年1月8日政协会议召开,蒋介石虽在开会中许下保证人民自由,承认党派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等四项诺言,然对是否释放叶挺,一直不肯表态。3月,我党再次提出释放在邯郸战役中被我军生俘的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马法五,作为交换条件,国民党始同意释放叶挺。
叶挺在蒋家院子囚室,从报上已断断续续了解到党中央正在大力积极营救,知道自己获释的时间将不会太久。在狱中一面苦渡时日,关注着时局变化,一面静候党中央的佳音。这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从中我们更能看出叶挺将军伟大的人格,光辉的品质。现不妨将沈醉写的关于此插曲经过的材料录于后,以飨读者。
“毛主席提出要放叶,我特地好奇地去看叶,看他出狱后办什么。叶毫不迟疑象有长时间准备一样,以肯定的口吻答我‘我出去第一件事需办的,便是请求恢复我的党籍。’我十分惊异,一直没想到他是一个脱离了共产党的非党员,直到那天我才明白这一情况。说完昂起头来,凝视窗外,久久不发一语。我怕碰钉子,赶忙辞出,言不由衷地回答几声‘那很好,那很好······’我回去向戴笠报告,他听了不作一声,很久才说了一句:‘共产党 人的可怕,就是在这些地方’”
3月4日,叶挺获得自由。这时他已长发挥肩,胡子齐胸。当车接他时,他取下从桂林起就一直带在身边的油灯,还有几只小白兔。出于对房东蒋老太婆的感谢,送了一只手表、两段夏布,因蒋不敢要,于是改送一双皮拖鞋。行前,他拉着沈醉的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用骄傲愉快的神情,抚着长发和胡须对他说:“过去你几次劝我剪掉它,我没有答应,现在我要自动把它剪下来,把它好好保存起来。”说完,发出爽朗的笑声,随即登车离去,由邵力子亲自陪送到中山三路263号中共代表团驻地。早有董必武、陆定一、王若飞、邓颖超、博古等人列队欢迎。时周恩来正在武汉,两天后方才相见。
叶挺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入党申请。3月7日,党中央复电同意了叶挺的请求,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电文写道:
“亲爱的叶挺同志: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和欢迎之忱。”
4月8日,叶挺与夫人、扬眉、阿九、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人,由重庆乘机飞往延安,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将星殒落,苍天生恨,山河同悲。
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四·八”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
在重庆的周恩来闻知叶挺遇难消息,悲痛欲绝,长歌当哭,他在《新华日 报》上撰文,高度评价了叶挺的一生:“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一出狱,你就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见面,你就提到皖南死难同志,检讨皖南事变,要我交涉继续放人。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保护人民队伍和释放一切政治犯而奋斗到底!”
叶挺将军的英名和他的不朽诗篇《囚歌》将永远在人民中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