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追寻一下历史 2025-03-28 13:02:55
自从囚禁以来,为抗议国民党的无理关押,叶挺一直拒绝理发,到重庆时,已须长数寸,发若秋草听说陈诚将要探望,戴笠指示沈醉,立刻带上新衣和理发师前去,敦劝叶挺理发更衣,无论沈怎样劝说,叶挺只坚持一条,不获无条件释放,决不整容。沈醉在回忆材料中这样写道: “有天戴告诉我,六战区陈诚司令长官要去看叶,要我给叶理好头发,换一套好点的衣服,房间弄整洁。 我带一理发师和副官去见叶,我先和他谈了一些生活起居,他表示没有什么要求。最后我兜了一个大圈子,说重庆的天气如何热的难受,许多人头上长虱子一类的话,劝他把头发稍许剪短一点。话刚出口,他便猜到我的用意,马上严肃对我表示,不获无条件释放,他不剪头发,天再热也能忍受,叫我不要替他担心,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决不会为了见我所不愿见的任何人而修整须发。由于话不投机,衣服也不肯换,带去几套衣服他试都不肯试一下。” 不日,陈诚来到狱中,一阵寒暄之后,陈诚试探着问道:“我想请你出去做事。如果愿意,就暂时屈就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或者挂一个高参名义什么的都可以。”叶挺马上明白了陈诚的来意,他厉声质问:“蒋介石有什么理由袭击新四军,为什么捏造叛变的罪名把我扣押,把新四军指战员镣铐加身投入监狱?为什么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这种令亲痛仇恨的事情?”接着他又表示:除恢复新四军,继续由他担任军长,其他职务概不考虑。他真挚地对陈诚说:“念在我们故交的份上,请你帮助,将新四军被俘人员全部放了。希望辞修兄体谅我的处境,尊重我的人格和政治决择,不要逼我去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陈诚见叶态度如此,只好告退而去。 蒋介石见软言套不住猛虎,于是撕下温情的面纱,取消对叶的“优待”,移禁白公馆。沈醉在回忆材料中写道: “叶拒绝陈(诚)要求,不到一个月,蒋就命令取消对叶的优待,移到白公馆集中营。我去看过三四次,问他生活上缺少什么,他总是表示不需要什么。 他对国民党报纸看了很厌恶,看一下就丢在一边,但又无聊,无可消遣,无人谈话,往往又把丢在地上的报纸拾起再看下去。 看守所长侯子川很凶残,打骂犯人,但对叶不敢随便,有时叶还叫他不要对人太过份,没有必要增加别人痛苦。 有次戴笠顺便去看叶,先叫我去通知叶,戴进去时,叶还是短裤汗衫,盘腿坐在地板上,挥着一把大葵扇。平时去,他还有说有笑。戴去,他理都不理。侯怕叶不认识,便介绍说:‘戴先生来看你’。叶坐着不动,说:‘我早知道,你不是派人告诉过我吗?’戴向他招呼,叶把嘴噜一下‘请坐’。戴看这样,知道没有什么好谈,只问一下他生活情况,叶表示不需要什么。戴看他冷谈,心里老大不高兴,站了一会儿走了。” 不久,叶挺又被转往蒋家院子秘密囚室。蒋家院子位于白公馆东南角,云遮雾障、隐秘幽深,院旁静立一棵参天银杏。除孀居的蒋老太婆和几个孩子外,别无闲人。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将官休养所”。 叶挺在这里,由军统技击班副主任李克炼带领24名便衣和武装看守警戒,叶挺戏称他们是“24大金刚,24个饭桶”。现在,没有陈诚一班人如蚊蝇般在周围嗡嗡叫唤,倒乐得耳根清静。平时生活极有规律,早晨起床锻炼,做操习武,饭后便在房中看书写字。将军习惯南征北战,如今活动范围只限于斗室之间,不免常觉无聊。他在院子里养了很多鸡和免子,一面可以改善生活,又可打发这难熬的时光。他在出狱时,除一盏油灯外,还带了四只小兔到红岩村,乐得女儿手舞足蹈。 叶挺对李克炼等人深恶痛绝,但对小特务和老百姓却好。有时还与他们下棋闲谈。经常给房东的孩子讲述新四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档案A类215保存了1964年蒋老太婆及儿子的口述材料。材料中这样写道: “叶将军对毛人凤、戴笠、李克炼等,常打耳光和骂他们,但对小特务和老百姓很好。如小特务有时未吃饭,叶将军就问:‘吃饭没有’,如见未吃饭,就赏他们两个鸡蛋,又劝他们不要赌钱,把钱输光了不划算,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常去揭蒋家的米坛子看,如没有,就要大特务照顾,有时特务不给房租钱,叶挺就要他们给。蒋家有一树葡萄,叶将军不许特务去摘。在摘葡萄的时候,叫特务去摘,蒋婆婆坐在椅子上看守,没有一个特务敢吃,摘回来后,就叫特务抬到蒋家去。叶将军还经常送香肠给蒋家。” 叶挺夫人李秀文,一直不知丈夫的下落。1942年10月,她终于通过李济深的关系,打听到丈夫被关押在重庆。她拿着李济深的亲笔信找到戴笠,要求探视叶挺。经过半个多月奔波,戴笠才派人将李秀文母女接到歌乐山下五灵观招待所,与从山上囚室下来的叶挺相见。当见到长发长须的丈夫时,李已泣不成声,叶将军见到母女二人,也悲喜交加。 蒋介石原以为李秀文会劝说丈夫妥协,其实通过几次探视,她带来了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以及各界进步人士的问候和敬意。这使叶挺非常激动,虽然他在坐牢:但他不是孤立的,全国人民的心都和他在一起,特别是当夫人告诉他党中央一直在设法营救他时,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回到蒋家院子,他捺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来纸笔,独自关进房间,任思绪信马由缰。他想到了很多很多,北伐战争的硝烟、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鲜血、江南抗日战争的烽火、上饶的软禁、桂林的幽囚、延安时毛泽东热情洋溢的欢迎。想到了党,犹如慈祥的母亲,不因自己有过失而将他抛弃,反而时刻在担心着他的安危,是党,给了自己力量和勇气,离开了党,犹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舞。党的关怀,使他坚定了把牢底坐穿的决心。种种往事,涌上心头,热血在沸腾,他挥着如橡之笔,龙飞凤舞的诗章诞生在他的笔尖: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是被囚禁在集中营的革命者人格、尊严、价值的写照。《囚歌》写成后,由叶夫人带出及时交给郭沫若,这首被郭誉为“用生命和血写成的真正的诗”,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诵。渣滓洞监狱难友胡作霖将他谱成曲,成为渣洞的“洞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