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三朝宰相著名书法家韩琦九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书法作品。
宋代《八相图》之韩琦像 故宫博物院藏。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安阳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三朝宰相。天圣五年(1027)及进士第,授将作监主簿、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同时劾罢宰相王随、陈尧佐, 参政韩亿、石中立。宝元二年(1039)为起居舍人,知谏院,权知制诰。元昊反,命为陕西安抚使,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合力抗御,时称韩范。战略主攻,稍有失策,降知秦州。
庆历二年(1042)为陕西四路招讨使。翌年元昊求和,蒙召为枢密副使。新政失败,出知扬、郓、定等州。嘉祐元年(1056)入为枢密使,三年拜相。定策立英宗,又力促曹太后还政,进右仆射,封卫国公,改魏国。英宗寝疾,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判相州。反对王安石变法。谧忠献。有《安阳集》。
韩琦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赏析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全集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一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二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三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四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五
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之六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纵37.5厘米,横867.5厘米,贵州省博物馆。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信宿帖》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信宿帖》纸本 纵37.5厘米,横31厘米,贵州省博物馆藏。
韩琦书法端谨沉着、从容大气,细观其字出颜入柳,取法两家,筋骨具在,是书者在技法上经过数十年的淬炼,达到相当造诣的书法呈现,再加之人品性情使然,使得字字有力,从容气度自然流露。
本帖为感激欧阳修与作《画锦堂记》的谢启。《昼锦堂记》后欧氏结衔为“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按《长编》 治平元年闰五月戊辰(三日):“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槩为吏部侍郎。”这个日期应是本帖的上限。又按蔡襄书《画锦堂记》具衔为“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 《长编》治平二年二月辛丑(十一日):“三司使、给事中蔡襄为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知杭州。”那么此碑应是蔡君谟杭州命下而尚未离京前所书,也当是本帖的下限。
欧阳修属文有“马上,枕上,厠上”之说,又相传晚年还不断修改旧稿,妻问何以自苦,永叔答谓:“却怕后生笑。” 正是因为这点认真自律的精神,他的文章并非倚马立就的,何况此际他是应宰相又是挚友的韩琦所请。范公偁《遇庭录》云:“韩魏公在相(州),曾为昼锦堂记于欧公云‘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别以本至,云:‘ 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下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以今本《欧阳文忠 集》卷四O堂记与蔡碑互校, “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句后蔡碑多“而莫敢仰视”五字, “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 “志”后多一“于”字。显然都是书丹前所增益。若非鉴于蔡襄南迁而不得不定稿,永叔精益求精的意识恐怕还不会暂告终止。从这一贯的作风推测此记绝无可能在治平二年短短的一个多月前完成。那么本帖断于元年夏秋间是合乎逻辑的。
韩琦作为一个正臣,偏爱颜真卿也是情理中事,这当然也有时代风气的影响。但不杂他体在同时代恐不多见。文彦博 《文潞公文集》卷六《寄相州侍中韩魏公》诗云:“晋公(韩滉)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僧繇)吴(道子)与柳(公权)虞 (世南)。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他的颜体尚有自家风格,与蔡君谟相比,韩琦显得更为浑厚朴拙,这无疑也是禀赋胸襟使然。
牙色界栏素笺纸,正楷书写,字体结构严谨,笔画端正,出入于颜柳之间,且功力不浅。此帖作为传世法书,与帖后蔡景行跋文一同入选清乾隆年间选编《三希堂法帖》之中。《信宿帖》全文15行,150余字,除个别字残损,大多清晰可辨:
释文:琦再拜启:信宿不奉仪色,共(恭)惟兴寝百顺。 、琦前者辄以《昼锦堂记》(容)易上干,退而自谓眇末之事,不 当仰烦大笔,方夙夜愧悔,若无所处,而公遽以记文为示,雄 辞濬发,譬夫(江)河之决,奔腾放肆,势不可御。从而视□, 圈耸骇夺魄,乌能测其浅深哉!□褒假太过,非愚不肖之所 胜,遂传□之大,恐为公文之玷,此又捧读惭惧而不能自安 也。其在感着,未易言悉。谨奉手启叙谢,不宣。琦再拜启, □□□□台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信札》卷之《信宿帖》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信札》卷之《信宿帖》,纸本 30.9×71.7厘米,此卷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也是北宋名臣韩琦现今传世的唯一法书。贵州省博物馆藏。
其中,《信宿帖》的第二句“琦前者辄以《昼锦堂记》...易上干,退而自谓,渺末之事不当仰烦大笔,方夙夜愧悔,若无所处”。便指的是韩琦请欧阳修为昼锦堂撰文一事。
韩琦书法受颜真卿影响,有着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的特点。与宋代蔡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相比,韩琦颜体书法显得更为浑厚朴拙,这无疑是禀赋胸襟使然。现存世墨迹有小恳帖、信宿帖。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旬日帖》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旬日帖》此信札前两个可辨识的字为“旬日”二字,所以称之为《旬日帖》(纸本,纵34.6厘米,横26.4厘米)。贵州省博物馆。字迹大多漫漶不清,难以辨识,仅有20来字可勉强识读。从几个仅存残字与《信宿帖》中的字对比,发现两帖中的字为同一人所书,字体端谨严密,颜筋柳骨地道,故也可判定为韩琦真迹。清代著名鉴定家、收藏家高士奇在此札的跋中也认为后帖“虽纸墨漫漶,字法实出一手”。清代学者王鸿绪在札后有一段题跋,是对此《旬日帖》的考证。
据王鸿绪在跋中所说,清康熙时期,第二帖字迹大多已模糊不清,无法识读。仅有一句勉强识得,即“某公旬日前得手书,虽云近苦多病,勉强亲笔,而草隶遒劲,虽少年所不能及。”此句首字虽残,王鸿绪依稀辨认出仅存的右半墨迹为“土”字,他因此猜测此字为“杜”字,故推测这封信是韩琦写给杜衍的。
现将王鸿绪当日所见数语,与目前此帖上模糊字迹相印证,识读第二帖数字如下:□旬日前得,书虽云近苦多病勉□□□,□□□遒劲虽□□所□□□□,□□辱,□□,□□□并日巳写得□□□□□,□□□能亲染数字□,□□□□,也。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韩恺墓志铭》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楷书韩恺墓志铭》现藏于安阳的韩魏公祠内,由韩琦撰文并丹书。楷书书写,共十八行,每行十八字,书于宋嘉祐七年(1062)十一月廿九日。韩恺为韩琦侄子,字和仲,因父病而感疾遂不可治,时年廿岁,葬相州安相县新安村祖茔。在清人黄本骥所编的《古志石华》中对此碑有记,云:“魏公此志书法绝类颜鲁公,其人品亦是与之相配。”
细品碑刻中的字,笔画饱满有力,字形宽绰古雅,颇似颜鲁公笔法。其中一些字,如“撰”“并”“应”等用笔间架似在《颜勤礼碑》与《颜氏家庙碑》之间,足见韩琦学习颜字的功力。安阳还有韩琦所书的《观鱼轩石刻诗》《狎鸥亭诗刻石》《重修嵇公庙碑》三块碑刻。此三块碑为后世翻刻,但字形宽博方正,不失庙堂之气,颜书的意蕴尚在。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观鱼轩诗石刻》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观鱼轩诗石刻》碑刻文11行,每行8字,已不完整,现在能辨认的仅有20余字。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狎鸥亭诗石刻》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狎鸥亭诗石刻》碑刻文8行,每行7字,保存完好可以辨识,全文如下:亭压东池复坏基,园林须喜主人归。憩棠犹茂应存爱,植柳堪惊仅过围。鱼泳藻间谙物性,月沈波底发禅机。群鸥只在轻舟畔,知我无心自不飞。此诗在《安阳集》中有载,仅有一字之差。此件石刻在《安阳县志·金石录》对有记载,并称其书势雄逸。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碑》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碑》此碑是韩琦撰文并书丹的另一传世碑刻,在碑刻史上颇有地位。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韩琦以资政殿大学士、进阶光大夫、行给事中的身份充定州路都部署兼安抚使兼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当时,定州的北岳庙毁于战火,韩琦到任后命重修,并撰文刻碑纪念。此碑立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正月十九日,现存河北曲阳县北岳庙中。
此碑在宋以后的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可谓名碑,如明人赵崡的《石墨镌华》、清人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清人武亿的《授堂金石文字续跋》、清王昶的《金石萃编》、清人丁绍基的《求是斋碑跋》都有专门记述。此碑也有不少拓本传世,故而明清以后的多本书画著录中也有对拓本的记载,其中晚明孙鑛所著《书画跋跋》云:“北岳庙在曲阳,中有一白石梁,相传云是舜时从岳飞至者,因祀于此,其说迂誔不可信,然古树遒疏,有二塑鬼,奇甚,皆千年外物,碑刻亦称是。”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碑》碑额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碑》碑额。为“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九个篆书大字分三行排列,字体匀称端重,为钱贻范所书。钱贻范生卒不详。从文献中可知,韩琦在知定州时,钱氏任通判,为韩琦副手。刻工碑文上有记,为“常山郭庆谏”,惜其事不详。此碑现多有残缺,传世拓本亦不完整,幸而有韩琦的《安阳集》和《全宋文》收录有全文,名《定州重修北岳庙记》,可补原碑及拓本之缺。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碑拓片》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碑拓片》全碑文约千字,端严谨重,行笔提按轻重有别,笔画的粗细对比强烈,字体茂逸厚硕,间架结构结宽扁而不松散,书风朴厚,深得颜鲁公真昧。明人王世贞云:“魏公此书,全法颜平原。”清人孙承泽评价:“此碑仿鲁公书,宛如《画像赞》。毅然有不可犯之色。”但细观其笔画,有些过于肥厚,略感力道不足,或是由于后世多次翻刻,使得有些失去原碑意味的缘故。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唐阎立本帝王图》韩琦题款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唐阎立本帝王图》韩琦题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阎立本帝王图》。此图在清人吴荣光的《庚子消夏录》中有记载云:“图在李吉安梅公家,图中仅十三帝……肖貌皆如生,后题跋大半灭没,惟韩魏公、蔡忠惠数人尚可辨,是周益公家物。”。从文中可知,韩琦在此图上有题跋,且墨迹尚可辨认。现对照图片,卷后确实有韩魏公题跋,但其余字迹漶漫不清,唯“韩琦”二字清晰可辨。
韩琦题款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发布的高清图片上看,卷后确有“安阳韩琦”四字观款,清晰可见。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唐人双勾晋王羲之行草书平安帖》观款赏析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唐人双勾晋王羲之行草书平安帖》观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为传世名帖,在清代吴其贞的《书画记》中有记载,名为《唐人廓填平安捧诵帖》,其记云:填在冷金笺上,精彩如新,填法宛如写成,如此之妙不下于《万岁通天帖》,而气色则胜矣,为唐人廓填第一卷,前有徽宗题其标签,上有两宋小玺,卷后有诸葛颖、柳、释智果,又后有欧阳文忠、蔡忠惠、韩魏公等十有六人题同阅。明有项墨林、张则之题识……。
韩琦观款这两卷书画作品上的两“韩琦”二字皆为楷书,墨色清晰,字形相似,运笔圆厚。其结体有《告身帖》的严谨,又具《颜氏家庙碑》的朴拙意趣。将“琦”字与《信宿帖》中的同一字对比,无论笔意、还是字形皆十分相似,应出自同一人之手。但细观《平安帖》后的“安阳”二字,却有过于刚硬方正之感。正合了《书画跋跋》中的评价,即“魏公书全师《多宝塔碑》,但用力未深,只得其形似,所以方严多,秀媚少,然闻当时效之者颇众,则以其勋故。”此语可谓精辟。
贵州省博物馆藏的《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二帖,即《信宿帖》与《旬日帖》均为韩琦所书。《旬日帖》不能确定准确的时间,《信宿帖》可确定为嘉佑八年(1063)之秋冬,或在治平元年(1064)之春书写,时韩琦四十四岁左右,正值中年。若以少年学书论,此时韩琦的书风应较为成熟,但仍处于上升状态。
欧阳修对韩琦评价:“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司马光对韩琦评价:“琦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苏轼对韩琦评价:“韩 、范 、富、 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
韩琦书法是以颜体为宗,且在当时也是名重一时,引领潮流的书家。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流传并不多。或是因韩琦专注于政事,在书法创作无暇顾及的缘故。抑或因其功勋卓著,故后世每每提及,都尽言功德之事,书名反而不显。
北宋中期,在一批以儒家道德伦理为处事准则的读书人倡导之下,书法领域将书品与人品联系起来,掀起了一股推崇颜真卿书法的风潮,韩琦亦在其中。他以师法颜真卿的亲身实践,带动了一时学颜字之风气。历代文献提及韩琦书法,无不云其字如颜体。就现今所存世书法来看,也确如文献记载一般,深得颜鲁公三昧,磅礴大气、端谨严正。尤其是作为墨迹纸本传世的《信宿帖》,铁钩银画,筋骨具存,堪为宋代楷书的佳作。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