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我老公回东北,专门挑了冬天。主要是他说没有看过雪。
可是到了才发现,南方人出门前的信誓旦旦,全在东北的零下35度的寒风中,造得得七零八落。
好在,我妈看他冻得可怜,给他买了一条"东北大棉裤"。他才是泡水的蔫巴"婆婆丁"又支愣起来了。
他走路不再低头看脚面,也不再用两手插在大衣包里,只为了把小身板裹紧,以此来对抗寒风了。
自从他穿了"东北大棉裤"支愣起来后,他就话匣子打开,操一口椒盐普通话,见谁都唠唠嗑。
比起东北人,他这个四川人更加热情好客。他还跑出去跟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滑雪,活脱脱重过一回童年。
我看他这很可能是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

那就是"乐不思蜀"阶段。
但是,我建议让他留在东北生活,他脑袋却摇成了拨浪鼓。
问他为啥?
理由只有一点,都在吃上。
他说,东北菜没有辣味他都忍了。
但是,我们东北人吃的几种食物他实在受不了。
第一,炸蛤蟆。
一小只一小只的,小腿小手伸展着,而且黑乎乎的,不忍张嘴。除了炸蛤蟆,还有炖蛤蟆。
说实话"蛤蟆"这种食物我也不吃。而且我见了就怕。这其中还有个记忆犹新的插曲。
我上高中那时候,同学们都会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几个要好的同学会一起分享。
一次晚自习过后,我的好朋友借着昏暗的灯光。拿出了一个玻璃瓶子。然后,捏出来一只黑色小东西。看样子正像一个倒挂着的迷你小人,正在手脚舒展模拟跳水动作。

我刚一张嘴说话,想告诉她我不吃这东西。她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我塞到嘴里。我平时就不吃这些旮旯古气的东西。我当时只觉得一股异样直冲脑门。眼泪都下来了。
对面的女汉子却大嚼特嚼还露出陶醉的表情。
若不是念及多年的友情我当时就得跟她绝交。
仼凭她后来,几次努力劝导,我都没被她拉下水,吃上一口所谓的美食炸蛤蟆。
不管是交情还是亲情,至今都无法撼动我不吃"炸蛤蟆"的事实。身边再多的人吃我也无动于衷。
包括被四川人叫做美蛙的大号蛤蟆我也不吃。比起小蛤蟆那种叫美蛙的蛤蟆更像幻化成了人形。
所以,我老公说不吃蛤蟆,我坚决举双手双脚支持他。

第二,泥鳅
这一点我老公又跟我有了默契。作为东北人,我不吃的东北美食还有泥鳅。
在我心里它们就是虫子。不用吃,看着它们挤在一起儒动的样子。我就有种密集恐惧症要犯了的感受。头皮发麻。
但是,我老公不吃的原因却跟我不一样。

首先,他觉得东北人做泥鳅这类菜的烹调方法不行。没有四川的麻辣味和各种调料,压不住土腥味。
其次,所有泥鳅是一大根一大根地倒入锅里,没有切成小段。显得太生猛了。
他还举了四川菜的红烧膳段来现身说法。
我只能告诉他说,他太没有常识。比如要做,泥鳅钻豆腐这道菜。如果切成段了之后又怎么钻。做饭的人又不是刘谦。
他只好强词夺理,又说这种做法貌似残忍。这一点我竟愿意认同他的说法。
以上两种东北菜,我们俩基本答成共识。他不吃更好。因为这两个菜东北人也不常吃。
但以下三种我是不会赞同他的。
第三,血肠
每次提到东北的血肠我老公都提到四川的"肥肠冒血旺"。
任凭他说得嘴巴冒火星子,我都不承认东北的血肠比不上四川的血旺。
要知道血肠可是绝大多数东北人的最爱之一。

第四,白肉
东北的白肉我老公也接受不了,能让他吐槽的有两点。
一是,片切得太厚太大,咬一口包得满嘴肥腻咽都咽不下。
二是,沾料实在太单调了,只有蒜沫和酱油。
他说,比起四川的蒜泥白肉那是一个天上个地下。
我开玩笑说,你们四川的蒜泥白肉是在东北菜的白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两者,一个是绿皮火车,一个是高铁。但是,高铁始终得管绿皮火车叫爸爸。
气得他直瞪眼珠子。
最后一个东北美食,他一出口我就笑出来了!
不说你可能也能猜出来了。
对了!大葱蘸大酱
第五,大葱蘸大酱
东北的这道菜可算是全国著名了,它也是全国人民对东北菜误会最深的一道菜。

其实,这并不是东北人全民全体都爱的一道菜。跟四川的折耳根一样,喜欢的人确实喜欢,也有很多东北人不喜欢吃葱蘸酱的。有部分人虽不反对,但也是浅尝辄止。
我们家对大葱和大蘸的爱好程度就一般。
我老公来我们家,我们就一次也没给他吃过。
他吃这个菜,是跑到我小弟的发小打牌,在别人家里蹭的饭。
他拿出来说,我严重感觉到了,他一个四川人的不仗义。
以上,是我今天盘点的五道奇葩东北菜。我老公说东北菜过于"生猛"。
我认为"生猛"到谈不上,比起川菜,东北菜确实粗犷了点,但是我们份量大呀!
就像有个网友调侃。我们四川的麻辣烫虽然贵,但我们份量小呀!是一个道理。
以上的东北美食你们觉得怎么样?喜欢东北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