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川菜,它给外地人的总体认知是麻辣。这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川味火锅太出挑了的原因,抢了其它姊妹的风头。
其实,你仔细观察能真正让四川人魂牵梦绕的川菜并不是火锅。
只不过是火锅吃起来比较有氛围,爱热闹的四川人享受的是火锅的某些代入感和仪式感罢了。

比如,坐在古色古香的窗边,透过木格子边看风景边"打望",手中的筷子"七上八下"地烫着一片毛肚。哦豁!光看小姐姐了,一大片毛肚被翻滚的红油汤底给裹挟了。
马上收回眼晴,两根筷子来一个"海底捞月"。这运气,不摆了,不但打捞回了毛肚,还纠缠了一根鸭肠。
把它们双双放在碗里裹一转香油。放在嘴里慢嚼,是不是特别有仪式感。
若要是三朋五友,一家老小围坐那个氛围就不说了。

所以,四川人吃火锅的时候多,街上的火锅店也多。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外地人认为四川人最喜欢火锅。而川菜都是麻辣的原因。这只是个表象。
就是那句:"遮了你的眼的我的手是火锅。"
总之,火锅太抢风头,另外还有几个出了名的川菜来打掩护。比如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红油兔丁,水煮鱼等。
这就更让外地人信以为真,四川菜那就是麻辣!

殊不知,四川人心里悄悄记挂着另外的美食。
她会完全刷新你的认知。你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是不是没配合好,眼前这碗美食,到底是不是"川菜"。
她不但是川菜,而且是许多四川人心念念的川菜。不分男女,老少皆宜。
而且,是男人们,背着老婆孩子都得偷跑出去吃的一道美食。
为了证明这是真的,还得从跟我有些"瓜葛"的四川男人说起。

我上班的时候,有个男同事,成都本地人,个子不高,但走路跟一阵风似的。一会儿不见了,一会儿又出现了。
同事们调侃他是"风一样的男子"。
他是公司里的司机。
那时候经济景气,我们公司门店10多家。我们二线人员都有下店巡检的任务。
风一样的男子只喜欢跟我一起出差。别误会,不为别的,因为我在餐费上点儿也不抠。有时候公司补的不够添上一点也不发杂音。我这脾气正迎合了他的偏好。

他的偏好是特别喜欢吃"老妈蹄花"。
加上我们的会计大姐,也特别爱吃蹄花。我们三个成了公司的"采花铁三角",只不过采的是蹄花,不是其它花。
我就奇了怪了,不管是新都,彭州还是郫县,他们俩都能从背街小巷给我翻出来"老妈蹄花"来。
他们是百吃不厌。受他们影响,我也吃上了瘾。
好笑的是,会计大姐每次吃完都忏悔。

说:"自己经常吃,老公和儿子都还没吃到,有点于心不忍"。
我说,那打包吧!她又说算了,我回去找时间给他们炖锅!
主要是,老妈蹄花简直太美味了。
猪蹄软糯脱骨,是需用嘴一嗦便满口滑嫩,咀嚼化渣,喝一口汤汁,绵软鲜香。
不说了,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而且,我听说,这个"老妈蹄花"可是传统美食。
要用砂锅煲上3∽4个小时才能达到软糯的程度。
还必须搭当上大白芸豆才味道正宗。
据说"炖蹄花"也算是四川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很多聪明的四川女人也会炖。我们公司的会计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由于耗时等特点,所以一般家庭并不会常吃。
这也是四川人为什么牵挂它的原因之一。
据我观察,我身边的朋友提到蹄花没有说不字的。说不定刚刚说完,就在心里盘算着,一会儿就背着老婆孩子去吃一顿。主要是,大容易把馋瘾给勾上来了!
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在四川猪蹄子比肉还贵的原因吧!
说到这里,我又发现了四川小伙伴儿的个特点。

吃个鸭子吧!他要吃鸭脖子,鸭脚板儿。
吃个鸡呢!他非吃郡肝和鸡脚杆。
明明兔子身上有肉,他非吃"兔脑壳儿",还自我安慰说,肉好多哦!眼见那么大一块骨头,我咋没看到肉在哪儿呢!
还有,那么肥的一个猪摆在哪儿,他非吃耳朵,蹄子加肥肠!
耳朵做成红油耳片,蹄子做成老妈蹄花,肥肠不用说了,火爆,红囟,粉蒸都很香。
我墙都不服,就服四川人!你们咋那么爱吃那些"旮旯古气儿的"东西呢?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你们会吃是少有人能及的。给自己点个赞吧!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