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人,我来四川快20年了,已经习惯了吃川菜。但是,我始终有个问题想问四川人。
你们是咋发现的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食物的?
挺奇怪的食材,到你们手里就变得那么好吃。
大家别笑我没出息,整天盯着吃的不放。也别不承认,你们吃的不奇怪,等我给你盘点一下,你自己都会觉得怪!
别问我为啥三句话不离吃的!
民以食为天吗!况且,来到这个"好吃嘴"千千万万的成都。在这里人人好吃,会吃。跟成都人民相比,我那点水平,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俗话不是说了吗,近朱者赤。我就是在这座到处是红亮亮火锅的城市被"赤化"了。
十年前,我认识一位做导游的成都姐姐,在我心是她就是红得发光的的"美食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认为,一般人会像我一样,平时讲讲吃,说得直冒火星子,实际那都是装装门面。
也只限于饱个口福,真正会做,又拿得出手的菜也没两个。充其量,只能算个"吃货"。
这位成都姐姐完全不一样。

不但,成都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是老字号,她都如数家珍。远近知名不知名的馆子她吃了个遍。而且,她还会做。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做菜的技术直接碾压小店儿厨师。不用说了,她能把我直接碾压成照片,还是薄款。
她做饭讲究到,用哪里的花椒,哪里的豆瓣,哪里的料酒。
女同胞们聚到一起,无非是逛街聊聊自家老公的不是。与这两件事特别搭的一件事儿就是吃。
也是和这位姐姐相识后,我才理解了那句话:"成都人的嘴里每天都是香的。"

因为这里有数不尽的吃的。吃着吃着我发现了个问题。
成都人偏爱的食物中,有些是那么稀奇古怪!
能有多怪,听我慢慢给你讲一讲。
头一个,折耳根。
那味,别提了。有人说是生锈的铁刀剁过鱼的味。让人一闻便翻江倒海。
奇怪的是,我却过了这一关,神不知鬼不觉地爱上了这道菜。

二,兔子头。
别笑我见识短,这是至今让我张不开嘴的食物。
拳头大的头骨。那么长两颗牙齿,那牙一呲,直击灵魂深处。
特别是又被卤水,酱汁和红油浸润后,像老烟民一样黄里透亮。这个东面我至今都没敢吃。
初识这个玩意是跟我一个同事一起,她吃得六亲不认,我整得落荒而逃!
可是,在成都人眼里兔子头就是人间美味。成都人说话含蓄,会说:"有点儿小贵"。
东北人肯定大声大气地说:"这也太贵了!就这么个小玩意,肉得用牙签挑,全挑完了都没有一口肉,还10多块,这根撸烧烤签子有啥区别!"
没办法,成都人的嘴吃的就是稀缺,吃得精细,吃的就是那个味儿。

三,鸭脑壳
我不知道鸭脑壳这东西,其它地区的人怎么看待的。是不是也像四川人一样喜爱。反正我从小就驾驭不了这东西。
四,鸭脖子
成都人给它取了名字叫节节香。从昵称就感觉到了,成都人看它的眼神,应该满都是爱。
可是,我每次买甜皮鸭之类的,店主问我要脖子还是要脑壳时,我都犹豫不决。因为而个我都不想要。
要看看成都街上,小区里那些卖鸭脖子的店不愁生意时。我就怀疑我的口味有问题。
试过几次,那鸭脖子除了容易塞牙,好像也没找到其它优点。

五,郡把子
实际上手写不是这个君。应该是个月字旁。输入法都打败了的东西,还不承认它奇怪吗?
一看到,这个东西,我就想到了前文的那位成都姐姐。
一次出去效游,大家各自准备了一些吃的。
我买的,都是些能大口吃肉的东西。要么烧鸡,要么肘子。这姐姐买的都是些高,精,尖的东西。
有郡肝,有兔头,鸡脚,印象深刻的便是"郡把子"。

那是我头一回近距离看"鸭郡把"这个东西。
只见它颜色发灰,表面还有些褶皱。
在成都姐姐的推荐下,我尝了一块,直到今天都没忘。
我那位亲爱的姐姐,夹了一片放在嘴里慢慢嚼着,还有节奏地发出清脆的声音。她哪是在吃东西呀,人家分明就是在品味时光。
我当时就被她给感染了,我夹了一大片,放在嘴里才发现,我就不是能品味时光的料。
一大片郡把子在我嘴里,早就被嚼觉成了一团棉花也没咽下。各种香料的味道都被口水多次洗刷后,连盐味都没了。
实在忍不了,也不好意思吐掉,一闭眼一咬牙,一下子咽了。之后好多天,我都觉得喉咙里塞着一团棉花。

以至于,有一次,我去楼下,熟食店买拌菜。只听旁边一位大哥说:"剩到的钱来5块钱郡把。"我的妈呀!我喉咙里消失多日的棉花又上来啦!
以上这些,都是我见过了,并认为是川菜中比较古怪的食材。
我真心想问一问成都的小伙伴儿们。你们这里还有没有一些,我没见过的,又稀奇古怪的食物。
主要是还有没有像折耳根一样的。开始给你来个下马威,之后慢慢就会爱上它的食物。
别推荐类似兔头和鸭脖子了,还有郡把子这样的。我都试过了,完全被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