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之弟韩德考回忆:韩德勤与黄桥之战

玫瑰有溢 2024-02-17 05:03:50

转移到苏北敌后

抗战初期,韩德勤被任为第一战区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民政厅长并代理省主席。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韩率所部渡江到苏北。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韩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先仍是代理主席)。保安处处长顾锡九,是顾祝同的堂弟。

当时鲁苏战区副司令总部直接指挥的部队,有八十九军(军长先是韩兼任,后是李守维),所辖第三十三师师长是孙启人,一一七师师长是刘曼天,每师均为四团制。省保安处所辖有十个保安旅共二十个团,担任旅长的有杨仲华、王殿华、张翼、张能忍、张少华、张星炳、陈勋清、周佑民等人。还有中央番号的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为三团制旅。归韩德勤指挥的还有苏鲁皖游击总队(号称十一个纵队),总指挥是李明杨(任省政府委员兼泰州专员),副总指挥是李长江(李明杨的干儿子,帮会头目)。另有陈泰运的税警总团约三个团,原归财政部指挥,抗战开始由海州撤退,归韩指挥。当时在苏北的韩德勤的部队,总共拥有十二万多人。但这些部队的人员素质和装备,除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较好外,其他各部队大都是在上海、南京和苏北的通、杨、徐、海等地沦陷后,收留溃败下来的零星部队,或散兵游勇、地主武装、帮会分子、土匪等人员组成。这些部队之间不仅相互猜忌,甚至互相火并。他们挂着抗日旗号,实则拥兵自卫,保存自己实力。真正抗日的少,扰民的多。

苏北沦陷后,日寇由于兵力不足,仅占领近江的通扬、北面的徐海以及沿南北运河线的一些主要县城,而其它县城和广大农村,则无力顾及。在国民党军队所盘据的地区,有韩德勤的总部、省政府、中央军校驻苏干训班、入伍生团等,分驻在东台、盐城、海安一带。李守维的八十九军,独立第六旅以及顾锡九的省保安十个旅则分别驻在兴化,东台、盐城,海安等县,并能控制宝应、淮安、阜宁各县境的一半地区。李明扬、陈泰运各游击纵队则驻泰州、海安,并控制泰县、泰兴、高邮,靖江各县的一半地区。按兵力有上十万之多,又地处鱼米之乡,人力物力丰富,并且河流纵横,都是有利于抗战的条件,如按国共合作所达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议实施,以救国救民为方针,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是能够给予苏北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的。但是在武汉、广州等地相继沦陷后,蒋介石竟与日寇相呼应,由本来的片面抗战,进而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一九三九年国民党五中全会通过了反动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加紧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韩德勤在苏北只是偏安一隅,没有发挥抗日的积极作用。

一九三九年秋冬之间,韩德勤自苏北去重庆述职,受到蒋介石、何应钦等召见,批准了顾祝同辞去江苏省主席,由韩德勤(原代理主席)正式接替主席并改组省政府,批发了军政费和武器弹药。韩得意地离开重庆,到贵阳家中住了一周,仍经上饶同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苏南行署主任冷欣等会晤,商讨实施蒋介石所颁发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调处李明扬同李守维间的成见,研究加强苏北反共、防共,统一军令、政令及情报工作。最后由顾祝同决定如下几顶:(1)用顾祝同公私情谊关系,去电给李明扬,劝告他要以大局为重,以前辈的肚量消除同李守维的成见。关于税收分配问题,由韩德勤回去作适当处理。(2)为加强李明扬、李长江十一纵队的政治指导和防共情报工作,由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李寿雍( CC 分子),推荐卢印泉( CC 分子)为李明扬的苏鲁皖游击总队总指挥部政治主任。(3)派第三战区长官部联秘处秘书刘且辉,何理祥等到苏北韩德勤总部加强防共情报工作(刘何两人是共产党叛徒)。(4)派第三战区长官部交通组长巩志坚(军统分子)将武器弹药和医疗用品,秘密运往苏北韩总部。并为缓和李明扬同李守维争夺棉花税款一事,先电告省财政厅厅长关吉玉,再将一九三九年所收棉花款增拨百分之五给李明扬,作为省地方补助费。

郭村战斗

韩德勤返回苏北后,日益加紧反共活动。首先图谋集中力量消灭新四军,曾秘密召集国民党、复兴社、三青团主要负责人、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和政治部主任李云沛、省保安处长顾锡九,保安处政治部主任李岐鸣等开会,会上要求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地方游击部队高级将领要改变作风,捐弃以前因争夺税款,分配弹药等问题上的成见,以利改善关系。接着邀请李明扬、陈泰运、李守维和顾锡九等,在韩德勤家中商谈,从蒋介石、何应款、顾祝同对苏北战区的关怀,和颁发《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这些都是反共,防共坚定不移的战略决策谈起,继而分析苏北当前各种力量犬牙交错的形势,谈到不仅敌、伪、蒋三方对峙,近年来又加上共产党、新四军从江南向苏北"流窜",使情况更为复杂等问题。韩说,我们都负有党国的重托,理应为大局着想,慎重处理军政上复杂问题,互相多交换意见。韩又指出:共产党管文蔚部队从丹阳"窜"过江北来,在扬州、泰县近江大桥镇、吴家桥一带地区活动,原先只有几百人,我们都未加注意,现在根据各方情报证明,管文蔚的部队已称两个支队。才查明是为建立桥头堡,掩护新四军另外几个支队过江北来的。现在不仅苏南、苏北有共产党的游击队,而且皖南、皖北、皖东都有,我们当前唯一办法,只有乘着共产党游击队过江为数尚不多,立脚未稳的时机,迅速把他们赶到沦陷区去,让鬼子消灭他们。李明扬、陈泰运在韩德勤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之下,当时也表示反共乃是中央战略决策,决心一致反共。

李明扬回到泰州之后,他的副总指挥李长江,也为了"收复"他的"防地"郭村、刘集,把共产党游击队没有放在眼中,自告奋勇,调动十个团的兵力,妄想一举把郭村、刘集一带新四军全部消灭掉。一九四○年七月间,李长江部署军队攻击郭村、刘集的时候,陈毅将军已经火速从江南又调两个支队到苏北,集中力量对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进行反击。在双方激战时,李长江某纵队一个支队长陈同生起义,声明反对内战,反对分裂。结果李长江部队受到陈支队的影响,全线溃败,退到泰州城近郊。此时,李明扬急用电话报告韩德勤。而韩德勤不仅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反而指责他们的失败,是由于进攻计划未呈报韩总部核阅,而且是平时纵容共产党分子活动所招致的结果。从此李明扬、李长江一方面同韩德勤貌合神离,另一方面认为共产党部队不是好打的,还是以保存自己实力为好。

七月下旬,陈毅将军在郭村获悉李明扬、李长江进攻郭村、刘集失败后的惧怕和矛盾心情而派人通过李明扬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许少顿(许系陈毅将军四川同乡)转达,向二李表示愿将在郭村、刘集自卫还击战中所俘获的官兵一千多人和全部武器送还,团结合作,一致抗日。并约定日期,让出郭村、刘集,假道二李防地东进。此时韩德勤又有命令,要二李派部队截击新四军。二李在无可奈何下,一方面如约默许新四军通过防地,一方面故作姿态,佯装拦击,以掩盖韩德勤的耳目。八月初旬,陈毅将军指挥新四军几个游击支队让出郭村、刘集,假道二李防地东进,以急行军奔向黄桥。驻黄桥镇的省保安第四旅,旅长何克谦,一向借抗日为名,对地方老百姓敲诈勒索,官兵花天酒地,人民恨之入骨。当新四军进入黄桥镇时,何本人正在打麻将。在新四军突然袭击下,何惊惶失措,未及回到旅部就落荒而逃。等到韩德勤得知后命令驻在曲唐、蒋垛的陈泰运派部队反攻黄桥时,中途又遭到新四军伏击,败逃而回。

黄桥决战前的部署

新四军在进到黄桥后,积极打击日伪军,连续摧毁敌伪军据点多处。加上部队所到之处,重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风,和国民党部队不抗日只扰民的行动相对照,因而新四军人民群众热烈拥护新四军。而顽固派韩德勤、李守维、顾锡九等认为黄桥重镇是联结泰兴、靖江、如皋的枢纽,又是税收集中地之一,不甘心失去这一重要财路,声称黄桥是他们的防地,竟要从新四军手中"收复失地",要挟在苏北的新四军,应听从国民党政府的军令、政令的统一指挥。

韩德勤等为了执行蒋介石再次发动反共高潮的密令,再度召集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和省保安处长顾锡九等密商。认为从郭村和黄桥事件前后情况判断,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对反共有消极的倾向,为着稳定李、陈等一致反共,派出总部参谋长郭心冬和总参议孙伯文,向李明扬、陈泰运转达中央最新的反共军事方针,表达韩德勤等人的反共决心,了解他们的意见、态度。同时为了整肃军纪,严惩不战而逃丢弃黄桥重镇的省保安第四旅旅长何克谦,将其诱到东台总部先行关押,并将有亲新四军嫌疑的省保安等二旅旅长张翼,乘其前来参加总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之机先行扣押,以对倾共者作一警告。鉴于李明扬、陈泰运之间的联合对已不利,借调整部署为名,将陈泰运原驻姜堰的一个团调至海安,而抽调最忠于韩的省保安第九旅旅长张少华(张是常州人,地方帮会头头,其弟张英在常州任伪军大队长)所属一个团扼守姜堰,以隔断李、陈之间在地理上的联系。

他们密商之后,积极备战,在兴化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进攻。出席军事会议的限于参战的旅长以上将领,计有韩总部参谋长郭心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旅长苗瑞倬,一一七师副师长单洪培(师长刘曼天病假),旅长刘立卓,省保安第十旅旅长张能忍,和保安第三旅旅长张星炳等人。此外泰州李明扬,曲塘陈泰运,经派人游说,和在顾祝同的压力下,也到东台参加军事会议。韩德勤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人民的力量,在会上胡说新四军在苏北的人数为数不多,装备很差,立脚未稳,其所以能打下郭村,刘集和黄桥重镇,绝非战力之强,而是李长江是游杂部队素质很差,保四旅旅长何克谦非军人出身,加之部队素质也差的原因。他自己仗恃着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是苏北的王牌军,认为新四军是不堪一击的。他还认为九、十月间,秋高气爽,兵壮马肥,是得天时之利,今在苏北广阔平原,又是鱼米之乡,比抗战前在江西群山峪谷中剿共的条件是好得多了,这是得地利之助;再从自己看,乃是苏北军政之首,所属军政人员多是乡亲故旧关系,也可算得有人和之利。凭着这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去打黄桥,剿灭共产党必操胜算。韩德勤对于反共作战不力和有进步思想言行的军政人员,既恨又怕,为着杀一儆百,特在会议上宣布:省保安第四旅旅长何克谦,不战而逃失守黄桥,省保安二旅旅长张翼,有私通共产党、新四军,图谋不轨的重大嫌疑,已将二人关押、听候查办。

韩德勤,李守维、顾锡九等顽固派核心人物,在军事会议以后,又邀请李明扬,陈泰运和八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李岐鸣,韩总部第二处处长刘旦辉,李明扬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卢印泉等开会。韩德勤在会上概述了国民党多年来在反共问题上都各搞一套,并且还互相牵制,以自己眼底下利害得失闹磨擦,以致力量分散。强调这次反共军事行动,务必取得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听了韩德勤的讲话,大家都表示,回去之后将共产党的活动,以及对进攻黄桥新四军有什么不同的言论情况,随时向总部汇报。

一意孤行 拒绝和平协商

一九四零年九月底,韩德勤、李守维准备就绪,终于开始在兴化、宝应、淮安、盐城等前线抗战部队中,抽调主力,转向黄桥方面的曲塘、海安等地调动。在这剑拔弩张,内战即将爆发的形势下,苏北各界人士和人民团体奔走呼吁和平,要求一致抗日,反对内战。这些人中有曾任过北洋时代的江苏省长韩国钧(号紫石,苏北海安县人)、泰州商会会长陆某,黄桥镇商会会长黄达三,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季方(当时任南通行政专员)、黄逸峰、林叔宜等。陈毅将军也力主和平协商,共同抗日,反对挑起内战,曾亲自写信给韩德勤,内容大意是:(1)阐明"西安事变"后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引用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时关于"如果抗日战争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声明,说明新四军过江东进,乃是为了联合友军,共同抗日保民,没有其它意图。(2)义正辞严地遣责驻黄桥的保四旅不抗日,只知反共扰民,而新四军到黄桥是应黄桥人民的请求,为民除害的。(3)严正声明新四军是一支人民抗日部队,是坚持一致抗战的,有争端可用和平协商解决。但对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顽固派,如蓄意挑起内战,则决不退让,必将加以反击。并希望以苏北各界人士和爱国军民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愿望为重。同时,泰州苏鲁皖总指挥李明扬,也收到海安县开明绅士韩紫老(韩国钧)和季方给韩德勤的信件,敦促他制止内战,以达到军民的和平愿望。为此,李明扬特地从泰州到东台向韩德勤面呈紫老的信函。

韩德勤对陈毅将军的亲笔信不仅不加重视,反而视作是软弱的表现。他对主张和谈反对内战,具有代表性的李明扬说:这是一次军事进攻,是蒋介石亲自发动的,不仅在苏北、也在皖南皖中等地作了部署,事关大局,只有按委员长的电令办事,先发制人,乘着新四军在苏北兵力不多、立脚未稳之时,一举将其围歼,否则夜长梦多,后患无穷。同时,韩又将呼吁和平的南通区行政专员兼国民党苏北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季方,苏北某县县长兼国民党苏北党政委员会委员黄逸峰,以及林叔宜等人,撤去他们本兼各职。并决定韩总部设前进指挥所于海安县城内,要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泰州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曲塘税警总队指挥官陈泰运各抽调部队向黄桥进犯。当时兵力部署概略是: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一一七师各抽调一个旅,配属独立第六旅共八个团为正面主攻部队。李明扬抽调一个纵队,配属省保安三旅一个团,为右侧翼攻击部队。陈泰运抽调两个团、配属保安第十旅为左侧翼攻击部队。总共十六个团,有一万五六千人。当时他们判断到苏北的新四军,包括原有管文蔚支队,最多也只有四个团,人数五六千人。

黄桥一战损兵折将

一九四○年十月初,韩德勤等顽固派终于不顾当时苏北各界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正义呼吁,悍然下令向黄桥进攻。由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指挥的正面主攻部队从海安、胡家集、曲塘集结地出发,分别展开向黄桥攻击前进。沿途没有遇上新四军强有力的部队抵抗,仅仅是一些出没不定的小部队和民兵阻击袭扰,一经战斗就节节向两侧后退。骄横成性的李守维认为新四军兵力不足,只能困守黄桥,没有出击决战的力量的。遂无所顾忌,大胆前进,并在同韩德勤通电话时得意忘形地说:"陈毅指挥的新四军就是全部在黄桥也不过五六千人,他们弹药也少,而我们有比他们多两倍以上的兵力,打下黄桥是不成问题。"其实陈毅将军已在韩军下令进攻前夕,又从江南扬中等地调来两个支队。并且早在泰兴县境发动组训一些地方抗日游击队和民兵。当日下午李守维部三十三师六十六旅和独立第六旅,已分别接近黄桥新四军的前沿阵地。韩德勤指示李守维于第二天拂晓开始向黄桥全面进攻。但李守维和独立旅旅长翁达都想争夺抢占黄桥的头功,向韩一再强调离天黑时间尚早,他们所指挥的正面主攻部队战斗力很强,能够打下黄桥,歼灭新四军,并认为李明扬和陈泰运的地方游杂部队、早来迟来无关紧要。因此,韩总部也就同意立即开始进攻黄桥镇外围阵地。

新四军先在前沿阵地依托坚固工事,以大量手榴弹英勇反击,多次打退蒋军的进攻,使独立旅和三十三师六十六旅先头团,均以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才得占领前沿阵地。此时天已黄昏,李守维为着继续进攻新四军的主阵地,乃调动部队,调整部署,并对新四军的主阵地进行侦察,以备再战。就在这个时候,三十三师和六十六旅指挥部,首先遭到新四军突击队乘着天黑和熟悉的道路突然猛袭,摧毁李部指挥机构。同时六十六旅有两个团在向前方调动时,也遭到新四军大部队迂回出击,分割围歼,被击溃败逃。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和六十六旅旅长苗瑞倬两人在师指挥部被袭击摧毁后,双双当了新四军的俘虏。之后,八十九军的指挥部也遭到新四军的突然猛烈袭击,李守维乘马逃出重围,先是失踪下落不明,经过五天之后,由李明扬派人向新四军联系,才在黄桥以北五里的八尺河岸边,从溺死人员的尸体中找到了他的尸体,把他送往兴化。独立第六旅两个团也被新四军全歼,旅长翁达怕当俘虏而自杀。一一七师二三四旅是攻黄桥正面主攻部队的总预备队,在增援三十三师六十六旅的战斗中,先头团遭到猛袭,伤亡较大。旅长刘立卓在混乱中命令残部向后撤退。两个团除伤亡和失散的,只剩下一千多人回到兴化县城。

韩德勤在海安总部指挥所,对李守维向黄桥新四军前沿阵地进攻很不放心,命令泰州的李明扬和蒋垛的陈泰运,要他们抽调部队,加快前进,协同八十九军进攻黄桥,对新四军施加压力。但李明扬,陈泰运曾先后在郭村和黄桥附近同新四军打了一仗,吃过大亏。加上最近半年内,陈毅将军按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作了大量工作,并且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因此,李明扬、陈泰运对于蒋介石、顾祝同、韩德勤等顽固地搞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另有看法,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就以消极的态度,对韩德勤进攻黄桥的命令阳奉阴违,坐山观虎斗,对新四军方面尽可能的保持中立。

退守水城兴化

韩德勤在海安总部指挥所坐镇指挥,十月五日,入夜之后,先是有线电话不通,接着无线电讯也不通了。他预感到在黄桥方面整个战局不利,急派人分路去前方联系。到了半夜,得知孙启人、苗瑞倬同时被俘,六十六旅部队被歼,李守维下落不明。翌日拂晓前,韩德勤和总部指挥所回到东台县城后相继得知独六旅也被歼,旅长翁达自杀,看来形势愈加恶化,新四军不仅要进占海安县城,并且必将逼近东台县城。遂决定命令各军政机关人员开始向兴化水城撤退。在他离开东台县城向兴化撤退前,将两个月前关押的省保安第四旅旅长何克谦和省保安第二旅旅长张翼两人秘密杀害。

韩德勤为了安定军心和补充力量,召集总部参谋长郭心冬,八十九军副军长贾蕴山,省保安处长顾锡九等人开会,决定先行调整部队人事,以省保安处长顾锡九代理十九军军长,贾蕴山调任省保安处处长,三十三师副师长姜云卿代理师长,六十六旅副旅长陈某代理旅长,三十三师六十七旅旅长纪疏智代替独立第六旅旅长,三十三师六十七旅副旅长黄炎代理旅长。其它伤亡被俘的团长也进行了调整,从省保安旅中抽调几个团填补八十九军和独立旅的损失,并命令八十九军和独六旅未参战的部队加紧构筑工事,控制水陆交通要道,检查行人,以防新四军的继续反击。并命令驻东台县城内外的党政军各机关迅速向兴化县城及其以北撤退。

此时,原驻东台县城附近的中央军校驻苏北干训班和入伍生团(我任该团团长),也奉令向盐城方向撤退。

韩德勤省政府和总司令部所在地由东台县城迁逃到兴化县。他在十月七日到达兴化时,表面故作镇静,但精神沮丧,内心恐惧不安,深怕新四军进占东台之后,继续向兴化县城进行反击,这个败局就更难收拾了。他一方面在军用地图上指示驻在兴化一一七师二三五旅旅长孙信符,在兴化距东台之间蒋垛、大垛两地的据点工事外围,加筑碉堡群,尽可能利用水网地带。阻止新四军进攻。另一方面派独立第六旅副旅长李仲环(韩的随从副官,泗阳家乡人)、兴化县县长周佑民,为兴化城防正副司令,指令日夜赶筑城防工事,夜间实行戒严,并派部队巡查城内外大小街道。韩在夜间或白天一听到城外有枪炮声就惊惶不安,向各处打电话查问情况,特别关心兴化与东台之间的蒋垛和大垛两地前面的情况,要一一七师二三五旅旅长孙信符,将随时发现新四军有进攻企图,就随时报告。

韩德勤当时痛感黄桥决战惨败,损兵折将,海安、东台以及大中集棉区地盘失去大半,吃了大亏,蚀了大本,又深怕蒋介石说他无能,有所责难。加上内部由于军事失败,党政军上层人员中也说出了一些不满的话。在重重矛盾下,心慌意乱,食不下咽,寝不安枕,以至旧病复发,精力衰败。一直到李明扬向韩透露新四军在黄桥决战虽然获胜,但要进行休整,没有进攻兴化的企图;同时固守在兴化、东台之间的蒋垛、大垛的蒋军也未发现新四军部队活动,韩又接到到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电称,何应钦已派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率六个团,尅日自鲁南兼程增援苏北。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也有电告,三十三师六十七旅已全部补编完毕,正在加紧整训中,该师六十六旅旅长固守曹甸,已经解围,等等。韩到此才觉得松了一口气。

新四军自黄桥反击韩德勤的进攻取胜之后,还是本着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初衷,曾再次约同苏北各界爱国抗日联合会,呼吁国民党接受教训,化除成见,团结抗日。还派出曾任过韩德勤的军法处科长韩殊同(苏北海安人,老绅士韩国钧的儿子)等两人到兴化县城内会见韩德勤等人,韩拒不接纳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通过发动群众,展开宣传攻势,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各种罪行,并在国民党据点附近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韩德考,号效琦,江苏泗阳人。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毕业。曾任徐州“剿总”尉官收容大队大队长、第二十八军参谋长。194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75年3月特赦释放。后任黄埔同学会顾问。】

6 阅读:1812
评论列表
  • 2024-02-18 23:20

    黄桥会战实际上是粟裕大将指挥的,此战粟大将打的非常精彩不仅以少胜多,自身损失极小,表现出古之顶级名将韩信李靖的风采,所以声名大躁,为后来被越格提拔成为3野实际军事指挥官奠定基础!

玫瑰有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