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定调前所未有,楼市又沸腾了

幸运的脚步 2024-12-10 15:55:08

众所周知,咱们国家有句俗话,大会决定小事,小会决定大事。这不,小会上对经济短短的一段话,却影响着成千上万亿资金的走向。我把会议精神中大家比较关注的原文摘抄如下: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新闻通稿一出,各路媒体顿时沸腾了。我们的A股收市早没赶上,港股晚一点收市,赶上个尾巴,立马翘上天了。

这次小会的基调定得还是蛮重要的,一句话,2025年的政策会更加宽松、更加大胆。你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宽松和大胆,可以想想今年517以来救楼市的一系列举措,然后把脑洞再开大一点,底线再放低一点。

这次会议内容,有几个关键词,被媒体反复炒作。

第一个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次用这个词形容货币政策还是14年前,美国次贷暴雷导致金融危机的时候。不要看这个词里有适度二字就小看它,要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咱们国家就没有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已经是最大的2023年和2024年这么艰难,上层对于货币政策的形容也只是“稳健”二字。证明明年的货币政策至少会比今年更加宽松。

啥叫货币政策?主要是调整货币的流动性,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我们熟知的降准和降息。货币政策越宽松,就意味着准备金率会下调,从而释放更多资金,同时利率也会下调,以逼迫资金走出银行账户。

实际上,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已经越来越小,降准已经意义不大,因为银行根本不缺钱,缺的是贷款的人;降息倒是有些作用,但也有副作用,就是影响银行的收益。目前活期利率已经接近0,再降息的话,存款利率就要面临底线了,而近期房贷利率不降反升的现象也说明银行的净息差很难突破。所以,2025年银行被上下夹逼,日子应该会更难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从历史看,这个年终定调是有一定延迟的,甚至跟实际操作完全相反。不查不知道,在宣布货币政策从紧的2008年连续五次降准,而宣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2010年反而六次上调准备金率,还加息了两次。好家伙,反向操作那叫一个⑥。

第二个词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24年财政政策“积极”的前面加了一个“更加”。

大家要知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等于正常的财政政策,因为“积极”是我国财政政策的常态。过去的24年里,仅有4年的用词不是“积极”。2024年的用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2025年干脆更进一步,这也算是程度最强的一次定调了。

财政政策是现在宏观调控的主力,当货币政策不给力的时候,今年下半年全靠财政政策在支撑。大家没发现这一轮救市行动,财政部出场特别频繁吗?央行降准降息降首付,都不如财政部12万亿来得更见效。说到底,还是真金白银的化债能给人带来更强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大家才愿意把钱掏出来花。

明年财政政策怎么个“更加积极”法呢?最直接的办法,也就是在今年的基础上加码。财政赤字率提高一点,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多发一点,然后把这些钱拿去花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消费等领域,当然也可以继续拿去化债。

第三个词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其实逆周期调节就已经不是很常规了,咱们以前也没怎么听过这个词,但逻辑上还说得过去;这个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就真的是以前没有过的新词了,也是各大媒体把这次定调称为“前所未有”的主要原因。

所谓超常规,就说明肯定要出一些以前没出过的新招。虽然我们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招数,但并不妨碍我们充满期待。最厉害的招数,往往是看不见的招数,所谓无招胜有招。一支箭最有威慑力的时候就是在弦上的时候,像孟子所说引而不发,一旦出了招,就落了下乘。

除了这三个词,会议文件里还提了四个稳:稳股市,稳楼市,稳外贸,稳外资。我们可能很少在这么高规格的文件里看见“稳楼市”这么直白的说法,多少有点不适应。文字越直白,大家要越冷静,因为这说明需要面对的局面越恶劣。不管是上次的“止跌回稳”,还是这次的“稳楼市”,政策的核心只有一个字,就是“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稳住,就算是胜利了。

这有点像打仗抢山头,上级要求守住山头,只要守住就是胜利。大家可以想想,这样的要求,恰恰证明了守住山头的难度很大,敌军势大,仗不好打。否则上级的要求就应该是追击敌军、歼灭有生力量了。

所以,我理解媒体和机构欢声一片,什么“中国资产集体大爆发”了,什么“地产股大放异彩”了,但作为有识之士,应该看到的是明年我们要面对的局面并不乐观,积极宽松的政策,恰恰是要对冲外部冲击的伤害。就楼市而言,内有房地产库存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外有贸易摩擦问题、产业链安全问题、地缘ZZ问题,可以说2025相比2024年,需要面对的困难只多不少。

最后,作为个人,建议摒除外界五花八门的洗脑言论,继续保持观察的姿态,信心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更何况定调跟实际操作是两码事。股市方面,如果没能提前在股市埋伏,估计这一波红利又吃不着了,10月8日的教训要吸取。楼市方面,要清醒地看到,房地产的基本面毫无变化,投资风险该多大还是多大,这不是合适的购房窗口。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12月的楼市靠两个会议撑一撑,可能收官不算太差。只要数据上止跌回稳,大家都能圆满收工,皆大欢喜。

0 阅读:999
评论列表
  • 2024-12-10 18:37

    谁信谁倒霉。[笑着哭]

  • 2024-12-14 17:26

    6年前,马云曾说过"未来房价如葱", 当时不少人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 有人甚至嘲笑这种预测太过离谱, 但现实往往比预言更精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价调整[😉即降价😉]的步伐就悄然开启了。这一次的调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市场波动,它带有明显的结构性和趋势性特征。 调整来得如此突然,又在情理之中。 燕郊、廊坊这些环京的三四线城市率先开启了调整模式。这些曾经被炒作得热火朝天的区域,房价跌幅已超过40%。有的小区挂牌价格甚至低于五年前的成交价, 紧接着,郑州、天津、石家庄等二线城市也出现了松动迹象。一些楼盘开始打折促销,有的甚至打出了"首付分期"的广告。开发商们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尽快回笼资金。 连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上海中心区域的房价从最高时的10万元/平米跌至6万多/平米,跌幅惊人。这种跌幅在一线城市中实属罕见,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国内现有6亿栋房子,8亿套住宅。5.4个家庭, 96%的家庭已拥有至少一套房产,41.5%的家庭更是拥有两套以上。

  • 2024-12-14 17:26

    智商120的聪明人。21年前后就开始卖房子了。 智商110的明白人,22年前后就开始卖房子了。 智商100的普通人。23年前后就开始卖房子了。 智商90的老实人,24年还不卖房子[笑着哭]。 智商<90的被忽的人。25年也不卖房子。因为他们听了媒体的虚假宣传,还等着房价上涨呢。[大哭][哭哭],。 参考一下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一个老居民区的二窒二手房的房价变化如下。 地理位置大致相同,装修基本相的前题下: 21年40~45万。 22年35~40万。 23年27~35万。 24年20~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