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文化还乡团”之臭脚:傅斯年

喜欢侯历史 2024-12-09 16:50:53

傅斯年是什么人?我们先来看看百度!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这是个什么人?看看他做的几件事情就知道了。

1、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2、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蒋介石的清党。

傅斯年是常凯申的拥趸和粉丝、支持者

3、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4、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傅斯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

5、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6、1949年1月,傅斯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在政治上,傅斯年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

这样的一个热心政治,跟着常凯申常公公四处钻营的臭文人,教员是极其鄙视的,8月14日,在为新华社所写《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对胡适、傅斯年、钱穆等三人进行了点名抨击:

“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士大夫的新式的大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 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

为什么教员如此鄙视傅斯年?具体内容,我们看看这篇《既彻夜长谈,又写诗相赠,傅斯年为何未能握住毛泽东的友谊之手?》就清楚了,不须我多叙。

然而,网上不遗余力捧傅斯年臭脚的人太多,列举几个大家看看。

1、《网易号》2024年12月的《他是五四运动游行总指挥,也只有他敢在蒋介石面前翘二郎腿》,就把傅斯年夸成了一朵花。

2、《百度》上2024年2月的《傅斯年,民国大炮,少为人识》,不仅捧傅斯年,还捧投降派胡适,更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就是李宗仁的归宿。

1965年7月,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女士终于在有生之年,回到了祖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并发症导致脏器衰竭,抢救无效病逝,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葬礼。

该文章却胡说八道什么“傅斯年、胡适与李宗仁的葬礼规格之高,实为台岛罕见。蒋介石亲自主祭,更特别赠给挽章“国失师表”。”

3、同样的,2024年2月《百度》上一篇《傅斯年:民国文骨,五四领袖,历史学家》,也是大捧傅斯年的臭脚,而且胡说八道什么傅斯年极其谦逊,说他品质高尚,得到了毛教员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抗战结束后,傅斯年等六人去延安访谈,回到重庆后,傅斯年极力抹黑延安解放区,黄炎培则大赞延安的开明政治风气,两人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作者极力漂白傅斯年,意欲何为?

4、再看《百度》2024年11月的《曾经的反动文人:傅斯年》,里面公然歌颂傅斯年在1949年跟着常凯申常公公跑到台湾省的“毅然决然”,岂非咄咄怪事?

大家好好看看:国共纷争尘埃落定之后,傅斯年洞悉时局,毅然追随国民党政权迁徙至台湾岛,且在台湾大学校长的宝座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傅斯年为腐朽没落反动的蒋家王朝殉葬,遗臭万年,吹捧什么?

5、还有呢,在《百度》上吹捧《北大校长傅斯年,先祖为清代状元,书香世家之下,其书法胜书法家》,极力夸赞傅斯年的书法的

6、同样是《百度》,2024年6月有《与胡适绝交,跟鲁迅反目,怼遍半个文化圈,他是民国最温柔的男人》也是夸得傅斯年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不过,里面有两个段子,发人深省:

(1)蒋家王朝败逃台湾省之后,一众高官面对麦克阿瑟,那真的是奴颜婢膝,战战兢兢,可谓:蒋家高官俱饭桶,更无一个是男儿。

(2)刻画了投降派胡适的不要脸行径,国民政府面对日寇侵略的懦弱无能

7、《百度》2023年5月的《“五四运动”游行总指挥,拉宋子文和孔祥熙下马,“气死”在台北》,夸傅斯年是“山东好汉”,接着就吹:傅斯年捧胡适,胡适捧傅斯年。

这篇文章最老实之处,就是写出了1949年全国稍有智识的文人都抛弃了蒋家王朝,连胡适也逃到美国去了,只有傅斯年一个傻帽跟着老蒋殉葬。

文章末尾极其不要脸地夸傅斯年是“一代国士”,如果傅斯年是一代国士,那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们是啥?

8、《百度》2023年9月的这篇《傅斯年的两味“猛药”》不知是不是出于《中国教育新闻网》?末尾落款是《《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11版》,除了夸奖傅斯年在台湾办学,就是用傅斯年吟诵陶渊明的《拟古》煽情,抹黑现在,居然没人看出来!

(1)“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带有山东口音的诗吟声,在1948年的傅斯年家中传来,每一个字都镌刻着历史沧桑。

陶渊明这首诗讲啥?问问百度。渊明此诗当作于晋亡之后不久。如诗所示,在渊明心灵深处,实痛愤刘裕,同情晋朝,对于晋亡,沉痛至深。

当然,你完全可以说是傅斯年自己的心路历程。

(2)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乱世风云,有限余生。傅斯年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献给了台湾大学,为祖国宝岛续命文脉,可谓千秋伟业。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11版 作者:林秋霜

到底是为祖国续命文脉?还是为宝岛续命文脉?

为祖国续? 当时留在大陆的人才济济一堂,文中也说了 “ 傅斯年不仅未能邀请到一些著名学者赴台任教,连一些原在台大任教的著名学者也未能留住。如动物系主任朱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49年初回到上海,未再返校;数学系姜立夫教授与土木系陶葆楷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土木系主任)于1949年暑假离台赴穗,任教岭南大学;政治系萧公权教授(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则于该年底前往美国;植物系主任李惠林(中研院院士)也于第二年暑假后前往美国……傅斯年曾给他至为佩服的老友——傅夫人俞大綵的亲表兄陈寅恪发了聘书,并替他申请台湾入境证,陈寅恪最终却选择长留岭南…… ”,难道只是去了台湾岛的能延续不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台湾省的所谓“文化大佬”们纷纷登上大陆的网站,恐怕不是偶然的,如果他们的“文化”是正统的,那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如果他们这帮文人是正统的,那留在大陆的文人又是什么?他们衣锦还乡,我们的却灰溜溜地,这不正常吧?

3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2025-01-20 13:29

    臭脚踢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