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软禁生活:赵四小姐陪伴,吃喝不愁,每天还有可乐喝

梨评历史 2025-02-17 17:30:42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打算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而他也知道去南京的下场是被囚禁,果不其然,一到南京,蒋介石就扣留了张学良,且要求让张学良亲自写一封请罪书。

和蒋介石在西安

得到请罪书后,蒋介石立即给国民政府上呈文,并附上张学良的请罪书,要求查处张学良,以泄心头之恨。

而在等候审判的期间,张学良被送到平门外孔祥熙的别墅看管,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学良失去了自由。

虽说后面蒋介石因为舆论,大度“赦免”了张学良的罪行,但张学良想要重获自由已是不可能的,为防止东北军旧部劫走他,蒋介石将其软禁于自己的老家溪口的雪窦山,安排军统局刘乙光等人严加看管。

和大家想的暗无天日的软禁不一样,雪窦山现在可是5A级景区,在民国时期也是不少人喜欢去的地方,在张学良来之前,雪窦山已修了一座接待游客的旅馆。

雪窦山

如今这座旅馆成为软禁张学良的地方,为此,蒋介石还命人贴心的重修了这些屋子,甚至考虑到张学良是北方人,受不了江南的湿冷,特地修了一座壁炉。

1937年1月,张学良来到了雪窦山,得知自己要被软禁,一开始张学良的心情还是非常低落的,好在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这里陪伴他,让他脸色有了稍许的笑容,除了于凤至,还有两个从西安带回来的副官和一个王姓保姆来这里照顾张学良的日常起居。

于凤至

只是于凤至不能长期待在这里,为此,张学良向蒋介石提议,让赵一荻赵四小姐来陪伴她,一开始蒋介石是不同意的,但经不住张学良的多次请求,加上赵一荻来也无伤大雅,就同意了,此后于凤至和赵一荻轮流来山上陪伴,让张学良走出低落的情绪。

张学良软禁的屋子

虽说是被软禁,但蒋介石在生活待遇方面,还是给予了最高的标准,而且可以在软禁处自由活动。

早上七点,是张学良的起床时间,洗漱后张学良不是立即吃早饭,而是在坐在走廊里看着风景,休息差不多后才去餐厅吃饭。

早上一般吃的是小米粥和馒头,以及家乡口味的凉菜。

张学良有一道特别喜欢的凉菜,名为“错菜”,这道菜原先是张学良府上王宝田做的,每年秋天的时候,王宝田都会将各种新鲜蔬菜切碎后浸泡虾油,然后密封至坛子里,等来年春天后取来食用,由于错菜清脆香酥、嫩绿开胃,让张学良这辈子念念不忘,日后到了美国还在念叨。

饭后,张学良还会来点西式的甜点和水果,比如火腿、蛋、牛奶、咖啡以及美国花旗橙子,一顿早饭就这么结束了。

饭后,张学良一般会到书房里看书,被送到溪口之前,蒋介石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你错就错在读书太少了,到我老家溪口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吧。”

本来是玩笑话,谁知道蒋介石当真了,居然派一个老秀才给他讲四书五经,张学良一个打仗的将领,又不考秀才,如何能听得进去?读书也就这么结束了。

赵四小姐

而后张学良在每天在书房里就是翻阅各种报刊杂志,比如《申报》、《新闻报》、《时报》和《字林西报》等等,还有各种外国的画报等等,了解一下时政和局势。

一般在书房待一两个小时后,张学良就回到自己的寝室休息,等待午饭。

午饭前,张学良习惯活动活动,也就是散散步,然后开饭,通常还会让刘乙光陪他一起吃饭,毕竟一顿饭好几个菜也不吃完,而且还可以说说话,有点声响。

初期的软禁生活

饭后又是张学良的休息时间,不过这个时候张学良是不会读书的,毕竟又不是专门搞研究的,看看时政,关注一下局势就算了,而这个时候,他就会拉身边人一起下象棋,可惜周围人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三五次后,大家就不愿意玩了,无聊的张学良又迷上了运动。

排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只要是娱乐运动,张学良都乐此不疲,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还能运动运动,锻炼身体。

到了夏天,张学良还下河游泳,考虑到水深危险,加上每次出去,都要坐着藤轿上下山,刘乙光他们也受不了,就挖了一个游泳池,让他在附近游泳,而夏天除了游泳,张学良还喜欢上山野餐,当然由他说出地点,看护人员去规划行程,以便万无一失。

娱乐或者运动后就是等晚饭,和早饭一样,晚饭后也有水果,当然,这些水果都是进口的,饭后,副官照例问他次日的菜谱,以便厨师准备。

烟酒方面,张学良基本不碰酒,烟倒是不断,而且抽的都是美国烟,至于除了烟酒外喝的最多的就是快乐水——可口可乐。

自喝过可口可乐后,张学良对这个碳酸饮料是一天不能少,每天都要喝上三四瓶,既然他爱喝,宋子文都是整箱整箱的给他送,而当时可乐都是瓶装的,每次运输上山,其实还是很费劲的,可以说张学良在可乐方面是不缺的。

到了后期,因为日本的封锁,张学良喝的可乐、抽的烟都是戴笠找尽关系通过驼峰航线,用美军飞行员的命送过来的。

民国时期可乐广告

晚上十点,是张学良的就寝时间,卧室里铺着柔软的羊毛地毯,床垫也是高档的席梦思床垫,睡前他也会洗个澡,由保健护士滕蔚萱按摩一番,然后入睡,结束自己软禁的一天。

可以说除了没有自由,张学良的个人生活方面还是非常顶级的。

这么顶级的生活,开销自然不会少,有传言张学良一个月的软禁生活开销,抵得上一个兵团的费用,虽然没说多少,但我们可以算一下。

当时国军一个步兵团约有1500人左右,普通士兵一个月军饷为10元法币,最高的上校一个月是240法币,平均下来,每个人一个月军饷为50法币,这么一来,一个步兵团的月军饷有75000法币左右,的确不少,但问题是,这些钱其实花的都是张学良自己的。

1962年的时候,张学良患病住院,和好友洛父医生透露:“别人都以为我在软禁期间花的钱是政府的,实际上那都是我自己的”,道出了张学良这些年的无奈。

张家在东北多年,财产众多,因而张学良委托好友艾尔德代为经营,艾尔德靠投资地产和股票,赚了不少,成为张学良软禁时期的生活来源。

另一方面,蒋介石虽然软禁了张学良,但没有没收他的家产,因而张学良软禁的时候带着不少收藏在身边,除此之外,张学良的私人顾问伊雅格也保管了他的不少财产,这才有了于凤至前往美国治病,然后投资赚钱的资本。

那蒋介石为何还恼怒说花了这么多钱呢?自然是花在看管的人身上,而非张学良自己身上。

刘乙光

1937年9月,旅馆因火灾被烧成了废墟,火灾时期,张学良抢救了带出来的四大箱古玩和书画,而张学良也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地方看管,当然,此时淞沪抗战已经快要打响了,即便没有火灾,张学良也得搬迁,由于战乱,张学良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转移到黄山、萍乡、郴州,最终来到了沅陵凤凰山。

而在这里,张学良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山前山后五里地,而看管他的依旧是刘乙光以及宪兵八团第七连,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有人趁机劫走他和防御日军的飞机,蒋介石还下令在这里修建高射炮台,如此大的开销,也难怪蒋介石一个月要一个兵团的钱来软禁了,感情都是用在这些方面了。

在凤凰山的这段时间,张学良的生活还是和之前一样,每天看书、活动,然后等吃饭,要么游泳,要么钓鱼,唯一的念想就是希望蒋介石能放他出去,为此还和张治中写信,让他劝劝蒋介石放他出去抗日。

但蒋介石每次都是劝他读书,让他心灰意冷,也明白,自己要被软禁一生,也让他沮丧了许久,但很快,他又重拾信心,每天开始锻炼起来,期待自己活得更久一点,而且认为只要抗战胜利,自己就会出去。

1938年11月,由于局势的变化,张学良来到了贵州修文县阳明洞,和之前相比,这里的生活条件差了很多,伙食方面也差了不少,出于改善生活和打发时间的目的,张学良爱上了钓鱼,钓上来的鱼要么红烧,要么清炖。

钓鱼

由于这边木耳不少,陪伴他的赵一荻就用鱼头、鱼尾、豆腐、木耳、竹笋炖汤,成为张学良餐桌上的常客。

由于于凤至在1940年患上了乳腺癌,以当时的治疗条件只能去美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一荻长期陪伴在他身边照顾,这一陪伴,就是一生,也亏了赵一荻这么多年的陪伴,这才让张学良的软禁生活没有那么孤寂。

1945年上半年,抗战到了末期,但经济也彻底崩溃了,物价飞涨,张学良的生活费也不太够了,难以维持,只能向宋子文借钱,也是在这个信中,张学良透露自己一个月两万的零用:

弟从来没有穷过,有时弟与四妹相顾大笑,觉得手中一文不名,真是好玩得很,弟每月总得两万零用,请兄替弟想办法。弟目下快成犹太鬼了,吸香烟要吸到底,舍不得丢烟头。走路要选软的怕费鞋哟。你们听见会笑吧?

也侧面说明张学良花的其实都是自己的钱,当然也显示张学良软禁时期生活的确衣食无忧,甚至还很奢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抗战取得了胜利,但张学良依旧没有得到赦免,甚至在1946年11月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秘密转移到了台湾,而在台湾,张学良一开始住的是新竹县井上温泉,这是当初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子,条件很差,连个电灯也没有。

1947年,刚到台湾的张学良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来这边附近都是原住民,和张学良不熟,而且这里和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公路,即便坐车到新竹也得两个小时,好安排人警戒,当然,也是刘乙光故意为之。

张学良说过,刘乙光是的仇人,也是恩人。

新竹住所前

仇人是因为刘乙光这么多年一直寸步不离的看守他,一开始刘乙光对张学良还是很客气的,认为蒋介石很快就会放走他,但后来发现,蒋介石始终没有放他走的打算,这样一来,刘乙光这辈子也注定要看管他,要知道刘乙光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同期的学生现在都混的风生水起,自己却当个“狱卒”,完全不能升官发财,心态可想而知。

新竹

此后刘乙光对张学良的态度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甚至多次克扣蒋介石和其他人送给张学良的东西,甚至逼走张学良身边照顾他的老妈子,更让张学良的活动范围一再缩小,甚至被关在房间里不能出去。

后面的房子,可见住宿条件之差

张学良虽然怨恨,但人在屋檐下,只能忍气吞声。

背后住所

到了后来,刘乙光将全家一起接过来和张学良一起居住,吃喝都在一起,甚至喜欢当着张学良面大声管教孩子,至于孩子们,则喜欢打闹,把饭菜弄的乱七八糟,也让张学良毫无胃口,这么一来,张学良越来越瘦。

张学良最消瘦的时候

至于住的地方也是如此,井上温泉附近其实是有几间不错的,比较宽敞的房子,但刘乙光却直接占为己用,张学良只能被迫住进光线阴暗的房间,也让他的视力越来越差。

戴着老花镜看书

这是张学良视刘乙光为仇人的原因。

至于恩人是因为在贵州软禁的时候,张学良突发盲肠炎,情况危急的时候,刘乙光自作主张,没有请示的情况下带着张学良去贵阳中央医院做手术,这才保住了张学良一命。

所以即便刘乙光如此对他,他还是忍气吞声的原因,甚至在刘乙光调走后,打算送一笔钱给他。

清泉桥

由于刘乙光的刻意为之,在新竹的这段时间内,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因为远离城镇,采购物资比较困难,张学良学会了种地以维持日常。

种地中

自己做衣服

每天他都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甚至喜欢养花种草。

某次,张学良实在没地方去,就央求看守带着他一起去集市转转,在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叫卖鸡仔,就一时兴起,买了几十只待了回去,然后在屋子附近圈了鸡圈来照顾小鸡。

养鸡

这些小鸡给了张学良不少乐趣,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鸡仔们有没有长大。

或许是养鸡带给他不少乐趣,他还养了一条土狗,无聊的时候逗逗小狗,也是一种不错的乐趣。

逗逗小狗

物资不充足,赵一荻这功夫大家闺秀也没有漂亮的衣服穿了,所有衣服都是她自己做的,但赵一荻甘之如饴,毕竟张学良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当然这样的生活也让张学良感慨万千,而在新竹,他一软禁就是十年。

新竹早餐

1957年,张学良向蒋经国申请,请求在台北附近找一块地自建宅院,经过慎重考虑,蒋经国同意了,在房子没有建好之前,他先住在台北阳明山区的禅园,直到1959年,也是从这个开始,蒋介石下令解除了对张学良的管束。

虽然有了一定自由,但张学良的活动依旧受到监视,也可以见见好友和亲人,但仅限于白天,黄昏后就不能出去了,而且能去的也仅有张群、张大千、王新衡等几家,每次出来,监视的特务会先进去看一圈,然后在门外警戒,而张学良能够自由活动的区域只有200米。

张大千的宴会上

至于晚上,特务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甚至寝室窗外和门口都会警戒,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原以为蒋介石去世后,自己可以得到释放,但蒋介石临死前却嘱托一定不能放走张学良,也让张学良最后的期待破灭,此生注定要软禁一辈子。

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后才彻底获得人生的自由,这一年,距离他被软禁已经过了54年,而他也是89岁的耄耋老人了。

晚年的张学良长居美国,也一辈子没有回到大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