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没讲,唐努乌梁海,是如何一步一步丢的?

梨评历史 2025-04-15 03:31:17

对于唐努乌梁海的丢失,历史教科书上几乎没有笔墨记载。

以至于大部分人对于唐努乌梁海的印象,只知道它是一块外西北的土地,然后被沙俄一步一步侵占吞并。但唐努乌梁海怎么一步一步丢的,如何被苏联强行并入的以及期间发生的事情,大家是一点都不清楚。

那么唐努乌梁海,到底如何丢的呢?

01

唐努乌梁海虽然名字里有海,但其实并不是一座海,而是位于外蒙古西北部的一个群山环绕的狭长盆地,总面积有四十万平方公里之多,唐朝时期,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算是一块自古以来的土地。

唐努乌梁海地形

到了清朝,尽管沙俄不断扩张,但根据雍正六年(1728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清朝和沙俄以萨彦岭(即沙滨岭,也叫沙必乃达巴汉)为界,而位于萨彦岭以南的唐努乌梁海归清朝统治,至此,唐努乌梁海开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在行政上,属于内属蒙古,和内地州县一样,由朝廷派遣官员治理。

但实际上,唐努乌梁海内属的程度不但没法和内地州县相比,更远远弱于外藩的蒙古地区,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清朝在管理外藩的时候规定外蒙、内蒙、准噶尔以及青海贵族进贡、领取政府津贴和参加朝会的程序,但这些都和唐努乌梁海无关,也未提起这里。

乌里雅苏台今昔对比

有人说,唐努乌梁海不是由朝廷派遣官员治理吗?怎么还需要进贡呢?

问题是朝廷也没有真的派人来治理啊,驻扎在乌里雅苏台的将军对其管辖的24个卡伦(哨卡)进行三年一次的巡视时时候,从未前往唐努乌梁海,即便这里出现问题需要派人去,往往也是在幕僚里派遣一位蒙古人而不是亲自出马。

不仅如此,清朝的商人也被禁止越过哨卡去这里经商,每到需要贸易的时候,唐努乌梁海的贵族直接将皮毛贡品运输到乌里雅苏台,领取朝廷的赏赐,随后几在乌里雅苏台贸易几天回去。

这么一来,唐努乌梁海在清朝的藩属里属于有着极高的自治权。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清朝对这里的统治不上心,属于两眼一抹黑,给了沙俄掠夺的机会。

02

沙俄和清朝签订《恰克图条约》后,双方的卡伦线被诡异的设置在唐努乌梁海与喀尔喀蒙古的边界上,而不是其与俄国的国界线上,这么一来,唐努乌梁海成为卡伦线以外的一块突出的土地,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日后沙俄和苏联就用这个来证明,这里属于清朝和沙俄的“争议”领土。

红色是《恰克图条约》规定的国界线,黄色则是卡伦线

而后趁着清朝无暇注意外西北,沙俄利用一贯的哨所方式逐渐向南渗透,只要是实控的土地就算我沙俄的土地,然后将卡伦线事实化成国界线。

到了鸦片战争后,沙俄又开始逼迫清朝签订了一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通商条约,要求清朝允许俄国人进入外西北通商,当然通商是假,在这里盘踞势力为真,而随着俄国商人来的还有俄国移民。

沙俄趁火打劫

他们来到这里修建房屋,打算长期定居这里,同时利用清朝全力镇压太平天国之际,出兵外西北,侵占了伊犁河谷与塔尔巴哈台地区,逼着恭亲王奕䜣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根据《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清朝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这次割让的地区是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新疆地区,实际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全境、唐努乌梁海在沙必乃达巴汉以西的广大乌梁海地区同样属于割与俄国的外西北地区。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的土地

要知道唐努乌梁海其实很大,并不是今天图瓦共和国的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一个包括今天俄罗斯的克麦罗沃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哈卡斯共和国以及蒙古的蒙古库苏古尔省在内的广大区域。

广义的原唐努乌梁海区域

因而后世的图瓦共和国,只不过是原唐努乌梁海中部地区而已。

至于这次割让的沙必乃达巴汉,其实就是当初《恰克图条约》规定的国界线的最西端,不过当时清朝并不清楚了解努乌梁海西部具体边界情况和部落游牧范围,只是估计这些地方要割让给沙俄,后来经过勘探才发现西部地区是无人荒野,所以这个时候割让的唐努乌梁海西部地带其实是无人区。

实际上到了这里,唐努乌梁海中部地区(即今天的图瓦共和国区域)还是属于清朝的统治范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也明确规定,新设立的沙必乃达巴汉界牌是沙俄与清朝的正式国界。

图瓦共和国风景

03

但对于沙俄来说,签过纸和厕所的纸没有两样,他们才不会满足这一点区域,因而签订条约后不久,沙俄就开始派俄商进入唐努乌梁海中部经商,和老一套一样,经商移民,妄图继续占领这里,引起了当时乌里雅苏台将军麟兴的不满。

同治六年(1867年),麟兴就和沙俄驻库伦总领事进行交涉,沙俄会理睬吗?根本不会,为此在同治八年(1869年)的时候,清朝和沙俄签订了《乌里雅苏台界约》,条约规定,以《旧旧恰克图条约》最西段的沙必乃达巴汉以南直到伯果索克岭间共设立8界碑,其中沙滨岭以西原乌梁海十佐领、赛音诺颜部乌梁海十三佐领地区割让与俄。

《乌里雅苏台界约》沙滨岭即沙必乃达巴汉

但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时候,沙俄人继续不不入侵,甚至在图兰河畔建立的一座俄国人居住的图兰镇,清朝无法驱逐,只能默认沙俄移民的存在。

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时候,唐努乌梁海中部已经有了两千余名沙俄人和大大小小百余个村镇,也让沙皇意识到,吞并这里的时机已经成熟。

次年,沙皇直接派波波夫上校入侵了唐努乌梁海中部,焚毁哨所和界碑,公然宣称这里是沙俄与清朝有争议的地区。

此时的清朝内忧外患,加上光绪和慈禧先后离去,只是空头抗议了一番,没法也没能力派兵和沙俄抵抗。

沙俄入侵唐努乌梁海

而除了唐努乌梁海,沙俄还怂恿外蒙的独立,意图让外蒙脱离清朝统治,而后侵占这里。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8日,清廷和革命党南北议和的时候,沙俄怂恿黄教首领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独立,随后沙俄以保护库伦领事馆为由出兵,两个月后,唐努旗总管贡布多尔济也在沙俄的怂恿下宣布独立。

考虑到沙俄之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的经济掠夺和恶名,贡布多尔济的独立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而沙俄只能对唐努乌梁海各旗进行通过拉拢和镇压进行分化和瓦解,不服统治的直接血腥镇压,同意的则进行拉拢和利诱,经过一番血腥镇压,唐努乌梁海彻底沦为沙俄的殖民地。

另一边北洋政府成立后,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给外蒙发了电文,认为民国继承清朝的法统,自然对外蒙有统治权,劝外蒙回来。

问题是外蒙现在情况和唐努乌梁海一样,现在大部分权贵都亲俄,根本不听,也让袁世凯无可奈何,毕竟现在出兵,一没钱,二没兵,加上民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根本无力出兵,更别说他们背后还有沙俄,只能通过外交斡旋了。

战场上没打出来的,谈判桌上能谈出个什么来?

1915年6月7日,北洋政府、外蒙和沙俄签订《中俄蒙协约》,条约规定,沙俄承认北洋政府对外蒙有主权,但北洋政府得允许外蒙的自治,更不能派兵驻扎,还需要保证沙俄在外蒙地区的经济特权。

这份条约刚刚出来,就引起了不少争议,毕竟民国了还签订不平等条约,实在让新成立的民国蒙羞,日后还如何进行外交呢?

袁世凯要求重新谈,只是和之前一样,战场上没打过,怎么谈都是屈辱的。

6月17日,新的条约,即《新恰克图协约》签订了,这下子,民国连主权都没了,仅有宗主权,还不如不谈。

这个条约只规定了外蒙,但没涉及唐努乌梁海,因而驻俄公使刘镜人向沙俄交涉,要求由北洋政府派官员前来治理。

沙俄才不听,以唐努乌梁海已经被沙俄保护了,不允许北洋政府派官员治理。

04

1917年,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随后又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了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内部爆发了内战,革命的冲击很快到达了唐努乌梁海。

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人就驱逐了当地的旧俄官吏,并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后俄国贫民开始均分富有俄人的财产,这样的情况在唐努乌梁海各地都有爆发。

随着各地苏维埃政权得以建立,布尔什维克人号召大家前往克木必齐尔开会,并签订了与沙俄脱离保护的《脱离保护条约》,日后的唐努乌梁海将会完全独立自治,但在《脱离保护条约》里有处处维护俄国人的利益,很显然,苏俄以放弃“保护”名义,将唐努乌梁海视为一个政治实体,然后支持它于北洋政府分离。

苏俄红军

只是唐努乌梁海苏维埃政权没有维持多久,沙俄的白党就卷土重来,一来就宣布《脱离保护条约》作废,而后在这里兴风作浪,但他们没得意多久,北洋政府就派兵结束他们的殖民统治了,顺带着还有外蒙。

原来沙俄时期,不断给外蒙上层权贵利益,但沙皇都死了,苏俄才不承认此前承诺的好处呢。

除此之外,外蒙内部也貌合神离,原先的王公贵族不满黄教占据权力中心,双方斗的异常激烈,此时外蒙又没了沙俄的输血,也害怕战火波及,王公贵族就主动派人和北洋政府联系,请求北洋政府派兵防守外蒙的库伦,北洋政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本来是王公贵族和北洋政府的私下接触,但不小心让哲布尊丹巴知道了,立即派人阻挠,但北洋政府已经派徐树铮担任西北筹边使了,徐树铮也不废话,直接出兵派兵拿下哲布尊丹巴了。

收复外蒙和唐努乌梁海

就这样,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短暂的回到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其中唐努乌梁海将和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一起被新设立的库乌科唐镇抚使管辖,而黄成垿成为唐努乌梁海的第一任参赞,时间为1920年的12月21日。

05

而在北洋政府结束白党统治的同时,苏俄红军正在向西伯利亚进兵,不久唐努乌梁海边境的俄国城市毕伊斯克、喀什喀斥都被苏俄占领,困兽犹斗的白党和苏俄红军的交战,让唐努乌梁海的俄国边境地区的战争十分激烈。

随着白党被击败,苏俄红军表示要进攻唐努乌梁海,而此时在唐努乌梁海的驻军十分薄弱,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严式超多次要求北洋政府派兵,却毫无结果,“不得不借重土著,暂壮声威。”

问题是既无粮食也无军饷,人心早已涣散,不得已,严式超要求苏俄派人会晤,协商解决这里问题。

1921年5月17日,严式超和苏俄代表米努辛斯克会晤,严式超旗帜鲜明的表示,唐努乌梁海是中国领土,表示日后俄国人不得再往此地迁移,而已经居住在这里的俄国人则依旧居住,但需要照章纳税、接受北洋政府的保护与司法管辖。

唐努乌梁海人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也是在大义上的,但米努辛斯克表示了反对,否认北洋政府对唐努乌梁海有主权,企图恢复沙俄时代在唐努乌梁海的利益。

很显然,苏俄虽然刚刚成立,但却知道北洋政府边防上的薄弱,因而恃强提出大量无理要求,严式超在没有强大后盾情况下,不敢和俄国人争锋相对斗争,只能妥协表示:“只得以须俟请示中央库伦两方核办之说,推开时日,借作缓兵之计。”

至于苏联,才不管你请示不请示,直接任命了萨菲亚诺夫为乌梁海地方事务特派员,并于1920年9月决定立即在各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重建被战争摧毁的克木毕齐尔城,命名为“红色城”,然后在每个村庄建立学校,推行俄文教育。

而当地不是还有北洋政府的驻军吗?俄国人就打算利用苏联红军的力量武力对付驻军,甚至突袭驻军境地,让当地的局势愈发的紧张起来。

06

1921年2月3日,一位叫“血腥男爵”的俄国白匪分子恩琴带领匪军攻陷外蒙古首府库伦,而后派兵向西进攻乌科唐地区,并和叛变的察哈尔人组成的游缉队勾结在一起,对驻唐努乌梁海官员和军队发动攻击。

此次突袭导致唐努乌梁海参赞公署秘书长以下官员全部遇难,唐努乌梁海又沦陷于白党之手。

另一边,已经打赢内战的苏俄开始向四周输出革命,外蒙能也在其中,由牧民组成的蒙古人民党在苏俄的支持下,击退黄教和王公贵族的势力,宣布独立,成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至于旁边的唐努乌梁海呢?自然不会放过。

1921年夏天,苏联红军击溃了这里的白党势力,然后提议将唐努乌梁海纳入外蒙的统治,成为外蒙的一部分,但却没有真正实行,根据唐努乌梁海各旗代表会议决定,唐努乌梁海决定成立自治的政府,国名为“唐努图瓦共和国”,以克木必齐尔为都城,并且改名为克孜尔。

唐努图瓦共和国国旗(1921-1926)

很显然,同一年外蒙和唐努乌梁海都独立建国,这背后得有苏俄的影子。

而此时的国内呢?先是北伐后是军阀混战,根本无力关注这里,也让苏俄之后的苏联开始对唐努乌梁海进行苏维埃化进程。

07

1926年,“唐努图瓦共和国”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苏联开始进一步消除“唐努乌梁海”概念,比如学习苏联搞牧业集体化,以苏联文字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创立新的文字,且禁止蒙文的使用,并且推广俄式教育等等。

图瓦人民共和国国旗(1926-1930)

不过此时的“图瓦人民共和国”还没有被苏联兼并,那么是什么时候并入的呢?其实是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苏联和民国政府都是同盟国,大家一致对外,苏联还是表示克制,而且民国政府还被邀请参与开罗会议,和美国、英国平起平坐,让民国政府地位提升了不少,但谁知道1944年,民国在战场上遭遇了豫湘桂大溃败,这让美、英意识到民国政府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本来还想靠民国政府制衡一下苏联呢,现在得需求苏联对日出兵了。

图瓦人民共和国国旗(1939-1941)

既然有求于己,自然得狮子大开口。

1944年,在苏联的策划下,“图瓦人民共和国”经过集体“决议”,要求“并入”苏联,对于这个“请求”,苏联一口答应,但根据后来的行动,“图瓦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作为一个加盟国加入苏联,而是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的方式加入苏联。

图瓦人民共和国国旗(1943-1944)

但苏联和民国政府毕竟还是盟国,得注意一下,苏联没有公之于众,而是秘密执行。

此时的民国政府还不知道,碍于没有实力,只能选择地图开疆,此前还义正言辞要求苏联将两国边界按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设定的纪功碑划分,现在也不敢硬气了。

民国时期地图,唐努乌梁海位置标了出来

与从同时,苏联还和美国表示,想要出兵可以,外蒙必须从名义上也脱离民国的统治。

反正不是自己的土地,美国自然同意,消息传来,民国政府是一百个不乐意,但又害怕苏联支持中共,扭扭妮妮表示,外蒙独立需要经过外蒙全民公投,然后根据投票结果决定,苏联一口答应。

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订,但这份条约只是针对外蒙,至于唐努乌梁海问题,则没有任何提及。

1945年10月20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公投选择独立,民国政府呢?只能选择承认了。

而在外蒙公投期间,苏联公然宣布将“图瓦人民共和国”列为苏联的选区,不久驻苏大使傅秉常就知道了这件事,但外蒙都未能保全,这又能如何呢?因而未做任何表态,毕竟苏联还未宣布“图瓦人民共和国”并入苏联不是?

图瓦划入俄罗斯联邦的建制的文件

民国政府的鸵鸟思想很快求锤得锤,1948年3月17日,苏联正式对外宣布,唐努乌梁海所在的“图瓦人民共和国”成为苏联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且改名为“图瓦自治省”,这下子民国政府不能装鸵鸟了,向苏联抗议,但苏联始终没有答复。

08

新中国成立后,实际上是继承民国时期对唐努乌梁海问题上的主权主张的,但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在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里规定了日后边界划定,以尊重各自现有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1950年绘制的新中国地图

但随着中苏交恶,双方开始讨论边界问题,但只讨论了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边界线,签订的《中苏边界协定》里没有涉及唐努乌梁海问题,也让这个问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图瓦自治共和国也举行了全民公投,决定是否脱离俄罗斯联邦。

根据1994年4月17日的公投显示,有63.9%的选民支持独立,而后图瓦自治共和国宣布改名为图瓦共和国,按照公投结果,图瓦共和国法理上脱离了俄罗斯联邦,不过没有得到其他国际的承认,在国际社会看来,图瓦共和国还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而已。

今日的图瓦共和国

那新中国的态度呢?事实上从未正式承认唐努乌梁海的归属问题。

根据1972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国概况》里直接表示:“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

尽管1994年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但对于这个地方一直模糊处理,没有声讨,但也未正式的承认给予俄罗斯,唐努乌梁海的最终归属依旧有待讨论。

绍伊古就是图瓦人

如今的唐努乌梁海脱离故土已经过去了百余年了,也成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遥远的角落,甚至至今没有通铁路,过着贫穷而又落后的生活,但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却依旧保持之前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诉说着它曾经作为中国领土的故事。

图瓦共和国街头

参考文献:

樊明方:《唐努乌梁海历史资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樊明方:《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198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唐努乌梁海历史概述》

李毓澍:《唐努乌梁海佐领考》

《各国概况》,人民出版社,197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