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前默默无闻,60岁成一代军神

梨评历史 2025-04-25 21:53:07

大业十二年(616年),突厥骑兵再度寇边,隋炀帝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使,与马邑郡守王仁恭一起防备突厥的南侵。

得知消息的马邑郡丞李靖兴奋不已,等待多年,终于有机会可以建功立业了。

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放在当时,已经是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年纪,再不建功立业,这辈子算是完了。

李靖画像

说起来李靖的家世也不算差,出身陇西李氏,爷爷是北魏时期的殷州刺史李崇义,父亲是隋朝时期的赵郡太守李诠,至于舅舅更是不得了,是隋朝开国猛将韩擒虎。

都说外甥像舅,李靖从小就对排兵布阵感兴趣,这让韩擒虎非常惊奇,试探着和李靖谈军论武,不料这个外甥讲的头头是道,连连感叹:“可与之讨论孙吴之人,唯有李靖。”

不光韩擒虎称赞,就连杨素见了都直呼:“日后坐自己位置的,必然是李靖。”

可惜纵然背景深厚且身负奇才,青年时代的李靖却始终在隋朝当一个小透明。

自受到韩擒虎和杨素赏识以来,二十多年里,李靖的官职始终在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这些卑微的官职里徘徊。

眼看在下去,自己人生就蹉跎没了,就上书请求到边疆去,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这样,他来到了山西朔州边境当了马邑郡丞,也等到了许久的立功机会。

01

这边李靖摩拳擦掌,那边李渊却愁的要命,为啥?打不过呗。

事实上,自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在北巡途中被突厥骑兵困在雁门之后,隋朝对于突厥的防御体系事实上就已经瘫痪了。

马邑位置

当时突厥骑兵不仅围困雁门一月有余,更洗劫了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中的三十九座。

尽管隋炀帝侥幸逃过一劫,但此后的雁门郡,反隋势力遍布,李渊想要防御突厥,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朝廷圣旨又不能违抗,只能另想办法。

同年五月,数万突厥骑兵包围了太原,李渊兵力不足,只能学诸葛亮玩一招空城计。

突厥骑兵哪里知道这些道道,进入外城北门后发现没有一兵一卒,深怕有埋伏,果断从东门退出,没有进攻内城,这才保住了太原。

此事过后,李渊明白,必须得想办法和突厥和好,不然下次突厥兵临城下,自己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想到这里,李渊立即修书一封,送给突厥始毕可汗,称愿意和“突厥和亲”,更表示“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即以中原财富换取边境的安宁。

李渊

对于这份提议,突厥只对财富感兴趣,毕竟李渊又不是皇帝,凭什么听他的。

李渊想要和谈可以,必须向突厥称臣,李渊自是不乐意。

另一边李世民的看法不同,远的刘邦白登之围不说,近的杨坚都和突厥认怂过,向突厥称臣就称臣呗,反正就是权宜之计,一旁的刘文静、裴寂也附和,甚至还提出了造反计划,李渊沉默不语,表示同意。

02

另一边李靖看李渊迟迟不出兵,又看双方使者来往频繁,加上李渊暗地里招兵买马,立即得出一个惊人的判断:“这李渊,怕不是要造反!”

自己是大隋忠臣,岂能和反贼同流合污?趁李渊还未举事,他乔装打扮成囚徒偷偷溜出马邑,快马加鞭,试图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告密。

他本意是告密,谁知道居然躲过一劫。

原来李靖刚走,马邑鹰扬校尉刘武周就起兵反隋,杀死王仁恭,割据马邑自称天子,拿下楼烦郡后又和突厥勾结,企图借突厥的力量南下夺取中原。

如果此时的李靖还在马邑,要么跟着刘武周叛乱,要么不从而死。

尽管李靖一路狂奔,但到了长安的时候,天下已经彻底乱了,前往江都的路也彻底被堵塞,没办法,只能向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告之李渊的动向,且主动请缨带兵平叛。

隋末群雄

可惜啊,快五十了还名声未显的李靖在隋朝衮衮诸公眼里,和糟老头子没什么区别,直接被晾在一边。

而这一晾,就让隋朝失去了一次可能续命的机会。

困在长安的李靖出不去,又不能建功,急的团团转,另一边,已经起兵的李渊半年不到,就拿下了长安,李靖这个告密者毫无悬念的被抓住。

对于俘虏,而且是一个告密者,李渊自然不放过,壮志未酬的李靖不愿就这样死了,临行前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对于李渊而言,李靖不过无名小卒,杀他如杀一蚂蚁尔,但李靖的一番话,他又不得不考虑。

毕竟李靖这小子一句话暗藏好几个信息,即自己是”义兵“,和其他滥杀无辜的割据势力不一样,而且李靖认为,双方是“私怨”而非“公仇”,如果真的以私怨斩壮士,如何招揽民心?

关键是最后一句,李靖说自己是“壮士”,想要成大事,自然得靠各路壮士,相当于临死前还推销一把。

另一边李世民也认为李靖这个人有意思,就劝父亲放了算了,李渊顺势就坡下驴放了李靖,让他担任李世民的护卫。

03

原以为跟着李世民可以建功立业,可李世民灭薛举薛仁杲、平刘武周宋金刚的时候基本没李靖这个护卫什么事,也一直没有上阵露脸,可愁死他了。

李靖安慰自己,天下没有平定,总归有仗大的。

果然,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带着李靖征战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双方在虎牢对峙。

虎牢之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22岁的李世民以一敌二,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结束了隋末以来的三个政权鼎力的割据,也让唐政权基本统一北方。

可惜这场注定要记载史册的大战和李靖没啥事,原来虎牢大战前,盘踞在江陵的萧铣蠢蠢欲动,打算拿下李渊的宜昌和巴蜀地盘。

萧铣势力

萧铣的五世祖是梁武帝萧衍,祖父是梁宣帝萧詧,萧家长期占据将领,这些年默默耕耘,已经控制了西到三峡、南到交趾、北到汉水的庞大地盘,是隋末割据势力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割据力量。

萧詧此番起兵正是浑水摸鱼,趁李世民最为吃紧的时候出兵,意图恢复梁朝荣光。

萧铣兵锋正盛,无奈之下,李渊派李靖前往夔州,和李孝恭一起防备萧铣,就这样,李靖错过了一场泼天的战功。

错过就错过吧,拿下萧铣也算灭了一个割据势力,功劳也不小。

谁知道李靖费了牛劲辗转到达宜昌时却被小心眼的李渊以拖延为由,下令斩首。

原来李渊一直耿耿于怀此前李靖的告密,又看见李靖迟迟未能拿萧铣,打算处死算了。

关键时刻,峡州刺史许绍如实上奏,百般求情,这才让李靖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这一年,李靖虚岁已经五十岁了,好不容易等到来之不易的真正领军作战的机会,这是他唯一的机遇,再不抓住,恐怕就真没机会了。

刚下断头台,蛮人首领冉肇率众侵犯夔州,李孝恭觉得蛮人不过如此,脑子一热带兵冲锋,结果却吃了一个大亏。

趁蛮兵大胜轻敌,可夜袭其营寨

李靖得知前线局势后,立即献出一计:“趁蛮兵大胜轻敌,可夜袭其营寨。”

为保证计策顺利施行,他特地挑选了八百名精锐骑兵,趁着夜色对蛮兵发起突袭,刚刚大胜的冉肇想破脑袋也没想到唐军居然会在战败后立即突袭,被打懵后立即带着亲兵夺路而逃。

李靖既然要大胜,怎么可能简单突袭呢?早就在冉肇逃亡路线埋伏伏兵,就等着冉肇过来。

此战唐军阵斩肇则,俘虏的五千多名蛮兵,取得了开门后。

捷报传到长安,李渊逢人便夸自己的识人之明:“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仿佛忘了之前想要砍李靖脑袋的事情,还“大度”表示:“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既然“忘了”,为何还要特地说自己“忘了”呢?很明显,李渊暗示之前的事情咱不计较了,我要砍你脑袋的事情你也别往心里去,好好打萧铣,赢了给封赏。

老油条的李靖岂能听不出李渊的弦外音?当即送上《攻灭萧铣十策》。

有了李靖的投名状,李渊加封李靖为行军总管兼行军长史,让他放手一搏,尽管他上面还有一个夔州总管李孝恭,但李孝恭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真正谋划和出兵的都是李靖。

04

想要灭萧铣,自然得稳定后方的蛮兵。

李靖一个巴掌后立即给了一个甜枣,让巴蜀蛮族子弟前往夔州做官,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当人质以稳住局面。

没了后顾之忧的李靖在巴蜀广造舰船、厉兵秣马,等候出兵的机会。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准备好的李靖兵分四路,一齐杀向江陵,谁知道少雨的秋季居然连连暴雨、江水猛涨,不少将士提出等水位下降后再顺流东进。

灭萧铣

但李靖力排众议,认为唐军上下有如此看法,萧铣那边也必然认为唐军不会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冒险出兵,正好可以打个措手不及。

果然,毫无防备萧铣瞬间丢了荆门和宜都两大重镇。

初战得胜,李孝恭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李靖却劝莫慌莫慌,穷寇莫追,李孝恭不听,想要直捣黄龙却被反杀。

恰在这时,李靖又玩了一次帽子戏法,趁萧铣大军趁胜劫掠的时候发动突袭,一战“获其舟舰四百余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再次大胜。

俘获的战舰正好弥补唐军战舰的不足,谁知道李靖下令,将缴获的战舰全部散弃,任其顺流漂走。

不少将领有些疑惑了,好好的战舰,说丢就丢,简直就是败家子。

可李靖不慌不忙,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原来李靖认为唐军是孤军深入,一旦萧铣援军前来救援,唐军必然腹背受敌,如今将他们的战舰顺流而下,其余援军必然认为江陵以破,便不敢轻易出兵,等他们侦查了解情况后,江陵已经是我们的了。

果然不出李靖预料,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本来打算救援江陵的,看到残破的战舰,以为江陵已经破了,直接跑到李孝恭营中投降。

至于萧铣,左等右等,就是看不到援军,城内现在又难以抵抗,走头无路之下,只能开门投降。

从正式出兵到灭萧铣,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五十岁的李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渊直呼捡到宝了,当即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至于李靖,此时正忙着安抚岭南,顺便击溃了反叛的辅公祏,稳定了大唐江南的局势,一时间“远近悦服”。

05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基本一统中原了,而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斗争已经搞的人尽皆知,双方都在争取大臣的支持,作为李世民的旧识,李世民自然得争取李靖的支持。

只是对于李靖来说,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管太子上位还是秦王上位,都得仰仗自己开疆拓土,因而没必要现在冒险站队。

李世民

人生如此精彩,岂能靠赌一条路?

万一站队失败,自己怕不是又要再一次上刑场,已经去过两次的他说什么也不要去第三次了。

尽管最后李世民取得了胜利,但李靖却彻底失去了成为李世民心腹的可能。

在李世民登基后的封赏里,李靖只获封四百户,要知道曾经是自己麾下的李勣都有九百户。

除了封赏大打折扣外,李靖还被调往朝廷中枢担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职位,算是雪藏了起来。

但对于李靖而言,即便李世民不信任自己,但终究要派自己上战场的,毕竟李世民七月初九登基,七月二十八颉利可汗就带着十几万精锐骑兵进犯泾州,逼着李世民冒险单骑过渭水便桥,这口气,心高气傲的李世民绝对不会忍。

贞观三年局势,图源:史图馆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蛰伏三年的李世民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和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次年正月,趁着朔风凛冽,李靖直接带着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直扑突厥大本营恶阳岭(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这一年,李靖虚岁六十岁,靠闪击战加离间计,俘获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成功攻破破突厥王庭。

颉利可汗虽逃走,但意外俘获在这里避难多年的隋炀帝皇后萧皇后和前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

事后颉利可汗惊慌不已,膝盖一软,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大唐请罪,李世民见好就收,派人去宣慰一番。

按照颉利可汗的想法,自己已经低头了,大唐刚刚立国不久,必定见好就收,等自己喘息之后再卷土重来。

谁知李靖不讲武德,果断把握住颉利可汗最松懈的战略良机,派大将苏定方突袭牙帐、李勣截断他们退路、李道宗咬住追击,最终将颉利可汗生擒。

一战灭东突厥

此战唐军阵斩万余人,俘敌十几万,缴获牛羊无数,堪称大唐立国以来对外最大的战绩,堪比当年霍去病击溃匈奴王庭,甚至战绩远高于霍去病。

当年白登之围到霍去病击溃匈奴,相隔近八十年,而李世民渭水之盟到俘虏颉利可汗,仅仅过了四年,在游牧民族全盛时期灭国俘虏首领的,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此,李靖一战封神

至此,李靖一战封神,成为和韩信一样的军事天才,韩信是“兵仙”,那李靖就是“军神”。

06

大唐一雪前耻,被突厥戏弄过的李渊下令在凌烟阁设宴为李靖众将庆功,酒过三巡,李渊亲自弹奏,李世民当场跳舞,君臣尽兴,只有李靖知道,自己应当蛰伏起来。

李靖画像;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的岁月,李靖被提拔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大唐的副宰相。

尽管位极人臣,但李靖在朝廷上只是当泥塑一般,从不发表任何意见,甚至以脚病为由上书请辞,李世民盛赞他“识大体”,勉励的一番,回头就赏赐一根灵寿木手杖,暗示他好好养病,没事别出来晃悠。

从渴望建功立业,到深居简出,李靖算是完成了内心的一次蜕变和进阶。

到了六十岁后,他似乎想起来有些事情还没办,闭门谢客后,奋笔疾书,将自己一生的军事思想汇集成书,留给后辈学习。

往后的岁月,李靖都在潜心著述,大都是自己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思想,如《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霸国箴》等等,直到被李世民征召讨伐吐谷浑。

流传于世的只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和征讨突厥一样,李靖来去如风,仅仅四个月,就端掉了吐谷浑大汗牙帐。

这一战史书未记载详细,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找到敌人的,用了什么计策的,只知道他神乎其技地把人灭了,更给和他一起出阵的侯君集上了一道如何出奇兵的课。

拿下吐谷浑

得胜而归后,李靖既没有加官进爵亦没有增加食邑,原来战后他居然被诬告“谋反”,虽然经过李世民调查后是子虚乌有,但该有的赏赐还没有,李靖也非常识趣的再次“脚痛”,回家养病去了。

甚至比以往更加激进,“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算是彻底隐居于大唐闹市里。

两年后,李世民“想”起了李靖的功劳,封他为卫国公,给了这个老臣应有的待遇。

只是晚年的李靖,平静得仿佛不像一个“活人”,贞观后期的风风雨雨,似乎和他无关,唯一的历史记录,就是李世民亲征辽东的一次上门。

此后,史书最后一次记录他,是他的去世,如此平淡,或许和他此时没有太多的世俗的欲望有关。

爱情有了(红拂女)、事业有了(连灭两国)、立言也有了(兵书),立德立功立言全实现,这辈子早已圆满了,还祈求什么呢?

李靖和红拂女

贞观二十三年(648年)五月十八日,李靖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一个出生入死、战无不胜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他的善终和长寿,离不开他晚年的豁达和平静。

作为大唐唯一一个全能、战绩过硬且几乎看不到军事上的缺点的名将,李靖这一生实在是传奇,传奇到后人根本不相信他是一个普通人。

上元元年(760年),李靖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和韩信、白起、孙武、吴起等名将同列,这还算正常的崇拜。

但到了五代时期,李靖先封为“灵显王”,后一路神化,被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成为道家正神。

《太平广记》记载,卫国公李靖曾代龙王行雨而致灾,而在《云笈七签》中,则认为李靖能够战无不胜,用的就是九天玄女赐予的战法。

此后关于李靖为神的传说故事不断,最终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彻底成为手握托塔的降魔大元帅李天王。

降魔大元帅李天王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李靖的不凡。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