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来,没人信,唐德宗因被讨债,差点亡国

梨评历史 2025-04-17 18:52:34

建中四年(783年)的九月,虽然是深秋,但今年冬天来的似乎比之前更早一些,尽管宫内的炭火早已烧起,但唐德宗的心和外面的天气一样糟糕。

为啥?还不是削藩没钱闹的。

唐德宗(唐国强饰演),图源:《舞乐传奇》

自肃宗以来,几代天子都想削藩,奈何肃宗在位时间太短,只搞出了一个中央军(神策军)的雏形,代宗倒是积累了实力,奈何先遇到仆固怀恩接连反叛,后被吐蕃大军攻下长安,差点亡国,不得不忍下削藩之心,一心攒钱,留给唐德宗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局。

01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按照规定,地方节度使去世理应由朝廷派遣新的官员就任,但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却想世袭罔替,上书朝廷,要求继任成德节度使的位置。

而一旁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也想探探朝廷的口风,不嫌事大的上书替李惟岳说话。

节度使世袭罔替?这是走裂土封王的道路,是个天子都不会答应,果然,唐德宗毫不犹豫的拒绝他们的请求。

至于李惟岳,眼看成德节度使做不成了,索性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节度使这几个藩镇一起叛乱,想要靠武力获得朝廷的认可,朝廷迎来一次削藩的窗口。

河朔三镇

只是唐德宗有心削藩,奈何神策军战斗力成谜,机智的唐德宗打算让藩镇打藩镇的计策,封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南平郡王,让他出兵讨伐,目的自然是让藩镇狗咬狗,自己好坐翁渔利。

得到朝廷的任命后,李希烈二话不说,直接出兵讨伐。

在其他藩镇看来,李希烈对大唐那叫一个忠心,问题是李希烈真的是大唐忠臣吗?根本不是,他出兵就是为了扩大地盘,不然,一个南平郡王的空衔就让自己出兵,未免有些太儿戏了。

淮西军是出了名的悍勇,仅仅几个月,就逼的走投无路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自杀。

趁着大胜,李希烈上书将原山南东道所在襄州纳入淮西范围,遭到唐德宗的拒绝,不仅如此,唐德宗还任命新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合着李希烈忙乎了大半天,好处都被朝廷得了,气的李希烈直接纵容部下劫掠,留给朝廷一座空城。

另一边同样被忽悠朱滔亦是如此。

朱滔是幽州节度留后,李惟岳反后,唐德宗许诺他为新的幽州节度使,本着扩大地盘的目的,朱滔在束鹿县大破李惟岳,进而兵围深州。

建中削藩

围困深州前,朱滔上书唐德宗,提出拿下深州后,将深州纳入幽州节度使范围,同样也遭到唐德宗的拒绝。对于朱滔而言,既然拿不下深州,索性拿点钱,要求朝廷赏赐恒定七州的赋税当军饷,又遭拒绝,事后仅仅将他这个幽州节度留后转正而已,朱滔的怨恨可想而知。

02

山南东道被拿下,唐德宗还在为自己以藩制藩的手段沾沾自喜,眼看李惟岳和田悦被困撑不住了,就拿淄青节度使的头衔来换李希烈的再度出兵。

李希烈吃了一次亏,不想在当冤大头了,不仅不出兵,反而和叛军私下勾结,谋求更多利益。

与此同时,倒向朝廷的李惟岳部将王武俊也不满朝廷的赏赐,原以为杀死李惟岳拿下首功可以得到节度使的职位,结果仅仅是恒州刺史而已,在田悦的暗中唆使下,他于建中三年(782年)和朱滔和李希烈一起反叛,四人称王的同时还且劝李希烈称帝,意图与朝廷分庭抗礼。

建中四年(782年)的局势

这么一来,唐德宗不仅削藩失败,还让藩镇之乱愈演愈烈。

尤其是淮西战场上,唐德宗此前任命宰相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副招讨使,让他们指挥前线的唐军,结果李勉指挥不当,中了李希烈的埋伏,包括神策军、朔方军、河东军在内的几路大军损兵折将。

几番败仗下来,朝廷已经已经没有兵力派上前线了,想要镇压,还得征调其他兵马,除此之外,还有军饷,连年征战,天下人则被征税之事愁苦无措。

朝廷苦,百姓更苦。

因而在建中四年(783年)冬天的这个时间点,唐德宗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是放弃妥协安抚还是继续征讨?妥协意味着前几年的削藩成果付之东流,继续征讨说不定继续失败,局势还不如现在,最终唐德宗打算咬咬牙坚持一下,下令让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泾原军前往襄州。

事实上之前已经派了一批泾原军前去前线了,这次征调属于动了家底出关增援。

03

泾原军和之前的边兵出征一样,要先去长安,然后前往关东。

十月初二日,气候已经入冬了,天气寒冷也就罢了,偏偏还下着刺骨的冬雨,而为了按时到达前线,泾原军又不得不冒雨前行,到达长安城下的时候已经又饥又冷,急需休息和吃食。

大军出征,犒劳少不了

按照此前的经验,边兵前往关东途经长安的时候,朝廷往往都会丰厚款待和赏赐,振奋一下士气,毕竟皇帝也不能饿差兵啊,随后才前往关东,因而泾原军也满怀期待的可以和往常一样,在长安受到朝廷丰厚的犒赏。

然而京兆尹王翔给泾原军吃的是什么呢?仅仅是难以下咽的粗饭和菜饼。

要知道大唐出征前的伙食标准是酒一人二升、牛肉带羊肉一人二斤、白米一人五合、薄饼一人两个、馒头一人一枚、蒸饼一人一枚,到了天子脚下,不仅肉都没有,甚至吃的还是粗饭和菜饼。

至于犒赏呢?对不起,也没有,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为了共度时艰,朝廷宣布取消了劳军犒赏,说白了,就是年终奖没了。

这下子泾原军算是彻底愤怒了。

众所周知,边兵的日子是最为艰苦的,而泾原军是安西北庭的边兵,安史之乱后被征调入关平叛,干的都是先锋这种苦活累活,甚至在关键大战的时候用命顶上去,参与大战无数,待遇却是吊车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后被安置在泾州,成为防备吐蕃最前线的边军,但泾州这里条件太差,养不了人,只能划分河南的郑州和颖州给泾原军用来保障后勤,如此待遇,泾原军属实是过的苦哈哈。

如今再度被征调前线,朝廷却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打发他们,一视同仁也就算了,但当初神策军出征关东的时候,朝廷可是花了大把钱犒劳的。

本来神策军的给养就三倍于其他军队,而且大赦的时候也被犒劳,待遇好的没边,而朝廷此前为了犒劳神策军居然拖欠地方军军饷半年。

难道神策军是朝廷亲儿子,泾原军就是叫花子?

愤怒的泾原军士卒直接踢翻了送来的粗饭和菜饼,大声抱怨:“吾辈弃父母妻子,将死于难,而食不得饱,安能以革命捍白刃耶?”

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

另一边则有些士卒附和:“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

眼看士卒要哗变,姚令言出言安抚,说朝廷没有说不赏,只是要到了洛阳之后再说:“比约东都有厚赏,儿郎勿草草,此非求活之良图也!”

问题是泾原军冒着严寒风雨而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不愿意等了,决定自己拿,朝廷看安抚不了,开始像挤牙膏一样吝啬,先是每人给两匹绢,但都这个时候了,两匹绢打发要饭的呢?直接射死犒赏的使者,然后穿上盔甲,裹挟姚令言,直奔通化门,到了通化门意味着既要进城了。

04

这个时候唐德宗已经有些慌了,立即命人取金帛二十车赐之,试图安抚。

至于百姓,看到城外大军居然要入城,人心惶惶,而此时的泾原军反而安抚争取人心:“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

咱进城是和皇帝讨说法,拿点钱,不偷你们的不抢你们的,放心好了。

有了这个承诺,长安百姓慌乱的心稳定下去了,甚至一部分上街看热闹,跟着泾原军前往皇宫。

得知安抚失败,唐德宗震惊异常,毕竟为了平叛,神策军都被调往关东了,长安城已经没有足够的防御兵力了,无法阻挡哗变的泾原军,好在还有一些禁军在长安调动,唐德宗立马下令禁军火速勤王,可惜等了许久,任是一个禁军没来。

中晚唐藩镇

原来禁军将领看到在士卒哗变,选择作壁上观,更何况他们中饱私囊,空额严重,实际上根本没有唐德宗想象的有那么多神策军还在长安。

如今唐德宗已经顾不得其他了,毕竟泾原军已经快要进入大明宫了,在一帮宦官的带领下,唐德宗和前几位皇帝一样,再度逃出长安城,来到了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停留,毕竟再往西就是凤翔边境了。

至于泾原军,则忙着劫掠国库。

此前征调泾原军出征一点事都没有,为什么这次闹这么大动静?可见“泾原兵变”就是唐德宗抠抠搜搜搞出来的。

这相当于后世公司说要发年终奖,大家满怀期待等着,结果却发了一箱烂苹果(粗米饭和土菜饼),员工恼怒之下直接砸了老板的办公室(冲进国库和大明宫)。

烂苹果虽然是导火索,但真正点燃他们怒火的其实是几年没有涨的年薪以及拖欠几个月没法的工资(泾原军被拖欠半年军饷),而老板的侄子亲戚(神策军),则拿着丰厚的年终奖喜滋滋的出国旅游还发朋友圈。

部门主管(姚令言)不仅不替大家说话,还打算画大饼替老板安抚,说来年就发年终奖涨工资(比约东都有厚赏),更让员工生气的是老板的保险箱里都是存款和存折(国库里装钱的麻袋都发霉了),公司楼下停了好几辆老板的豪车(皇室马厩养着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而老板养的宠物狗天天吃战斧牛排(汗血宝马每天吃的饲料顶十个士兵伙食),这能不炸?

劫掠国库后,泾原军又洗劫了唐德宗的私库,把蜀锦珠宝全搬空,只是狂欢过后就是慌乱,毕竟他们这个行为说白了和造反没什么区别,万一唐德宗命人镇压他们,他们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办呢?也学河朔三镇反叛呗。

唐德宗画像

正好凤翔节度使朱泚因兄弟朱涛叛乱而被唐德宗猜忌,如今正软禁在长安,不如请他出山带大家谋取富贵,就这样朱泚再次回归泾原军。

此时的朱泚还算低调,对外宣称还是太尉,但看到富丽堂皇的大明宫后想了一夜,想搞把大的,但又怕实力不足,恰好李忠臣和张光晟来投奔他,而泾原大将张廷芝又带着三千的溃兵投奔自己,近万大军,富贵唾手可得。

05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除掉在奉天的唐德宗,为此他派泾原兵马使韩旻率领三千骑兵前往奉天,对外宣称是要迎唐德宗回长安,实则是趁机除掉唐德宗好称帝。

而在此期间,朱泚招揽人手,为称帝做准备,其中就有原安西北庭的老人,原泾原节度使段秀实。

如今段秀实早已剥夺兵权,入京担任司农卿这种没啥实权的官职。

按照朱泚的想法,段秀实被唐德宗剥夺兵权,又是泾原军老人,必然对朝廷心怀怨恨,打算招揽麾下,可惜段秀实却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为所动,而且得知朱泚居然派人借迎接名义出兵,心下大惊,打算盗用姚令言的印符让韩旻退兵。

可惜未能盗回印符,只能先用自己的司农卿印符替代盖印。

韩旻果然上当撤军,而段秀实也明白,一旦韩旻回来,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就打算议事的时候用象牙朝笏砸死朱泚,可惜失败了。

朱泚后来改国号为“汉”

至于朱泚,准备一番后于十月八日称帝,立国号为“秦”,改元“应天”,称帝次日则亲率大军围攻奉天,而现在的奉天县人少城小,实在难以抵挡,要不是李怀光带着朔方军回援关中,唐德宗怕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个被叛军抓住的大唐天子了。

当初唐玄宗跑路还有太子李亨收拾残局,但唐德宗这一跑,直接导致长安沦陷半年,叛军都占据长安称帝立国了,要不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来收拾乱军,大唐直接结束,可以说这是大唐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了。

只是李怀光好不容易救了他,又被他逼反,能把勤王军逼反,唐德宗的操作可见一斑,而且李怀光作为勤王军,叛变的时候又和朱泚勾结,打算里应外合,要不是李晟力挽狂澜,唐德宗这次怕是真的逃不过去了。

李晟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唐德宗的要钱不要命。

而事后唐德宗彻底不再信任神策军武将,让宦官掌握军队,但又造成了日后宦官掌权废立天子的闹剧。

长安附近一场兵变,就像心梗一样,而泾原兵掀开的不是大唐皇宫,而是唐王朝华丽的袍服下爬满虱子的真实躯体。

参考文献: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中华书局,1956年

【五代】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唐】苏冕:《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彭铁翔:《唐代建中时期的"泾原兵变"性质考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

张国刚:《唐德宗削藩与泾原兵变》,《月读》,2018年

王效锋:《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