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派三路大军,将燕国都城幽州围的跟铁桶般。
眼看就要破城,燕国皇帝刘守光在幽州城上像乞丐一样哀求李存勖,企图活命。
看刘守光如小丑一般表演,李存勖还是真动了点恻隐之心,答应刘守光,只要他肯出城投降就可以免死,刘守光刚要答应,身边大将刘小喜站出来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愿率众将誓死保卫主公。
刘守光看军心可用,自然不想去当俘虏,就打消了出城投降的念头。
可当晚,这位大燕忠臣就翻墙投靠了李存勖,将幽州城内所有情况都透露给李存勖,并喊内应打开了城门。

李存勖
次日一早,整个幽州城头都飘起了晋王的大旗,这个时候刘守光才明白刘小喜背主投降,虽然恼怒,但眼下最重要的是逃命,可刘守光又不熟悉路,逃亡路上居然迷路,没几天就被李存勖擒住了。
被俘后的刘守光跪地哭诉,请李存勖饶自己一命,终归于事无补,哭诉换来的是身首异处。
伴随他的死亡,国祚不到两年的大燕国也烟消云散。
但别看燕国存在时间短,但论残暴程度,连五代第一狠人朱温都要直呼内行,毕竟朱温再残暴,他的后梁可没想燕国一样,被后世冠以“桀”名,用暴君之名冠以国名,可想而知,刘守光的“桀燕”是多么残暴。
01事实上,桀燕从立国之初,就显现出其暴虐的底色。
桀燕的奠基人是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原是卢龙节度使李可举部下将领,被安排戍边防守契丹人。

唐末藩镇,卢龙位于东北方向
燕赵地界,自安史之乱以后就成为半独立的藩镇势力,由于长期脱离朝廷的控制范围,在利益趋势下,毫无道义礼法,人人都是吕布,下克上的背刺成为家常便饭。
景福二年(893年),时任卢龙节度使的李匡威好色无度,出征前,看弟媳漂亮,居然酒后奸淫了弟媳,遭到弟弟李匡筹忌恨,趁着老哥出征,直接背刺占据幽州,自称卢龙留后,甚至出兵讨伐李匡威,李匡威兵败而逃。
而当时在蔚州戍边的刘仁恭看到幽州易主后,立刻动了歪心思,借蔚州守军没有及时换防调休为由,挑动士卒和他一起谋反,攻打幽州。
但他人菜瘾大,被李匡筹击败,走投无路之际,他只好去河东投靠李克用,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对于刘仁恭的投奔,大善人李克用非常开心,给钱给官,日子远比在卢龙下过的好,但升米恩斗米仇,刘仁恭是真心投靠吗?非也,他只是想借助李克用的兵力夺下卢龙而已。

刘仁恭
只是他一个刚刚投靠过来的小卒根本见不到李克用的面,更不用说劝李克用出兵了,圆滑钻营的刘仁恭经过多方观察和打听,发现李克用非常信任大将盖寓,就极尽所能巴结盖寓,通过盖寓来劝李克用出兵卢龙。
对于李克用而言,目前最大的对手就是在河南的朱温,要说真的拿下河北地区,利用河北巨大的物资和人力去限制朱温发展的势头倒也不错,就听了盖寓的劝说,费了好大力气拿下了幽州,赶走了李匡筹。
拿下幽州后,刘仁恭又趁机进言,说自己熟悉幽州,可以帮助李克用管理好幽州,李克用还真信了,上表朝廷,任命刘仁恭为新的卢龙节度使。
02跟着李克用,刘仁恭算是一步登天了,但刘仁恭志不在此,他想要独霸整个幽州。

刘仁恭志不在此,他想要独霸整个幽州
原来幽州豪强高思继兄弟勇敢善战,深受李克用欣赏,被其委以重任管理幽州治安,由于河东进入幽州后军纪败坏,高思继兄弟有铁面无私处死很多违法乱纪的河东乱军,引起李克用的不满。
刘仁恭趁机进谗,说这二人意图造反,李克用果然上当,下令处死高思继兄弟,而后为了收买幽州人心,刘仁恭猫哭耗子假慈悲,将高思继兄弟的儿子们都任命为自己的部将,成功坐稳位置。
拿下幽州后,刘仁恭开始谋划自立。
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攻打魏州,征调幽州兵马,刘仁恭以防备契丹为由没有出兵;
乾宁四年(897年),李克用再次向刘仁恭征兵,刘仁恭依旧不动,不仅撕毁李克用亲笔书信,甚至破口大骂,扣留使者不说,还以厚利引诱李克用麾下的军官,成功策反了大量李克用的部下。
到了这个地步,李克用才明白,自己上了刘仁恭这老小子的当了,怒急攻心,当即出兵幽州。
或许被刘仁恭刺激太深,出征期间,李克用喝了不少酒麻痹自己又轻敌冒进,不小心中了幽州军伏击圈,差点打了个全军覆没,大胜之后的刘仁恭至此摆脱河东控制,也刺激了他的野心。
他已经不满足幽州一地,他要独霸整个河北,进而称霸中原。

刘仁恭势力范围
而在东征西讨中,他残暴的本性暴露无遗,拿下贝州后下令屠城,然后将尸体投到永济渠里以此恐吓其他各地民众,迫使他们放弃抵抗。
可残暴的做法,不仅没能恐吓住,反而激起河北各镇的激烈反抗。
另一边,李克用大败后又连续遭到朱温打击,更有手下李罕之带潞州投降朱温的悲剧。
此时刘仁恭要有点大局观,就该支援李克用,避免朱温壮大,也避免李克用真崩盘后的唇亡齿寒。
但满脑子就是称霸的刘仁恭却趁机拿下沧州,坐看朱温将李克用赶回了太行山,至此,朱温在河北持续扩张,奠定问鼎天下的优势。
拿下沧州后,刘仁恭自以为谋略无双,故伎重演再度出兵南下,却被朱温和魏博联军打得个大败,连克刘仁恭全境,兵围幽州。
败亡之际,刘仁恭全城备战,为了怕士兵逃亡,他就在士兵身上刻“定霸都”二字,打算和朱温决一死战,结果又是大败,差点全军覆没。
到了这个时候,他算是被朱温打服了,以极其谦卑的姿态写信给朱温,希望双方罢兵,要不是朱温碰上大雨粮草补给困难,还真不愿意罢兵。
逃过一劫的刘仁恭算是看清了自己,也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享乐起来。
03为了能长久的享乐,刘仁恭下令在幽州北面大安山修建一座行宫,然后将搜刮出来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这里。

今日大安山(地处北京房山区与门头沟区的接壤地带)
有了钱财之后还不忘搜罗美女,派士卒四处强抢民女充斥他的后宫。
钱有了,美女有了,剩下的就是长生了,为此,他把境内所有的道士找来为他研究长生不老的仙丹。
而为了获得大量钱财,他玩起了垄断,禁止境内私人茶商卖茶,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官茶,要是真茶叶也就算了,关键他的茶都是用树叶制作成的,强令百姓买卖以谋取财富。
建行宫、炼丹、维持奢侈生活都要大量的钱财的,就算河北再富有,也经不起刘仁恭的刮地皮一样的搜刮,机智的刘仁恭下令,收缴境内所有的金属货币,取而代之的是用粘土做钱币用于交易。

黏土做货币,亏刘仁恭想的出来
钱币收缴后,偷偷命人藏了起来,事后又将修建藏宝地的工人全部处死,就是避免自己的财富暴露。
就在刘仁恭醉生梦死的时候,内部又爆发了一次下克上。
04此前说了,安史之乱后,长达百年的下克上传统一直一脉相承,就连李匡威毫不在意奸淫弟媳的风俗也传承了下来,而这次行动的,就是刘仁恭的宝贝儿子刘守光。
和父亲一样,刘守光也好色无度。
但境内美女都被父亲搜刮没了,他就将目光瞄准了父亲的后宫,尤其是父亲最爱的宠妾罗氏。
某日刘守光趁着父亲不在,直接睡了罗氏,刘仁恭得知后,差点气死,怒打了刘守光一番,然后赶了出去,断了父子关系。

刘守光也是好色无度的人
虽自己有错在先,但刘守光拒不承认,反而认为老头故意让自己难堪,就打算夺了父亲的位置。
开平元年(907年),刚刚篡位的朱温派大将李思安再攻幽州,刘仁恭正在后宫享乐,城中一点防备没有,差点被突袭的李思安拿下,要不是儿子刘守光带着亲兵驰援,刘仁恭怕不是要交代在幽州了。
李思安看拿不下幽州,索性退兵,幽州之围得解。
事后刘仁恭对儿子大加赞赏,认为这儿子虽然好色,给自己戴了绿帽,但关键时刻救命,自己就原谅他了。
谁知道刘守光一不做二不休,派麾下将领李小喜和元行钦兵围大安山行宫,软禁了老父亲,又杀死里不日不满自己的大臣和将领,完成了幽州百年子克父、下克上的传统,成了幽州新的掌权人。
而刘守光的哥哥刘守文得知弟弟居然囚禁了老父亲,甚至夺取了幽州大权,愤怒不已,召集部队进攻弟弟。
但刘守文是义昌节度使,辖地靠近朱温势力范围,害怕自己出兵后朱温偷袭自己后方。
事实上,朱温得知刘守文出兵后立马威胁要打义昌,刘守文无奈,将儿子送给朱温当人质,又送给朱温大量财物换来和平。

兄弟对峙
说实话,朱温虽然很想出兵,但兄弟内讧乐见其成,等他们打的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兵也不迟,就同意了。
刘守文虽然没了后顾之忧,但不管是兵力还是战斗力,都远远不如弟弟的,接连败仗后,他打算寻求契丹人的援助。
而契丹人正缺南下的机会,立即派兵四万,打算浑水摸鱼,成功击败了刘守光。
此时志得意满的刘守文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在两军交战的阵前大呼:“毋杀吾弟”,做足了戏。
谁知道这场戏没演完,刘守光身边大将元行钦一马冲出,在阵前活捉了刘守文,迅速扭转了局势。
而后刘守光一路反推到刘守文的老巢沧州,镇守沧州的守将孙鹤不愿投降,带着全城百姓坚守了一年,以至于到了最后,被迫易子而食。
眼看守不下去,孙鹤开城投降,泄愤的刘守光杀死了所有抵抗者,包括哥哥一家,除了孙鹤,毕竟孙鹤能在孤立无援下守城这么久,足见忠心。
击败老哥后,刘守光损失坐稳了位置,但他和父亲一样,只想在自己的一一亩三分地快活。
志得意满的他比父亲还要荒淫和残暴,而为了掠夺财富和震慑百姓,刘守光开始研究酷刑,意图靠酷刑威慑百姓。
比如他制造了一个铁笼,将犯人囚禁于中,在四处点火,慢慢烤死犯人,又比如他制造了一个铁刷子,用来刷犯人的脸和身上的皮肉,称之为“劀剔”。
而““劀剔”,只是他发明的各种酷刑里的其中一个罢了,可见当时百姓日子过得是如何凄惨,好多百姓不堪忍受,纷纷逃离。
对于这个残暴的掌权人,朱温都有些感叹,既然刘守光目光短浅,就让他继续享乐作死好了,等击败河东后,再拿下刘守光。
开平三年(909年),朱温封其为燕王。
05开平四年(910年),魏州节度使罗绍威病逝,朱温借这个机会出兵,打算拿下整个河北,甚至连亲女婿镇州节度使王镕的地盘也不放过。
王镕虽然是朱温女婿,但不代表他不想当土皇帝,奈何朱温势大,自己无力抵抗,就给刘守光和李存勖写信求援。

北方诸镇
孙鹤得知后,当即上书刘守光,认为立即出兵,共同抵抗朱温,凭借势大,可以成为盟主,借这个机会拿下河北,进而进军中原。
而忙于打猎的刘守光认为,与其主动出兵,不如坐山观虎斗。
孙鹤认为不妥,毕竟河北各镇力量薄弱,不足以抵抗朱温,一旦作壁上观,成德、义武被拿下后,下一个就是幽州,所以最好出兵。
可刘守光一门心思享乐,根本不敢出兵,让孙鹤大失所望。
另一边,李存勖接到消息后,立马出兵和王镕等人汇合,在柏乡一战,击溃朱温精锐大军,后凭借军威,成为河北各镇领头人。
至于刘守光,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甚至不满足燕王的称号,想要更进一步,成为皇帝。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打算称帝,孙鹤坚决反对,却被刘守光活活剐死,然后剁成了肉酱。

桀燕疆域
孙鹤算是刘守光麾下最为忠心的臣子了,连他都遭受暴刑,其他人哪里还敢说话?事后,刘守光还写信给李存勖,让李存勖联合北方诸藩尊自己为北方盟主。
看到这封信,李存勖差点笑了出来,而后不久,就敏锐察觉到这是枪打出头鸟光的机会。
不久,李存勖联合河北诸镇,祝贺刘守光为“尚父”,刘守光一看,连李存勖都臣服自己,还有什么人能够阻挡自己称帝?
当年八月,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为“燕”,因刘守光统治过于残暴,史书冠以“桀燕”之称。
本来李存勖只是拱火,谁知道刘守光真的称帝,还逼迫李存勖的使者李承勋称臣,李承勋自然不肯,惨遭杀害。
消息传来,李存勖大怒,如今河东兵强马壮,甚至可以和朱温掰掰手腕,岂能容刘守光如此放肆?
乾化二年(912年),刘守光的龙椅还没焐热,李存勖就派大将周德威率三镇大军直扑幽州。
得知李存勖出兵,朱温不顾年迈,选择偷袭,却被李存勖使诈击退,被迫退兵,至此,桀燕的败亡进入倒计时。
河东大军如洪水猛兽进攻,沿途各地桀燕守军纷纷望风归降,连刘守光的心腹元行钦都出城投降,投靠李嗣源当干儿子,走投无路的刘守光就有了开头这一幕。
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刘守光和刘仁恭被俘,桀燕国亡。
在奔赴刑场的路上,刘守光一直怒喷出卖自己的李小喜,背主的刘小喜不以为耻,反而跳起来和他对骂,将他囚父弑兄乱伦的事情都抖落出来,居然骂的刘守光无言以对。
看着这些跳梁小丑为了活命互喷,李存勖深深厌恶,下令将刘小喜一起斩了。
至于刘仁恭,是李克用生前钦定的三箭之一,自然不能轻易斩了,而是被带到李克用墓前被以刀刺其心奠祭李克用在天之灵,而后斩首。
写《旧五代史》的薛居正曾经评价刘守光:“逆天反道,从古所无。”
也许,桀燕名义是亡于晋,实是亡于自己的暴虐。
参考文献: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2019
卞孝萱:《五代史话》,北京出版社,1985年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