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这坏苦酒,不能让老百姓咽下所有

宏籍评情 2024-11-20 08:48:34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想来面对成都的秋雨,破房子也够老爷子头疼的。刘禹锡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想来诗人也想有个三室一厅的,求而不得,只好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装个那啥,顺便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吧。

一、二十年后再回首老百姓的幸福主要与房子有关

本人标准的小镇做题家,历经十年寒窗,1993年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国企觅得一份财务工作。农村的妈妈兴高采烈来看我。但是见到公司许多结婚十几年,孩子都已上初中的双职工,因为没房子而不得不挤在单身宿舍中过日子,我清楚记得我妈是哭着回去的。那一刻,我估计房子断了我妈要来城里跟着儿子享福的幻想。

公司有一小伙谈了对象,两情相悦数载,爱的死去活来,奈何姑娘的妈妈死活不给户口簿而领不了证。中国的传统是见婚姻说成,见官司要说散,为此我自告奋勇去做姑娘母亲的工作,想成就这番姻缘。见面一番寒暄,终于切入正题。正在我想怎么说服那位母亲时,人家劈头盖脸给我来的一句“我的姑娘可以白给小伙睡,但他总不能在大街上睡吧”。就这一句,直接让自诩口才尚好的我直接闭嘴。

房子,终究是老百姓生活中无法绕开的一道坎,自本世纪以来的20年间,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生活成败的最重要标志就是有没有尽早买房。

二、高房价,榨干了家庭几代人的血汗

房价有过便宜的时候吗?可以说没有!纵然在当下许多城市的房价都连续跌了三四年,但对老百姓微薄的那点收入,房价仍然高的离谱。

我记得我所在的城市,大约是1996年有了第一个商品房项目,彼时的房价为每平方米450元。然而,按当时的收入,一个月工资也不足以买一平米房子。2002年的时候,我服务一家企业开发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价格大约是每平方米700元,但由于位置偏僻而陷入滞销。于是企业老总搞了一些非常规的促销手段,一是让每名员工必须帮公司卖出至少1套房子,否则就要下岗。对我们这些供应商,号召是至少帮着卖出3套,虽是号召,但作为供应商也知道这种号召意味着什么。于是在保住饭碗,保住订单的压力下,这家公司的许多员工都买了公司开发的房子,我也在亲朋好友中卖力助销,总算勉强完成“号召”。不想几年后,这竟然成为这家公司给员工和供应商最大的“福利”,可谓造化弄人吧。

大约是2010年的时候,我农村的亲戚委托我帮着给他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买套房子。几经比较,我帮他看中了一套城市郊区的房子,大约是2500元一平方米。我亲戚来看房时,先是一听房价就非常吃惊,现场看房时,发现房子的四周都是麦田,临时道路上尖土飞扬。亲戚当时就哭起来了,说辛苦十几年贡着儿子上了大学,再背上几十万的贷款买个房子,结果还买在麦地里,家里的房子就在麦子地里,那跑到到城里来干什么?几经折腾,亲戚最终还是擦干眼泪买下了那套麦田里的房子,十多年过去了,亲戚和他的儿子,两代人还在为还房贷苦熬着。

我身边的大多数年轻人,每月都需为还房贷发愁。我所在地方的农村,条件应当在全国都算是相当好的了,然而大多数农民仍然非常诘剧。许多年愈六旬的农民还没什么养老积蓄,他们半辈子从牙缝中攒下的一点存款,大都已经给城里的孩子付了首付,而他们一点微薄的收入,还需要帮助子女还房贷。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已近晚年,没有退休工资,只有在有生之年帮孩子还清房贷的执念。

三、低劣的建造质量使70年产权成为一个黑色幽默

十几年前,本地一家开发商的住户,在拿到房产证和土地证后,赫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年期已不足50年,遂找开发商要个说法,不是说好了70年产权吗?然而开发商的答复是他们的的开发用地从拿下就只有50年使用权,也从来没有向购房者承诺过会有70年的产权。于是这件事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购房人在穷尽各种维权手段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大量上访、聚集,甚至堵国道,并扬言要截火车。在各方压力下,开发商拿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么退还30%的房价,或者补缴3000多万土地款后为住户补够70年的土地使用权。有意思的是购房者最终没有选择退款,而是由开发商补交巨额土地出让金后办了70年产权的房产证。

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城市中的一些画面就印在脑子中,就象一部电影一样。我想问问大家,你所在的城市中,有真正住了70年的房子吗?我观察了一下我所在的城市,那些住了20年以上的小区,已不得不由政府出资,为居民全部更换各种水、暖、电、卫管线设施,我常想,那些东西设计寿命不是都有四五十年吗?那些30年以上的住宅小区,实际真正住的都是一些没条件换房的城市弱势群体。而那些40年以上的老房子,已基本失去了居住功能。70年产权,在低劣的建筑质量面前就是一个黑色幽默。

四、谁的公共设施,谁的地下车库?

比起那些已渐渐失去居住功能的老旧小区,现下的商品房规划条件不能说不好,配套的地上地下车位,还有小区的物业楼、社区活动用房,经过政府一众专家审核的开发方案,确实是解决了过去存在的许多问题。然而,这貌似完善的住宅小区老百姓却笑不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居民的“必需品”,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居民小住配套建设的地下车库究竟归谁所有?这是一个多少专家都没给出答案的问题,也是一个法律上找不出标准答案的问题。说他归开发商所有吧,但明明说那是居民小区的配套设施,而且开发商也没有《不动产登记证》证明是他的。说是归属小区业主吧,那玩意又一直掌握在开发商手中,除非住户掏钱去买。但你即使买了,但又没有产权证证明是你的。除了地下车库,小区规划方案上的那些公共设施,最后到底去哪里了,最终都是一笔糊涂账。

五、房价真下跌时,老百姓却越笑不出来了

老百姓苦高房价久矣,从政府、社会还是老百姓,多年来无不希望房价能稳下来,最好是能降下来。经过三年疫情冲击,抑或是这些年修的房子实在有些多了,近一两年房价终于有了下降的势头,然而房价真下跌时,老百姓却还是笑不出来。一些地方房价是跌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百业凋零,政府的工资发不开,工厂商铺大量关门,随之而来的裁员、降薪。老百姓发现,比起房价的下跌,能拿到手的薪水似乎降的更快,甚至不得不为保住饭碗发愁。

许多城市的房价比起高峰期来都有三四成的降幅,然而,许多供房发现自己的首付已经跌没了。对北上广这样一套房动辄近千万的城市,房价跌了30%,就相当于小几百万蒸发了,你的钱在快速缩水,你能不着急,不焦虑吗?

六、房地产,不能让老百姓咽下了所有

房子,对于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一种安全感、归属感的象征。然而,多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是老百姓面临的首要难题。在一些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已经飙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普通工薪阶层为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往往需要耗费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奋斗。老百姓省吃俭用,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高房价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除了房价高企,房地产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也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房屋质量、配套设施等方面偷工减料。购房者在收房后,常常会发现房屋存在各种质量问题,如漏水、裂缝、隔音差等。而在维权过程中,老百姓又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稳定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政策的频繁调整,使得购房者在买房时常常处于一种观望状态,不敢轻易下手。而对于那些已经购房的人来说,政策的变化也可能会对他们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例如,房贷利率的调整、限购政策的出台等,都可能让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增大或者失去购房资格。

那么,究竟怎样方能促使房地产市场更为健康、稳健地发展,避免让老百姓承受所有呢?首先,政府务必要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借由拟定合理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维稳房价,遏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态势。与此同时,还需增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从严惩治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径,守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可以断言,治理好房地产市场,实则为当下至为重要的民生福祉。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确保房屋质量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唯有供应高品质的住房产品,方可赢得市场的认同和老百姓的信赖。最后,老百姓亦不可盲目趋从,需依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形和需求来拣选适宜的住房。

总之,房地产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不再独自承受房地产这杯 “苦酒”,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0 阅读:0

宏籍评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