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最基础的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生理需求里面最基础的就是水和食物,在安全需求里面,最重要的当属就业。所以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在高谈阔论远大理想之时,不能隐藏自己的基本需求。
换句话说,理想也好,未来的远大抱负也罢,都得有基本的物质满足作为基础,如果抛开这些只是谈理想,那只能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毫无意义。

同样的道理,提到上大学,我们总在谈论上大学的好处,譬如高学历,学到高深的知识云云,但是我们却从未考虑过,上了大学我们能做什么?
当然了,上大学的积极意义,不外乎以下几点:
1、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比如,学习历史,能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人类文明的兴衰;钻研物理,能让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这些知识的积累,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不再是“无知的小白”。
2、大学是人际交往的绝佳场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带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汇聚于此。与他们交流、合作,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可能会成为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3、大学更是自我成长的摇篮。远离父母的庇护,我们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无价之宝。

从长远来看,一个上过大学尤其是高质量大学的人,跟一个没上过大学或者五流大学的人相比较,确实你会发现有明显的不同,就比如谈吐不俗,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有深度等等,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不能过分的看中大学的优点,就忽略了他的缺点,或者说对于大学的不足闭口不谈,这都不是不可取的。
一个好的大学,不能只是空谈理想,要知道理想的实现,远大抱负的施展,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大学教育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的指向性和落地指数,通俗点说就是从你大学毕业的学生,真实就业率有多少,就业之后的薪资待遇能达到什么水平,工作是否相对稳定等等等等,这都是衡量一所大学优劣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至于所谓的论文发表篇数,什么所谓的学术氛围,那都是瞎扯淡,没有了就业,学生连工作都没有,弄那些玩意就是极大的讽刺。

大学,人人向往的神圣殿堂,但是普通人终归还是要回归生活,还是要落地生根,只有生根才能有发芽生长的可能,是时候反思当下的大学教育,一再的扩招,学费不断上涨,学生上学成本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我们的大学到底带来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又为每位学子带来了什么切实利益,如果我们在每个大学生入学之初就为他建立详细的落地的个人成长规划档案,并做好跟进,可能未来我们的大学才更有吸引力和价值,而不是成为考研读博考公务员的一个中间跳板。
绝大数人本来上大学就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