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目睹学校之怪现状一:学生教室成了班主任工作地点

雪珍谈育儿 2024-12-10 15:01:52

现如今,如果你走进一所学校,走过一间间教室,惊奇的发现每个教室后面都坐着一个成年人的话,那你大可不必感到惊讶,因为那个成年人必是班主任无疑。班主任从原来的办公室搬到教室办公,似乎成为了很多学校的一个所谓新亮点,想想班主任本就事无巨细,似乎这样的现象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再一想,总感觉这样的做法是教育的倒退,有些扯淡。

对于部分学校领导和家长来说,班主任坐在教室全天监督的方式似乎是一条完美的举措,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其实比应试教育本身带来的后果更加的严重:

一、从效果上看:当新鲜感褪去,班主任唯一的一丝神秘感也会荡然无存。

学生不是机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天真的认为他们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规规矩矩的去听课,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且不说孩子,想想我们自己,上班摸鱼,工作期间闲聊走神绝不是什么新鲜事,换句话说,成人尚且需要时不时的自我调整调节才能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工作,更何况自制力本就没有达到相当水准的孩子呢?

班主任进班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可能涉于对班主任原有的敬畏,很多学生还能有所忌惮,甚至很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终究还是孩子,一旦适应这样的一种外在环境,他反而没有刚开始那样的担心与忌惮,于是孩子们开始试探性的挑战这这样的一种被动处境。

直到最后,大家看到其他同学都放松了甚至开始回归到班主任坐班之前的状态了,自己也没有以前那么的担心了,慢慢的习以为常,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存在最终将变得熟视无睹,因为他们心里明白,班主任也是人,总不会不动眼珠的一直盯着你看,所以慢慢的由放松,到最后因为班主任的存在转而感到一种压抑甚至愤怒,这样的一种情绪不一定表现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上课规规矩矩,下课后班主任还在,那就是干涉自己的自由。

二、对于班主任来说:坐在教室其实是一种加倍的身心煎熬,敢怒不敢言。

没有责任心,当不好班主任,但是请不要忘记,班主任不是机器,也需要不断的调整休息与放松,在办公室跟同事探讨教学工作之余,聊聊家长里短,甚至是插科打诨,都能给紧张枯燥的教学生活带来一些调剂,也更有利于后续更有效的工作,这本来是最好的安排。

结果自己被发配到教室,每天耳边都是各种嘈杂的声音,各科老师讲课的声音、学生大声回答问题的声音、多媒体视频音频的声音等等不绝于耳,你说不受影响,那才怪。但是即使受到影响,你还是要备课,你还是要继续批改作业,你还是要继续不断的梳理下一步的班级管理思路,当然你还是要处理依然剪不断理还乱的学生日常小事小情。想想都头疼。

这种状态下成长起来的班主任,不知道还有几个有来年继续做班主任的勇气与决心。

三、班主任蹲教室,最大的受害者最终还是我们的孩子。

表面上看起来,班主任蹲在教室,大事小情都能照顾的到,也能通过自身的威压威慑到学生,规避问题的出现,但是在班主任无可奈何蹲班的挣扎与孩子感觉被监视的压抑的不断碰撞当中,必然会有一方首先失控。

如果失控的一方是班主任,那受害的必然是孩子,比如上课发现学生坐姿不规范,发现学生小动作太多,班主任看到了就总想着去提醒去纠正,可是你要知道对于活泼爱动的孩子来说,不让他动,比打他骂他还难受,所以一来二去,孩子内心里面必定会有无数的怨言怒气,终将在某些环节爆发出来,其实很明显我们只是考虑了围堵,却从来没有考虑疏导。

如果失控的一方是孩子,那不必多说,受伤害的还是孩子。纪律这个词,其实本就是相对的,根本不能用统一的规则去约束所有的孩子,就类似于之前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被要求小手背背后,初中的孩子被要求大腿跟地面成直角,等等所谓的规定根本就是违背人性的做法。教育是求同存异,而不是求同除异,我们生产的不是标准化的机器,而是有思想有创意的新新人类。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视频里在大自然奔跑嬉戏的孩子,每当我们提起国外的孩子学习环境氛围相对轻松的时候,总有人会说国情不同,但是国情再不同,作为人类的我们来说,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差异,环境影响人当然也会塑造人,当我们把孩子变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当我们把班主任变成了扎紧这个套子的人的时候,其实我们背离教育的初衷已经越来越远了。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 2024-12-10 22:32

    教师,是教育体系的最大受害者![静静吃瓜]

雪珍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