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正在厨房切菜的我,听到卧室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就是闺女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扔下菜刀冲进去,只见10个月大的小团子趴在地上,脑门上肉眼可见地鼓起一个大包,又红又肿,活像个"小寿星"。
那一瞬间,我脑子"嗡"的一下,手脚发软,差点跟着哭出来。婆婆闻声赶来,一看孙女头上的包,急得直拍大腿:"快快快!送医院!这得多疼啊!"
但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我知道,宝宝坠床后,家长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慌乱中做错一步,可能让情况更糟。
于是,我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按照学到的知识一步步处理。后来带娃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听完我的应对措施,直接竖起大拇指:"做得对!很多家长一着急就犯错,你这操作很专业!"
01、别急着抱!先观察这3点
很多家长一看到宝宝摔了,第一反应就是冲过去一把抱起来哄。但这个动作可能隐藏风险!
正确做法:
先别动宝宝,观察他落地时的姿势(是头着地、背着地,还是侧身摔?)
听哭声——如果能马上大哭,说明意识清醒,稍微放心;如果摔后没哭、眼神发直或昏迷,必须立即打120!
检查四肢——轻轻动一动他的胳膊腿,看是否有骨折或异常活动。
我当时确认小团子哭得响亮,手脚也能正常活动,才慢慢把他抱起来。
02、冷敷消肿,但千万别做错!
看到宝宝头上肿起大包,很多家长会赶紧拿冰块往上捂,或者用手揉,这都是错的!
正确冷敷方法:
不要直接用冰!宝宝皮肤娇嫩,冰块可能冻伤。可以用冷藏过的退热贴,或者用毛巾包住冰袋(温度在8-10℃最佳)。
每次敷15分钟,隔1小时再敷,避免长时间低温刺激。
不要揉搓!揉搓可能加重皮下出血,让肿包更大。
我当时用的是冰箱里存的退热贴,剪成小块贴在肿包上,小团子很快就不那么哭闹了。
03、接下来24小时,一定要观察宝宝状态
即使宝宝当时看起来没事,坠床后的24小时仍是高风险期,必须密切观察!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立刻送医!
呕吐
嗜睡叫不醒,比平时睡得沉,拍都拍不醒)
瞳孔大小不一
抽搐或肢体无力
耳朵或鼻子流出清水样液体
我那晚根本不敢睡,每隔2小时就检查一次小团子的状态,还好他一直能吃能玩,第二天肿包也开始消了。
04、就医时,医生最想听的关键信息
如果决定去医院,一定要准备以下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判断伤情:
坠床高度(比如从大床摔下约50cm,还是从尿布台摔下1米?)
着地部位(前额、后脑勺、还是侧面?)
摔后表现(是否呕吐、哭多久、有没有昏迷过?)
你做了哪些处理(比如冷敷多久、是否吃过药等)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又检查了小团子的反应,笑着说:"你观察得很细,处理也专业,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淤青会慢慢吸收的。"
经历了这次惊魂,我回家立刻升级了防护措施:
安装床围栏(选透气网状的,避免宝宝卡住窒息)
地上铺爬行垫(5cm厚,缓冲效果好)
换尿布时永远一手护住宝宝(再急也不能转身拿东西!)
避免把宝宝放高处(比如沙发、餐椅,一秒钟都可能摔下来)
全家学习急救知识(尤其是老人带娃的,一定要提前培训)
最后提醒:这些情况必须立即送医!
虽然大部分坠床有惊无险,但以下情况别犹豫,直接去医院:
从高于1米的地方摔下(如尿布台、高椅子)
后脑勺着地(比前额更危险)
摔在瓷砖、大理石等硬质地面上
出现任何"危险信号"(呕吐、昏迷等)
带娃就像打怪升级,每一次意外都是血的教训。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更多家长,转发给家人,关键时候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