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唠唠一个既让人头疼又忍不住想笑的话题——学生出口成脏,屡禁不绝,这“国骂传承”到底啥时候能画上句号呢?

首先,咱们得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天津师范大学的张立平副教授认为,学生“出口成脏”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青少年说脏话可能是为了表达愤怒、不满等情绪,或者是为了增强语气、制造幽默效果。另一方面,很多孩子说脏话只是简单模仿,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脏话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
教育专家姜敏亚老师也指出,学生说脏话的现象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冒头,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接触面广了,胆子也大了,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到了五六年级就会进入“爆发期”。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看看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杭州夏衍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孙老师,她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脏话记录员”,结果一天下来,记录了几百条脏话,甚至记录员自己都崩溃了。这说明脏话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还有个例子,一位初一学生阳阳说:“我知道说脏话很没礼貌,但有时候脏话就是脱口而出了。”他提到,同学们在玩游戏时,输了会说脏话,赢了也会说脏话,慢慢地脏话就成了口头语。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孩子甚至把脏话当成了一种“流行文化”。比如五年级学生小朱就表示,班里的同学不论成绩好坏,都会说脏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酷”的表现。

家长们也是一脸无奈。一位家长赵先生说,他在公交车上听到几个初中生满口脏话,意识到这些孩子的言行举止已经“成人化”了。另一位家长则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为沉迷于抖音和手机游戏,也开始学着说脏话。
老师们也头疼得很。一位小学老师提到,学生说脏话的现象越来越低龄化,而且受到网络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仅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纠正。

那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解决呢?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张立平副教授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调解员”等方式,用感化教育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总之,学生“出口成脏”绝不是小事一桩。这不仅关乎个人修养,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听到更多“口吐莲花”,而不是“口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