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交汇下的栗特曹--同化与认同

安荷评书法 2024-07-07 13:52:06

为什么要研究栗特人,

因为研究栗特人就是研究曹姓,曹姓史缺了这一部分是不完善的,从曹叔振铎到曹参、到曹操,再到隋唐曹姓,栗特曹姓是绕不过去的。

唐初名将李靖曾说:“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意思就是无论出身,只要进入我国后,归顺教化,习礼仪,读经典,便是中国人。

说到底,胡,汉之争就是文化之争,只要你们认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礼仪、中国的典籍我们就可以接纳你,认同你,当千年以后,西方入侵,文化就转换成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所以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社会,我们曹姓也是一个包容的曹,不分东南西北中曹,天下曹氏是一家。

栗特曹姓的起源和由来

在唐朝,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被中国人称为粟特,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作为“粟特人”。粟特人的祖先,要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的月氏(张骞出使西域所要去的部落就是大月氏)。但月氏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被迫西迁,后来又被乌孙人打败,再次西迁,一直迁到了粟特。月氏长期在这里定居,就形成了后来的粟特人。

唐朝初期,粟特人在河中地区建立了很多城市国家,如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等。统称昭武九姓。据《隋书·康国传》记载: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

据《隋书·曹国传》:

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也。国无主,康国王令子乌建领之。都城方三里。胜兵千余人。

  栗特人进入中原的时间和典型人物:

查询典籍,有史可查最先到中国的粟特人,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到洛阳的著名译经僧人安世高,除此之外文献中鲜有粟特人的踪迹。粟特人大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始于3世纪上下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大量粟特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到了中国,主要以商队的形式,其次是中亚内部战乱原因。

粟特人擅长经商,《新唐书·西域传》曾记载:(粟特人)擅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安世高(约二世纪),本名为清,字世高,是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

曹仲达,中国南北朝北期画家。生卒年不详。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曹妙达是北齐至隋文帝时期的宫廷音乐家,善于琵琶演奏。

北齐至隋初的乐官曹妙达,出身于一个琵琶世家。其祖父曹婆罗门曾跟一商人习龟兹琵琶,传艺于子曹僧奴,再传于孙辈妙达及昭仪兄妹,故号称“四曹”。妙达是“四曹”中技艺压群的佼佼者,早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即为所重,“每击胡鼓,以和曹弹”。

栗特曹姓进入中原的途径和线路:

古丝绸之路自汉朝开通后,吸引着来自中亚粟特地区的商队跋山涉水至中国内地进行贸易。富有商业基因的粟特人利之所在,无所不往,古凉州,现在的甘肃武威,也就是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了,栗特曹姓的一个重要贸易中转站和聚集地,通过地图一眼可以看出,甘肃武威的重要性。不管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是绕不开它的。

具体粟特曹人到中国的路线大概如下:西域北道:据史德、龟兹、焉耆、高昌、伊州,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原州,入长安、洛阳。

西域南道:于阗、且末、石城镇,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入长安、洛阳。

 栗特曹姓在中原的主要分布地和聚集地

武威市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

凉州武威郡地处河西走廊,连接东西方的丝路交通,是入华粟特胡人最重要的据点。《魏书·西域传》“粟特”条云:“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高宗初, 粟特王遣使请赎之,诏听焉。” 在众多史籍、诗文中对凉州姑臧的粟特胡人亦有大量记载,从河西各地出土的许多粟特胡人后裔的墓志及敦煌文书,都透露出凉州安、曹、石三氏为粟特胡人的可能性绝大。

隋曹庆珍墓志铭摘录,君讳庆珍,字元场,沛国谯人。自陶丘启姓,播美春秋;沛国开都,传芳魏史。植则离经万卷,丹乃连骑八千。文武纷纶,光辉载籍。十四世祖晃,汉太中大夫、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遭吕禄之乱,因居凉州姑臧县焉。君其后也。祖达,

《唐故唐州湖阳县令谯郡曹公武威郡石夫人墓志铭》载曹晔(758):“谯郡人。”从墓志题目可知曹晔夫人为武威石氏,武威是在华粟特人重要聚居地,

史料和墓志铭相护对应,为后人重现了这一段故去的历史。

2“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

敦煌又叫瓜州,早在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瓜州计帐样文书中就有曹匹智拔、曹乌地拔‚推测是出自曹国的粟特人。

公元914年,曹议金接替张氏家族最后一任统治者张承奉所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建立起曹氏归义军政权

后梁乾化四年(914),曹仁贵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贞明三年(917),后梁改敦煌国为归义军,仁贵任归义军节度使,是为一世。六年(920),曹议金接任曹仁贵政权,同光二年(924),被后唐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以后世袭罔替,至七世曹延禄。宋咸平五年(1002),曹宗寿继任,传至其子曹贤顺终止。共九世,凡117年。

 栗特曹姓在隋唐的发展概况

六世纪初,经过长期分裂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大一统的国家隋唐两代政府,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殚精竭虑,隋炀帝西巡西域,接见西域27国使者,一代大帝李世民和他的后继者先后击败了周边强大的以突厥为首的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稳定和通畅提供了非常好的有利条件。这也为栗特商人进入中国提供了硬件保证,软件上,唐朝直接把栗特商队首领纳入官僚体系中,设立萨保府,商队首领就叫萨保。

《曹怡墓志》(655)载:“隰城人也。父遵,皇朝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墓志中载曹怡的父亲曹遵,任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

史料和出土墓志相护对应,完美的给后人还原了这段历史。

曹钦,藩将,后投降大唐的典型代表,后官至仪同三司,中朗将。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将该部昭武九姓百姓短暂内迁,“诏移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於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曹润国墓志铭,就是上文最好的体现。河北藩镇地区。

 栗特曹姓对后世的影响

琵琶是公元五、六世纪从西域传入一种乐器。 琵琶发展到公元七、八世纪即中国隋唐时代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它,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位置。

音乐家曹妙达首创七调,虽未被隋政府正式采纳推广,但七音胡乐在中国民间逐步流行,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中国传统的五音之乐因而得以改革。曹妙达本人及其家人,乃至曹姓后人的琵琶技艺对于隋唐音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画家曹仲达和画圣吴道子齐名

敦煌曹氏归义军从曹仁贵敦煌曹氏归义军从曹仁贵开始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以后世袭罔替,至七世曹延禄。宋咸平五年(1002),曹宗寿继任,传至其子曹贤顺终止。共九世,凡117年。

后世敦煌学的研究,离不开曹氏归义军的研究,这也算是曹姓对社会做的杰出贡献。

 大一统观念下的身份认同

姓氏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曹姓,作为最早的诸侯国之一,其姓氏自带帝王属性,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的演变、形成和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历来是一个大一统国家,讲究的是,万法归宗,天下大同,讲究的是文化而不唯血统论,姓曹,认同曹氏文化,那就是曹家人,最典型的例子,曹氏知名度最高的曹操公,说一千道一万,操公是以曹姓闻名遐迩的,青史留名的,这就已经成功了。

综述:栗特曹姓入中原后,为国家的经济繁荣,为唐朝也就是为国家的统一,为平定叛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积极改变自己,娶汉人妻子,认汉人郡望,读汉人书籍,行汉人礼仪,这就已经够了。

附: 栗特曹姓名人和官职

曹祛 西平太守

曹氏 广川王拓跋略母亲

北齐曹仲达 知名画家

曹妙达祖孙 琵琶圣手

法镜 得道高僧

曹夫人(封号武威郡)唐宣宗妃子

曹义金 归义军节度使

曹令忠, 北庭大都护,郡王

曹庆珍 中朗将

墓志铭中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有感兴趣,可以自行查询,墓志铭文章。

作者:长三角曹氏文化促进会长 曹洲

0 阅读:2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